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 VS 微信转账,有何异同
微信红包和转账都是基于社交的支付手段,微信为什么还要设计两个相似的功能?本文基于两者的功能区别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与大家分享。
据微信官方介绍,微信红包的实名用户发红包单个限额200元,若发群红包无论普通红包还是拼手气红包,单个最多只能领200元,单次最多可发100个;红包每日最多可发200笔,单笔最高2万元。
微信转账,账户一天最多可以转账100次,单日单笔最高20万元,无月限额。
换句话说,微信转账的限额为微信红包的10倍。两者的金额上限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区别呢?
01 用户场景
依笔者浅见,微信平台对于微信红包和微信转账细分了两种不一样的用户场景。
- “今天情人节,给女朋友发个520的红包”
- “妈妈今天生日,发个红包表示表示吧”
- “过年了,在群里发个红包抢一下喜庆喜庆”
- “来来来,老板发红包了,快来快来”
微信红包的用户场景更偏向于小额支付,发生在亲友之间的场景比较多,其代表的不仅仅是金额交易,更代表着一种祝福的象征意义,在一些节假日或者特定节日,微信红包更成为社交支付的高频需求。
不知道你会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打开红包时,总会伴随着喜悦,尽管可能红包的金额只是一毛钱,可是你总感觉得到一种满足。
所以说,相对于交易,微信支付更像是将传统的红包互联网化,收红包的人往往不在乎金额的多少,发红包的人图的更多是一种喜庆和祝福。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微信红包只能等时间过期后自动退还而不能主动收回的原因。
微信转账的用户场景则较多发生在交易金额量较大或者是单纯的金额交易。比如买东西付款,与商家交易等,这种场景比较偏商业化的场景没有这么多象征意义,只是资金流转的一种方式而已,所以,微信给与其更多的思考空间,可以选择两小时后发送和24小时后发送,保留了在交易发生过程中的异常可能性。
再者,微信转账和微信红包金额相差如此大可能也是微信团队想要更大可能的区分两个功能,给功能设置更加明确的使用场景吧。
02 交互设计
1. 页面设计
(1)聊天页样式
(1)微信红包的样式包含的内容为【红包标题+领取状态】,在样式中隐藏金额数据,对于领取状态的更变采用轻提示方式,对方接收红包时,微信不会以未读消息形式提示用户,而是在用户进入该聊天界面的时候在最新消息会收到一条轻提示。
(2)微信转账的样式包含的内容为【转账信息+金额】,领取状态改变时,以未读消息形式提示用户,并根据图标样式区分领取状态。
(2)发红包/转账样式
其实对月微信发红包和转账的样式内容,都是主要包括金额和留言,可是显示方式不一样。一开始其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红包要在同一个页面显示两次金额,后来,通过结合两者的使用场景进行思考,我得出了以下的猜想:
对于微信红包,其实金额和留言具有同等的意义,就像日常我们给红包一样,给出的红包的同时通常伴随着一些祝福的话语,而不会只是单纯的完成给红包的动作,所以在页面展示上,输入金额和留言都以同样方式显示,两者的重要性相同,可是,发送的金额又是用户需要注意的内容,所以在页面上用加粗放大字体再次显示用户输入的金额,从而起到再次确认的作用;
对于转账来说,用户更注重的是金额的多少,所以在页面上弱化了留言的显示。
2. 操作步骤
(1)微信红包
收取微信红包的步骤为:
- 第一步,点开聊天界面红包;
- 第二步,点击红包页的按钮,等待红包开启;
- 第三步,显示红包具体金额。
为什么要分三步这么麻烦而不能直接打开,原因有二:
1)营造期待感和惊喜感
一步步打开红包的过程就像一步步通关,收到红包时由于不知道红包金额营造第一层惊喜感,打开红包等待金额出现时进一步加深这种期待感,紧接着通过金币转动的等待中将这种期待感推至最高峰,最后通过红包显示的金额和金币掉落的音效将期待感转化为满足感。
2)贴近现实情况
基于上述对于微信红包的用户场景的分析,对这个原因变更好的理解了,传统收红包的步骤:接到红包-à拆开红包-à看到红包金额。而微信红包的步骤恰恰是将线下收取红包虚拟化,极其相似的还原了线下收红包的过程。
(2)微信转账
微信转账的收取步骤为:第一步,打开转账图标;第二步,点击按钮确认收取。
微信转账的样式为文字+金额,在聊天界面就能清晰的看到转账的金额,减少了操作步骤,更加方便高效的完成交易操作。
在点击打开后的操作界面显示退还时间和“立即退还”操作,接收方,能主动实时将金额退还给发送方,拥有是否接收的选择权。
发送方也可以通过选择转账时间选择交易时间,这样交易双方对交易都有更高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另外,在转账的时候可以进行备注这笔钱用到了何处,每个月下来,我们只需要翻翻交易记录,每一笔钱的用处都非常清晰,不会让大家不知道钱花去了哪里。
而微信红包就不行了,虽然在发送的时候仍然可以备注,但只是会在红包界面显示,在交易记录中只会显示红包,而不会显示具体交易动向,所以微信转账很适合那种一个月不怎么记账又支出比较大的用户。
总结
总体而言,在微信的布局和对两者的使用场景划分上,转账偏向于功能性,而微信红包更具趣味性,在微信逐渐推出的表情红包、标题红包、语音红包等玩法也得以验证。
本文由 @黄小云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以前一直很困惑为什么有两种功能!这么看来,红包功能是不是应该满足的是用户的社会需求,更有趣味性一点。
情感账户
引用《怪诞行为学》中的两个概念: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
转账的场景属于市场规范,比如老板发工资,欠钱还债,其功能就是金钱转出和转入,对金额大小未做过多限制并且直接标明了金额数量,其目的性很强。
红包的场景属于社会规范,给家人发生日红包、过年红包、孝心红包、给朋友祝福等等,其意义就是现实生活中红包的意义,其中包含人情及很多隐藏的人性需求,应用场景也非常广,在红包功能上可以做的产品设计也有很多发挥的空间。
微信同时将这两大类场景都考虑进去,确实把其他支付工具甩开一大截,因为绝大多数支付工具的产品设计都局限在了市场规范中。红包是社交场景下的产物,而且市场需求是如此地巨大。
如果把这个应用到实际场景中,红包带来更多的是惊喜,而转账则是很注重明确的金额数量,两个功能应用的场景不一样
留名
那么红包抢完时,是否可以增加一个红包已抢完的系统消息,因为每当点开始红包却被抢完了的失望就像抢到红包那么欣喜一样
我也这么觉得
这个节点的存在是诱发更多的抢红包行为,失望这种机制的存在是为了平衡
个人觉得如果说抢红包代表的是一种惊喜,那么已抢完就削弱了这种惊喜度,只有喜没有惊的过程是不完善的,再者,也降低了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发红包不是单个不超过200吗
某些日子是可以发到520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