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如何做一份以用户体验为心中的PPT?

4 评论 9675 浏览 60 收藏 9 分钟

本文将会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以汇报总结的内容核心、面向对象、场景分类、内容标准等方面和大家探讨交流,设计师如何做一份以用户体验为心中的PPT?

说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大家一定不陌生,通常这里的用户说的是产品面向的用户,即外部用户。然而,在职场中我们经常需要与产品运营、技术开发沟通设计方案,与领导上司述职汇报,与设计圈内同学分享思考等等,这部分用户我们暂且定义为内部用户。针对内部用户,在与他们沟通中到底讲哪些内容,如何表达出自己的工作价值,如何让别人认同设计方案呢?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会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以汇报总结的内容核心、面向对象、场景分类、内容标准等方面和大家探讨交流。

两类设计师

A君平时工作努力且产出内容丰富,但是总是分享不出来什么,别人也很难意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对吃亏,也是设计师群体中大多占比。B君缺少实干,很会做PPT,方法论、设计理念头头是道,但作品方案本身却表现平平,内行往往也能一眼甄别。

两类人群我们都不提倡,总结汇报不仅仅是工作内容陈述报告,更多的是对抽象能力、认知、全局思维的提升,而不是假大空的PPT。本文核心不是教大家怎么做PPT,而是通过这种形式,提升能力,更好的传达自己的价值。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

底层岗位观(核心价值)

为什么要讲底层岗位观?

听过很多的设计师分享或者汇报,内容看起来十分丰富,但稍微斟酌,不难看出很多内容都是产品经理的职责范围,那么设计师的岗位职责边界到底在哪,设计价值是什么?却没有清晰的传递出来。众所周知,一个人的世界观决定着你的方法论,而你的方法论决定着你的行为结果。

同理,一个人的岗位观,决定着你的核心产出内容是否偏题跑纲。这点至关重要,尤其对于交互、体验、产品设计师等岗位的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和产品经理的工作范围有一定重叠。

设计师如何做一份以用户体验为心中的PPT | 汇报总结能力提升篇

所以,在做总结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岗位观。当然,在不同的公司,岗位职责同名不同责的情况比较多,解决这个最好的办法就是查看该公司该岗位的Job model,这往往也是,未来能在该岗位上拿到好的绩效的评定标准。

目标用户与场景分类(内容范围)

岗位观明确后,我们接下来需要明确三个点:用户、预期、场景。

设计师如何做一份以用户体验为心中的PPT | 汇报总结能力提升篇

用户,即分享的听众,是老板领导还是内部同事,亦或是外部交流团队。针对不同人群,在设置分享策略上也会千差万别。比如:针对内部同事,他们对某某项目的背景很了解,就没有必要大篇幅讲背景,更多的阐述核心方案和细节。而针对外部分享,则需要比较长的铺垫,以此降低听众的认知成本。

预期,即目标听众他们想从你的分享中得到什么,每个人都不会浪费半小时到几小时听一个无趣且对自己无用的分享。那么,我们就要动用体验设计师的核心能力-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出主要内容,到底是专业干货,还是项目流程,是经验总结,还是成果喜报。这点特别重要,经常在设计师专业分享中,听了很多的项目流程汇报,甚至在圈内较高级别的干货分享中,听到的都是成果喜报、产品广告等,与预期大相庭径。

场景,即分享的形式是什么。这里通常和观众及其预期紧密相关,也决定了内容组合表现方式。例如:专业干货分享会,PPT形式则需要展示完整细节亮点设计,并配有完整思路大图。而复盘为主的总结会,则以数据结果和趋势图为主。甚至,一些演讲性质的分享,PPT只是作为辅助引导作用。

根据以上三点,我们就能很快的限定出输出的核心内容应该是什么,用一句话表示:在某某 场景下,通过对XX核心内容的表达,满足某某听众的心理预期。

设计师如何做一份以用户体验为心中的PPT | 汇报总结能力提升篇

举个例子:在晋升述职的情况下,通过对能体现出更高层级能力的内容描述,满足评委的心理预期。因此,更高层级能力的内容就是我们要表达的核心点,在接下来的内容素材准备过程中,便可按照Job model 的标准基线来划分,决定是否添加或删除。

那么在其他情况下,满足预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这里我总结了使用率较高的几种情况,仅供大家参考。

设计师如何做一份以用户体验为心中的PPT | 汇报总结能力提升篇

关键四要素(内容标准)

有的同学说了,我也是按照大致的框架做的PPT ,结果出来感觉不够激动人心。一份内容充实,令人激动的PPT ,除了核心和骨架外,需要更多更好的细节血肉串联其中。归结起来以下四点:逻辑、数据、图像、故事。

设计师如何做一份以用户体验为心中的PPT | 汇报总结能力提升篇

  • 逻辑:表达要有逻辑性,因果关系明确,所展示的素材要有其价值,不要为了凑数乱放。
  • 数据:论证最好配有数据,数据可大幅度增加内容说服力。当然,合理的多角度挖掘数据,也是一项需要不停去提升的能力。
  • 图像:这方面对于设计师的我们来说属于擅长领域。

此处建议:

  1. 核心输出物大且多,增加视觉冲击;
  2. 复杂逻辑可视化大图,降低理解成本;
  3. 合理数据可视化。
  4. 故事:故事属于分享内容的高阶玩法,通过创建虚拟(或来源真实)故事,强化核心价值,带入场景。对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下TED演讲。

以上四个要素,从基础到高阶,基础为重中之重,切不可舍本逐末。

总述

一次精彩的分享,需要我们反复的迭代审视,也更需要计划性的素材积累。通常一次分享,至少一个月前就要开始准备,而晋升答辩等关键性分享在半年前就已经开始筹备并完成拆解的目标。总而言之,让我们攀登高峰的不是奇招,而是熟能生巧的基本功!

 

作者:王康,网易云音乐交互设计师,主要负责直播、K歌相关产品设计,善于总结思考,致力于互动体验设计,洞见、创新、感人、美。

微信公众号:网易UEDC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网易UEDC,作者@王康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标题好像有点小问题。😊

    回复
  2. 你这篇文章像极了你说的第二种人

    来自山东 回复
    1. 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2. 哈哈哈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