简约,忍于简而勇于约

3 评论 3025 浏览 233 收藏 17 分钟

还记得4年前我刚入职互联网公司的时候,一个老策划在周会上进行自我检讨,起因是产品的新版本上线后,招致了大量用户抱怨。其实这个版本只是做了些小“优化”罢了,比如把图片双向循环轮转的功能,变成单向轮转。“优化”的理由是为了将功能、界面简约化,以便用户用起来更加清晰易用。这种简单粗暴的“简约”,在当时看来并不奇怪,随着iPhone手机的流行,简约成了那个时候最火热的潮流。这个产品经理仅仅是顺应了大潮,再说他也并不孤独。

问题就出在“简约”这两个字,专业的设计师们、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们都对它作出了不同的理解。有的人任性的去掉了界面上的大多数功能,他们自认为从产品的面向对象来看,这些功能根本是鸡肋,既然是鸡肋,那么为了“简约”,就应该去掉。他们不需要做用户调研,因为工作流程也必须“简约”起来。他们常说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任性的人,所以他才不受用户的控制,却做出了让用户意想不到的产品。他们不加思考的以为只要照模照样做了,神话也会照模照样的发生在他们自己身上。

还有的人,对简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认为简约与简单并不一样,即使最复杂的信息,也可以通过可视化、结构优化等各种方法,让信息的展现变得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经过大量的业界实践后,这种思想被定格为“正确”的思考方式。于是我们把简约定义为:简洁扼要,让用户觉得简单。你首先必须提供给用户足够的功能。否则,少了功能的“简单”,在用户看来,反而是“复杂”的。

而那些真的冗余的信息或功能,也确实要通过产品迭代的方式将其淘汰。有的冗余源于产品进化,比如创新的科技淘汰了旧有的功能。有的冗余是因为设计师欠缺考虑或考虑过度。凡此种种,都将随着产品年龄的增长而暴露在人们的目光下,最终在如同生物进化版的产品迭代中,逐步消逝。这个过程得以让产品由繁入简,更加易用,而产品设计者们在这大浪淘沙般的过程中不断挣扎、纠结。

简,总比繁要更加艰难。

“简约”不仅仅是设计界的“圣约”。我们亦可以把人生看作是一款产品。在人们的工作及生活过程中,“简约”的思想就同样受用。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为:设计上的简约助人易用,生活上的简约让人舒心,而工作方式上的简约则使人高效。

前些日子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讲的是一名获得了国际新闻奖的中国女记者,据说这个奖项中国历史上仅有两人获得。可为何偏偏是她呢?她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心得:原来她平日做的每一项工作,目标性都是非常明确的,而且从来不会把自己的精力均分到每一篇新闻稿上。比如说在写一篇报道《希拉里在XX携家人逛街》,这类日常性的新闻她仅用两三行的文字进行简单阐述,然后便快速发出去了,这样,她便可以在发稿量上秒杀那些每一篇都精心雕琢的记者们。因为这档子新闻,就算是写得再精彩,也不会吸引更多人关注,更不会成为要闻。于是,这名女记者把绝大部份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深度、独家报道中去,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的新闻,获得了一次又一次国际新闻奖项提名。

或许我们可以说,这名女记者的成功,主要源于她明确目标,分得清重点,采用了一种“简约”的工作方式,仅此而已。

这虽不是什么新奇的做事方式,但大多数的人做事情并非如此,首先,人们喜欢避重就轻,只喜欢选择自己认为更容易完成的事情来做,这样的工作方式永远没有效率可言,因为重要却困难的事情,总是被他们绕开,连完成任务都难以做到。其次,人们很少思考解决问题的真正核心是什么,而通常只是执行各种各样的方法论,亦或是根据别人的建议。

