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构思丨研途:即时学术交流

WWW
5 评论 7702 浏览 28 收藏 11 分钟

笔者的自身经历触发了打造一款学术交流应用的想法,解决获取资讯和交流问答的需求。

文章是关于“研途”产品,从0到1的设计复盘。第一部分是从点子的产生、产品需求分析、原型设计,到数据运营监控体系;第二部分是功能设计的思考。

一、产品前期构思

想法源于日常。在我之前的科研中,经常遇到问题,自己翻书或上网搜半天找不到资料;问身边的老师同学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上科研论坛发帖,收到回复往往得十天半个月——这真的非常不便且低效,因此萌生了设计一款致力于陪伴并帮助各大院校理工科硕博研究生的学术科研类应用的念头。

这是用户获取专业资讯、探讨科研问题的平台,起名为“研途”;Slogon:研途,照亮你的科研之路

1. 确定产品方案

第一步要思考的是,如何明确产品的定位、目标用户、使用场景、核心功能。

产品定位用一句话解释就是:这个产品为什么而存在,解决什么问题?这个回答就如上文提到的那样,是一款帮助高校理工科研究生提高科研效率的产品。

目标用户是高校理工科研究生。但是目标群体遇到的场景与需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将目标用户进行细分,建立各自用户画像,才能将具体场景下的需求细化。

核心功能:

做科研,需要不断获取专业领域知识,有一定知识储备后,再开始实操项目。在这过程中会遇到问题,需要去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问题呢?自己查资料,问身边的老师同学,上网求助他人。获取知识、产生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场景是不断交错产生的,而且是高频存在。对于研究生而言,获取科研资讯与解决问题是两大主要需求。因此我将这款产品的核心业务规划为“科研资讯+问答社区”。

2. 需求规划

做需求规划的重要前提是第一步的目标用户使用场景的判断。基于第一步的分析,确定一款产品后,根据设想做MVP版本的产品功能架构图。在心中对于自己的产品大概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定的预期判断。

3. 用户调研

设计新产品的用户调研,需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找准目标用户。如果一开始目标用户就定义错了,那么通过调研得出的结论往往是无法用的,甚至可能让你的产品核心出现偏差,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调研的方法很多,我采用了深度访谈的方式。具体用户调研报告可以看这里

此次调研的目的是:

  • 挖掘需求:通过与用户聊天,了解用户在获取科研资讯与科研学习中存在哪些需求,获取可能存在的机会点;
  • 验证需求:与用户交流产品的核心功能,听听用户的意见与看法,验证该功能是否存在需求。

4. 优先级及版本计划

将之前的MVP版本产品功能设计与通过用户调研得出的用户需求进行资源整合,明确功能的优先级。从0到1的新产品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版是最小可行性产品,需要满足试错成本低、速度快、风险低,能满足产品快速迭代的需求。因此在1.0版本中,可以按照性价比的评估和KANO模型的功能分类对产品功能进行取舍。

在这个过程中的输出产物是需求list。

它包含:

  • 需求编号;
  • 需求名称;
  • 需求描述;
  • 所属功能模块;
  • 优先级;
  • 备注。

5. 功能架构图

经过前面一系列的需求分析后,在心中关于产品的雏形已经形成了。接下来为了梳理需求,防止出现遗漏,比如缺功能模块、缺页面等现象,以功能脑图的方式用思维导图将产品的功能画出来,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也便于将产品各个功能模块间的逻辑梳理清晰。

以下是“研途”的功能架构图:

6. 原型设计

1)绘制顺序

原型设计可以从内核开始,完善内部功能设计,外部才是如何呈现的问题。

比如关于文章功能的原型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绘制单篇文章的详情及设定的各个功能点。在文章详情之外的一层是显示,即文章页面的信息流应该如何展示,怎么展示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2)绘制方法

对于新手来说,刚开始画原型,可以先在纸上采用手绘的模式,根据之前所做的功能架构图将原型绘制出来,每个动作的完成路径是如何,功能之间的连接交互怎么处理等等,思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逐渐清晰。有了基本原型后,接着可以用Axure进行原型绘制,完善细节部分。

这是“研途”的原型图目录。

7. 思考并制定产品的数据运营指标

认为这个产品的哪些数据需要重点关注,并且设定目标数据。可以从以下3方面考虑:

  1. 用户量、留存率等基础数据。
  2. 哪些转化率?如注册转化率、付费转化率。
  3. 具体页面的点击率、页面漏斗转化率等。

二、产品功能设计

1. 在APP内看科研资讯与在微信公众号看有什么不同?

