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决策系统和引导系统的区别与用法

0 评论 7637 浏览 11 收藏 10 分钟

本文介绍了“支持决策系统”和“引导系统”之间的区别与不同用法,以及对用户的心智模型的看法与理解。

今天我们来聊聊不同产品系统的不同区别以及用法,包括系统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心智模型。

首先我要说的是系统类型,不管是针对用户操作的开放系统还是针对内部工作人员的使用的工单、数据系统,他们大体全部分类:“支持决策系统”和“引导系统”。

支持决策系统

所谓的支持决策系统(界面):是为了让用户更直观且不受影响的对比和判断数据或者目标,从而理性地用系统二(新脑)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内容。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新脑作为我们人类后生长大脑,是非常理性、并且可以具体分析拆解问题的新型大脑,它一般只有在需要你刻意关注某一事物或警觉时才会启动的大脑,也称为“系统二”。

引导系统

而引导系统(界面)与支持决策系统不同的是:

它主要以人的情感为出发点,也就是系统一(旧脑、中脑)做设计,这样的系统界面一般在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才能使用户看到界面后大脑思考绕过系统二(新脑),从而使用户更感性地去选择并达到产品的商业目的。

引导系统这里其实是完全利用了用户下意识的第一反应而做出的结果,所以并不是用户通过对比、判断、分析得出的产物。

所以,在我们一般做市场类型的UI(用户)界面时候,更多选择的就会是“引导系统”了,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app,小程序等等,都算是引导系统的一种,这也就是UI(User Interface)被称之为用户界面的核心所在。

它的基本概念大致就是:为系统和用户之间的交互和信息转换而设计的一种媒介,但更重要的观念是——需要设计者与创造者能够深度挖掘用户的核心真实需求从而下分析与判定,而不是所谓的要带着产品去找用户!

举例

这里以简单的电商购物平台举例,商家为了能更好的提升产品交易额,就必须要考虑用户的心理动态和基本需求。

虽然说人类的系统一(旧脑、中脑)大体构造是一致的,但不同的用户群里,也可以说是不同时代、不同年龄段的用户群体,所认知的环境与事物是绝不相同的。

例如:你的祖母喜欢的音乐和你喜欢的音乐?零零后的跳舞趋向和九零后的跳舞趋向?九零后的儿时玩具与现在孩子的玩具?

所以,必须抓住目标用户(还要考虑阶层)的基本诉求,深挖需求点,然后转换为驱动性手段,结合自身商业目的,来为用户创造设计(这里还需要自身产品的原始DNA),并解决重要问题。最终在界面中,使用引导系统。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以用户的心智为前提下,去指引用户交互从而产生最终商业价值。这就必须要着重考虑用户的系统一(旧脑、中脑),让用户更多,或者说绝对性地从图片、色彩、操作、语言等多个方面来做决定从而提升产品成交额或产品转化率。

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基本前提需要大家注意,就是切勿过高的感性设计或者数值设计从而引发用户系统二(新脑)的启动,如果超过用户的基本认知或者提升了用户的最高警戒值(也是阈值,额外提一下,这里的阈值是指阈上限,而且,这里的阈上限是决不会短期内提升范围指数的),那么用户的系统二(新脑)则一定会立即觉醒,从而干预系统一(旧脑、中脑)的抉择。

这样的结果会使用户会从下意识、感性的层面转变为理性思考、判断、对比等一系列大脑操作,如果用户一旦从感性转变为更多的理智,则成交率必定下降。

比如他要货比三家,考虑当月收入、问周边朋友、问百度等等…

以上是对商业转化型用户的引导系统,做出的定向分析与交互产生的价值总结。

支持决策系统的硬性条件

对于我们遇到的后台系统、财务系统、政府公关系统、股票系统等等,那就是绝对性的不同了,在这里,需要的就不再是引导系统的主旨性,而是要以支持决策系统作为第一基本条件。

并且这里的系统界面与逻辑思维,最终的结果主要导向,也不是产生商业价值的标准衡量(虽然结果或价值很重要、但目标方向对了,其结果必定偏差不多或大致一致),而是对于数据的各项指标分析做标准与界限划分。

所以,以触碰系统一(旧脑、中脑)为基准线是绝对错误的想法与做法。正确做法应该是运用合理的设计手法来引导用户更多的理性分析、对比数据后从而产生判定。

其实支持决策性系统的核心目标就是为了帮助用户更加容易的分辨对错,这里可以用到的是“数据可视化”,包括“人类可识别对象”等等,为什么要运用这些手法呢?其实是为了利用人的系统一(旧脑、中脑)天生的自动视觉感知作为处理为基本前提,从而更好的帮助系统二(新脑)去理解并处理复杂数据的方法。

所以,如果想要做出一款成功的支持决策系统,就必定要加入可视化或人类识别等要素(脸谱网是一个不错的案例说明),并且要与人的视觉能力一致而展示数据,这样才能正确帮助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判断。

我们人类按一天24小时计算基本情况下都是在运用系统一在做决策,以经验、感觉、认知、教育等为基准线去做选择题。这不是我们的错误,大脑生长成这样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存与提升工作效率,如果你现在刻意转移注意力,你会发现,你并没有运用系统二参与你现在的工作,例如滚动滑轮?读文章?敲键盘?这是因为这些早已熟知,并且你认为正确的操作早已深深的刻入了你的潜意识里。

针对UI界面,作为一名设计师,应该也必须了解自身的用户群体是哪些,在哪里,处在什么环境,什么年龄范围,认知是什么,性别比例是多少,等等相关数据。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出正确符合用户的产品系统,从而更好的提升用户转化率。

以上就是我对两种系统以及它的区别与不同用法,包括对用户的心智模型的看法与理解。

 

作者:西瓜,公众号:西瓜的设计

本文由 @西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