有一句话说得透彻“人们为了避免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在果壳网上的一篇文章《笨蛋们常常充满自信的三个原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套认知系统,系统一用来感知评估周遭的一切,回答不费脑力的问题,比如说“心情好吗”、“外面下雨了吗”等等。系统二负责解决难题,一般是需要动用逻辑思维的问题。系统一会很自然的启动,系统二启动一次却要耗费很多能量,还要伴随着瞳孔放大,心跳加速、血糖降低,所以“笨蛋们”干脆放弃思考或解决这些问题。可见“笨蛋们”的问题并非出在智商,而是根本不愿意面对难题。

由此我们要说的工作中的“简约”首先就是:敢于直面最重要的事,而不是永远徘徊于简单。 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虽不比勇士,但重要的事往往伴随着压力和困难,这多少需要你拿出些许勇气和决心。

和设计中的简约一样,生活、工作上的简约也需要淘汰掉一些冗余。

比起没有电视机、没有网络的年代,我们如今更容易获取信息,学到知识。但同时却面临着信息量过剩、诱惑多的囧况。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篇分享,关于“张爱玲隐藏的神级技能-插画师”,朋友评论道“以前的大师是杂家,现在的杂家是半桶水”,我心里琢磨,倘若果真如此,那现在的杂家多半是去打游戏、看电视了,亦或是想着写书赚钱不多,搞搞其它副业。而在以前,大师们的快乐就只有凝住在书上、本上、毛笔上。

这是否就意味着互联网时代毁灭了大师呢。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错不在时代,要怪就怪我们自己吧。时代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洪涛,它滚滚来袭,只待你也进化了自己,好跟上这股浪潮。于是,当下的人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中,就更要学会简约。一来要避除掉无用冗余亦或是不良的信息,二来要抽丝剥茧,明确事物的核心。

生活中处处都要做减法。比如当你为取得一场考试名次而努力学习的时,你忽然想到现在电视里正播放着你最喜欢的节目,你是去看还是不去看。这表面上是自制力的体现,实际上却可以说:是否“减去“与目标不相关事情的干扰;当你为某事大发雷霆时,有人劝你“莫生气”,实际上也是需要你去抉择:是否“减去”不必要的愤怒。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到一家火锅店,在调料自助区发现很多自己喜欢的调料,于是忍不住每样都放了点,搅和在一起吃的时候,却难吃得无从下口。我们都不喜欢做减法,那种痛就如同是在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我们从幼儿时,就习惯了把喜欢的玩具都拢在手上,即使手太小拿不下,也不舍割弃。矛盾的是,割弃不意味着损失,反而是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然后愈加喜爱。日本的近藤麻理惠在她的书中《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说到整理的基本理念:最重要的不是摆放整齐,而是“丢弃”,没有“丢弃”,就根本谈不上整理。人们挣扎着丢弃了一筐又一筐的东西后,不仅拥有了干净整洁的房间,更清晰了自己拥有什么、喜欢什么。整理过后,人们普遍更加自信、满足,甚至有些人,人生的轨迹都发生了变化。因为在整理的过程中,他们真的反思了人生同样需要整理,剥离那些冗余的,最终奔向让自己心动不已的未来。近藤麻理惠在2015年被TIME杂志评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之一,可见这个理念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简,总比繁要更加艰难。放在生活中就更是这样,它首先就需要你具备一种磨人的态度:忍。

简约是一种忍,而忍亦是一种思考方式。作为美国加州大学的艺术学博士Betty Edwards在她的著作《像艺术家一样思考》中向人们介绍了5天学会绘画全部精髓的方法。其实这个方法用一句话也能概括,就是“看到什么画什么”,但要真的做到,你就要隐忍着,尽量去忘记你儿时的那些符号(比如太阳一定要画成圆形的)。

