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方面聊聊:就医场景的支付
说到就医场景,其实很容易理解,无非就是去医院看病就医,会发生支付的相关环节,以及医院看病就医完后,不在医院购药而去药店购药支付的场景,医院看病就医可以分为门诊和住院。因此,本文跟大家聊聊就医的支付场景。
一、基本名词解释
院内账户:每个人去医院就医都需要先在医院建档,类似于去理发店理发一定要办张卡才可以,院内建档时医院也会给你办张就诊卡,如果你用的社保卡的话,那么就是社保卡信息创建的账户。医院是要有卡才能够就诊的,因此有些上次办了卡,这次忘带了,可能又会办一张,那么院内同一个人就有多个账户。
预交金:预交金就是对应院内建档完成后的院内账户的余额。在A理发店办的卡里面的钱只能在A理发店用,同样的一般情况下预交金只能在院内使用(存在特殊情况)。同时,多张卡内的预交金是互相独立的,也就是如果你在院内有abc三个账户,但是这次用a卡就医,那么使用的就是a卡里的预交金。
医院收费窗口:提供预交金的充值、退款等人工服务的窗口。
医保账户:即参保的居民所拥有的医保账户,每个人只要参保了就会有这个账户,目前一般是发张社保卡来使用。
医保个账:即医保账户中的个人缴交的部分余额。每个人参保时,都会每个月缴交五险一金或者是新农合,个人缴交的大部分金额归到医保个账中,小部分纳入到医保统筹中。
医保统筹:即医保账户中的统筹基金支付部分。一般大家提到的可报销的金额。统筹基金的使用有相应的标准,达到一定的门槛之后才可以使用。
社保卡:目前医保账户的主要使用方式。使用社保卡去医院就医时,可以不用再办理院内就诊卡,直接使用社保卡进行就医,使用社保卡进行院内建档,不可避免,也需要往里面充值预交金。因为社保卡一个人正常就一张,可以在多家医院使用,可以关联起来,这就使得社保卡内的预交金在多个医院间通用存在可能。类似于理发店联盟,办理了联盟卡,在这些联盟店里,同一张卡都可以使用。
自费支付:指该人员在就医或者购药时,没有医保账户,或者因相关规定不可以使用医保账户余额,需要使用自己掏钱的方式支付费用。
医保支付:指该人员有参保,医保账户有余额,在就医时,可以使用医保账户进行相关费用的支付,但是根据报销比例的不同,也会存在部分金额需要自费支付。
有了自费支付和医保支付两种支付方式的存在,所以就医场景下的支付比商业场景的麻烦是不可少的,商业场景就是自费支付,可能有优惠券红包之类的,就医场景不仅仅存在自费部分,还存在医保部分,自费情况下也可能有优惠券和红包之类的,相当于一笔支付需要从两方获取支付结果才行。
二、支付环节
1. 药店购药
药店购药的支付比较简单,支付环节也就是在最后时候选了药后,去收银台付款,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这种。与商业支付基本相同,只需要想着提供什么支付方式就好了。
2. 门诊预约挂号
去医院进行门诊看病时,都是需要先进行预约的,然后才可以去看病。根据医院的不同,在进行预约挂号时,有些需要先扣除诊查费,有些不用(福建省基本都不需要)。因为是预约挂号,所以实际就医还没有发生,正常情况下预约挂号的扣费都是需要自费支付。如果是在线上的话,可以直接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支付;线下的话,一般需要使用你院内预交金中的余额来支付。
3. 门诊挂号
即你到达医生工作站,插卡准备让医生看病的环节,这代表着接下来医生要为你服务了。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已经在预约挂号交了诊查费,那么医生就直接给你看病了。如果你没交,那么需要看看你账户内对应的预交金够不够,够的话扣除,不够的话,需要先去充值,再回来继续看病。
4. 门诊就医结算
在就医完成后,医生会进行开方,如果没什么问题,就不存在继续支付的问题。如果有问题,医生给你开各种药、检查检验的处方,那么就又存在支付的情况了。这时候医生把处方给你,如果医生工作站就可以结算的话,那么医生看你卡内预交金足够,那么直接给你把这个费用支付了,医保部分也一起处理,这就是诊间结算。
如果医生工作站不支持,或者预交金不够,医生就让你去自助机或者窗口充值后结算。或者,医生开完方后,直接和你说,你手机上确认支付就好了,这就是医保移动支付。
5. 取药/检查/检验
因为一个人的病情是复杂的,不是医生看完病就好了,还可能存在取药/检查/检验等情况。看医院规定,有些医院要求就是取药的时候支付取药费用,检查/检验的时候支付检查检验的费用,也就是把就医结算拆分到了具体的环节中支付。
6. 住院登记
病人进行住院登记时,需要预交金内的金额达到一定金额后,方可住院,即需要一大笔押金,确保医院的利益不会受损。
7. 住院每日支付
虽然住院时,已经有一大笔押金了,但是有可能病人的住院费用比较贵,每一天,医院都会计算出这预交金够不够的情况,不够就需要病人继续补交预交金来支付确认。
8. 出院结算
病人要出院了,这时候要结算所有的住院费用,系统进行统计,算出预交金部分、医保支付部分,以及仍然需要支付部分,只有钱够才可以办理出院,这里又涉及到支付了,有可能预交金不够,需要现场补足。
因此,就医的支付环节往往比商业场景多了好多环,很多过程中都涉及到了支付。同时,可使用医保账户和不可使用医保账户,有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完整的就医流程中的,在进行支付设计时,都需要进行仔细考虑。一方面,确保医院的利益不受损,一方面,确保病人可以支付顺畅简单,能用医保时就使用。
接着上部分,来讲就医场景的支付下半部分。
三、支付设计
1. 预交金通用