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科研类公众号做的非常好,积累了大批粉丝。公众号属于私域流量,由于其定位,用户与用户之间互动性很弱,对于文章留言,需要经过后台审核选择性公布。

而调研发现用户阅读科研资讯,存在高频的交流需求。比如这个地方没有看懂,需要评论,希望作者或者其他用户帮助解答。此外关注了很多公众号,多个公众号中间切换,点击操作步骤多,容易遗漏,打开率低。

而用app看资讯,可以评论,建立用户之间的强联系;并且引入标记功能,对于文章中重要内容进行标记,自动保存,方便信息的二次查找。

2. 红包功能的设计初衷

市面上已有产品的科研问答现状:根据调研与观察发现,很多问题往往石沉大海,无人问津,社区活跃度不高。推出红包功能,有望激发用户回答积极性,并增加用户体验。

对于提问者来说,他的需求是快速得到解决问题的回答。如果只是花费一点小钱,就可以快速解决棘手的问题。问题解决了,就爽了,在能力承受范围内的花费,与问题解决了之前的快感相比,不足挂齿。

对于回答者来说,是知识输出,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还能帮助到别人,自我需求得到极大满足。这个时候还能获得红包奖励,用户体验达到了一个峰值。

红包分类:满足用户对答案的不同需求。

有些问题,提问者希望获得多方的建议,从不同视角去思考看待问题。比如,继续出国深造还是直接去某个研究院工作,这类问题不存在标准答案,往往是大家各抒己见,以过来人的经历提些建议与看法,最后结果需要提问者自己去判断。站在提问者的角度,希望借助不同人的视角去看待分析问题,可能期望获得更多开放性的回答。而选择随机红包,是让更多人参与回答。

有些问题,比如,实验中出现XX情况该怎么解决,这类专业性强的问题,有最佳回答存在。提问者希望获取一个优质的回答,就可以使用最佳红包;回答者为了获得最佳红包,也会倾尽所能认真回答。

三、结尾

最后我将产品做了一个精益画布。

初次从0到1构思一款新产品,一些思考不足之处还望前辈们指点。

 

本文由 @WWW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期待能和您有更深入的探讨,目前正在做类似的产品

    回复
  2. 学习收藏了,今天就当一回课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运营,当然必须要有工具。给大家推荐一款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课堂】旗下独立研发的私域流量运营工具——粮仓·企微管家。粮仓·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业微信的一款营销型SCRM系统。集裂变获客、留存促活、销售变现、客户管理于一体的私域增长闭环系统。覆盖企业客户运营的生命周期,助力企业私域流量运营,提升售前/售后服务能力。还可以免费开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来自广东 回复
  3. 之前有做一个学术资讯个性化推荐的产品,感觉产品定位和功能还挺相符的耶!

    来自四川 回复
  4. 懂思考很难得

    回复
  5. 写得很好,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如何吸引大牛导师来平台回答问题?科研壁垒很高,如何做到精准推送?

    回复
    1. 感谢提问,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两点。

      第一个问题:
      在设计大牛直聊功能之初也考虑到这个问题。怎么吸引导师来,并且让他留下。站在用户的角度就是,我为什么要来,可以获得什么?以我的理解,吸引关键在于运营策略,留下来关键在于产品本身。

      第一点:抓住需求,来吸引。
      首先分析导师在社交媒体上存在什么需求:
      比如在科研社区里通过发布招生招聘信息吸引人才;
      外出做学术交流,推动自己所在科研领域的发展;
      提高个人与课题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用互联网的话说就是形成品牌。
      那么邀请导师入驻平台的理由就有了。

      依靠产品本身的吸引会难做,因为产品本身只是一个点,想要扩大影响力,需要借助外部势能来发力。我能想到的是,如果这款产品是由一个高校内部发布或者推广可能会好办些。请一部分导师先入住,就像梁宁老师所说的“第一只头羊”,如果这部分导师使用后反响好,那么很快会吸引到其他导师加入,如果反映是不好,就需要重新思考,打磨产品。

      第二点:怎么留下来
      要导师留下来,就是他觉得这个产品还不错,能满足他的需求,用户体验好。
      抓住需求,落实到产品层面是优化功能设计。
      就大牛模块而言,导师是核心用户,因此在这个功能点设计上,我的思路是优先满足导师的用户体验:
      1.适当提高学生提问的门槛(需要一定等级才能启用该功能、完善个人信息),导师方收到的学生提问会是经过思考的,有价值的。
      2.为避免一直的信息轰炸,学生方首次发送信息的条数做了限定。在这过程中,若导师觉得该学生不错,可以选择延长交流时间或者永久畅聊(建立稳定的关系)。
      3.平台提供普通用户生产内容的权利。因此除了简历外,导师可以查看学生账号的个人主页,浏览其在平台发布的文章与回答的问题,以此评估学生综合能力,发现抓住好苗子。
      此外在物质层面可以适当给导师一些优惠补贴。

      第二个问题:
      科研壁垒高,如何做到精准推送?

      科研壁垒高是竞争对手难模仿的,也是产品的价值优势所在。在最后精益画布中,对于这款产品所能形成的竞争壁垒给出了我自己的理解。

      如果要做到精准推送,那必然是需要非常了解用户了。涉及到大数据+算法的精准推送系统。对于构思第一版本的产品,尽量满足MVP的思想,因此对于做到精准推荐我暂时并没有去深入思考怎么实现。目前的推荐设计是基于标签推荐:用户注册流程中的最后一项是感兴趣领域选择,并提示用户该选择关系到内容推荐。

      来自湖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