记得中学时,学生们普遍认为物理是最难的学科,但我却经常都能拿满分。每逢考试前,有的同学已经完全进入放松状态,“反正这时候看什么也都晚了”。有的同学在拼命的做题,“或许等一下就会考差不多的题目”。而我则只翻看教科书,一遍遍回顾那些最为基础的物理概念。起初周围的同学都笑话我,但我明白无论是多么难的题,都不会超过书本范围,很多解不出的题,都是因为对基本概念掌握的还并不透彻。很多人宁愿把天下所有的题目都背下来,也不愿在基础概念上多花上十分中的时间去琢磨,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他们上进且努力,总觉得压力大、快没时间了。这种情况导致的弊端往往就是:考完试就忘了。于是那些忍着不去做过多题目的人,最终取得了极佳的成绩,因为他们是真的懂啊。他们就是那群看起来不怎么努力却也能拿高分的人。

不该有的就不能有,比如在写文章时,如果举例涉及到作者周遭的人,往往会隐去他们的名字。举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说明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还“详细”地把所涉及的人名都一一交代清楚,那就不免让人多想“这是不是有意进行人身批评”等,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解读,还分离了读者对文章本身的注意力。但有些作者,为了证明例子的真实性,忍不住地将能交代的都事无巨细地交代清楚了,引来一顿的人肉搜索和对号入座。

生活中的“忍”就如同PM做产品时,忍着不去增加那些无用的却看似华丽的信息或功能。它就如同窗边摆放的一大樽碍眼的摆设,你不摆放它,反而让你拥有了这扇窗本该给你的快乐:瞭望远方。

说了这么多,我们最后来说说“简约”的前提。之所以放在最后说,是因为它是人们最喜欢逃避的事情。如果我开头就告诉你:简约必须在你有目标的前提下才成立。一定有一批人转身逃跑。有的人不停的在给自己定目标,因为每一个都做不到,所以就不断的更换目标。有的人喜欢给自己定下超人的目标,比如一天背下200个单词,但是坚持不了一周就默默的放弃。在被目标反复折磨之后,人们终于得到了一个能让自己快乐的说法:人生不需要目标,随遇而安吧。

然而他们真的心安了么?

有些人抱怨”生活就像大白菜一样寡淡无趣“,他们的生活平淡、日复一日,没有追逐,更没有波浪。可感叹枯燥的同时,却从来不肯思考有什么“目标”想要去完成。他们是以“知足常乐”来安慰自己,更是以“知足常乐”作为放弃思考目标的理由。即使真的安分在一个岗位上10余年,也多是一事无成,因为他们知足常乐,并不追求做得更好、获得更多。看到别人过的比自己好,他们满心的嫉妒,然后用自己的长处跟人家的短处比,亦或是贬损对方以慰藉自己。不管怎样,他们都不需要有目标。

逃避目标的人绝不占少数,这或许因为我们本就卑微,又何必有无穷尽的追求,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踏足每一片土地的地球上,我们谁不是活得微如草芥呢?我们只有在自己的小宇宙里,才活得像一个上帝,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遇到的每一件琐事、我们自认为的大事,就是我们自己的全部世界。因为我们是这个小宇宙上帝,所以我们有权给自己定下律条,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没有原则、没有动力、更没有目标。如果不考虑我们所在的各种群体,我们做的都对,至少在我们自己的小宇宙里。

简约之于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简约的本质就是为了达成目标,反过来,目标给了“简约”一个方向,让人明白了我为什么而“简”,才知道简哪里,如何简。目标可以大到“我要拯救宇宙”,也可以小到“我要学会穿衣服”。想来我也只是一个拥有好些个小目标的人,但就是有了这些小目标,让我多数时间都是有事可做,不需要找事情来消磨时间。有了这些小目标,我才感受到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小确幸。

倘若没有目标,生活便如同一锅混沌的汤水,浑浑噩噩,永远也过不上自己想要的日子,或者说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得一句“现在这样就挺好,知足常乐呗。”

如果你并未有任何目标,也并不打算有任何目标,那就忽略我以上说的所有的话吧。

 

本文为作者@Myra 投稿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附带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 🙄 😛

    来自浙江 回复
  2. 看到题目特想知道啥是“勇于约”,看完之后不知道作者要说点儿啥玩意儿

    来自海南 回复
  3. 什么? 😐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