目前,在大多数医院就医预交金不可避免,所以针对这预交金就可以做文章了。因为就医是临时性的,且老百姓可能针对不同的病,会选择不同的医院,所以一个人就在同一个医院会有多张就诊卡,在不同医院之间又有好记账就诊卡,且每张就诊卡都有钱。
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十分不方便的,不然每次就完医都需要去窗口退钱,麻烦。这时候预交金通用,即多个医院之间的多张卡内的预交金可以共同使用,不必每次只能用固定的一张卡内的预交金,就可以解决这个麻烦。
2. 多渠道充值
既然有预交金存在,那么充值就在所难免的。以前大家拿着卡,在窗口排队进行人工充值,效率低,排队时间长,用户体验差。随着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的来临,在医院进行相应的移动支付的建设也是必然的。通过整合线下线上,支持线下窗口和自助机的微信/支付宝/银联扫码、POS刷卡、现金来充值,也支持线上APP、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生活号等门户,进行纯线上的预交金充值,这就催化出多渠道充值产品的诞生。
通过这整合传统的充值,以及支持新的移动支付及线上充值,打个比方就是类似于聚合支付,通过这么一个平台,整个了多种支付方式,使得查看记录、对账等等充值相关的事务更加方便。
3. 诊间结算
有充值,那么就有支付,在就医场景中,更多使用结算这个词。原先充值要去线下窗口充值,结算也要去线下专门的收费窗口结算,或者去寥寥几台自助机处结算,太不方便了,这充值让人排次队就算了,结算又排一次,本来看病就急,这不挑战人耐心么,所以这也是需要迫切优化的。
结算既然能在收费窗口做,那么在医生工作站能不能做啦,这就是一个道理,于是诊间结算来了。
顾名思义,诊间结算,就是在医生就诊结束后,在医生处就进行结算,就医和结算一体化,提高患者的体验。不过对于医生来说,多了一道面临结算的过程,所以,结算速度就是关键,能够和原来一样开完药后,几秒钟就结算完成的话,那么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因此诊间结算就需要在优化患者体验的同事,也优化医生的体验,那么在医院才推得快,医生也会乐意使用。这也是医院产品的一个特点,不仅仅需要考虑病人,也需要考虑到医院的相关使用人员。
4. 医保移动支付
又要提一句移动支付时代的来临了,这也使医院的结算方式更加多样化了。原先在医院结算,都需要带上社保卡等介质,现在这个时代,能不能像生活中其余的购物环节一样,在微信或者支付宝上就完成结算啦。那肯定是可以的,这就是医保移动支付,即在手机上可以完成就医订单的医保结算。用户在线下医院就完医,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医保结算。
类似于,我们在路边摊买了个驴肉火烧,在手机上进行费用的支付,不过医保移动支付,不单单是自费的支付,也包括医保的支付。涉及到医保,就需要考虑原来都是用社保卡,那么在线上,用什么来代表你的医保身份?
这就是线上的医保码了,这就是与你的医保身份对应的,有了这个,你就可以在线上进行医保移动支付了。更通俗地讲,就是把原来线下的结算,换一种形式搬到了线上去做,把卡换成码,类似于O2O,线下就医+线上医保移动支付,完成这个场景的使用和支付。
不过因为去医院就医,中老年是很大的群体,所以医保移动支付这个新鲜事物,就像是一开始的移动支付一样,需要有一个推广和适应的过程。同时也考虑这类群体,灵活使用第三方支付,如微信和支付宝。
4. 对账
支付就离开不对账,更何况医院这么多业务和支付方式,更是需要把对账设计好。个人认为对账产品要做好的几点就是:
- 需要囊括医院的各个业务,能够有清楚的总账,及各个业务的账。
- 需要囊括各种支付方式,各种支付渠道。
- 具有一定的扩展性,毕竟医院现在信息化程度是不断发展的,有可能出现一些新的支付相关的业务或者功能,也需要能够满足。
四、支付展望
医院作为信息化建设没有那么领先的地方,在未来有更多与就医相关的发展,与就医支付也会有更多想象的空间。
1. 信用支付
信用支付,即把信用代入到就医场景中,实现在就医的时候信用支付。因为就医是临时性和突发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所以可能需要面临大额的费用支付。
当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及时现金周转时,通过信用支付,利用个人信用在医院范围内的适用,获取一定信用方提供的信用额度,用于费用支付,完成信用就医。而信用支付在医院端的拓展,也有利于信用体系的全面建设,未来这个应该也是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
2. 医保在线支付
互联网医院的出现,个人可以在手机端进行疾病的诊疗、处方药品的购买,在线完成支付。目前国内尚无完整的规则,医保基金如何用于这种纯线上的支付,所以各地都在探索。
目前全国就衢州市有支持慢病的医保在线支付,不过也限于医保个人账户部分。未来,医保基金,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应用于医保在线支付场景,肯定会是一个趋势,越早摸索出相应的建设方案及产品,越能够站在风口,享受到第一波红利。
3. 线下刷脸医保支付
刷脸支付是近年来一个火热的话题,微信、支付宝、银联纷纷试水刷脸支付。自然,在医院场景也是可以使用刷脸支付,也是值得探索的。如果仅仅是充值,或者纯自费自费,使用刷脸,那么用的是微信账户或者支付宝账户的钱,那么风险也是可控的。但是这种使用,对于就医来说不够,就医需要用到医保基金。而刷脸也是第三方支付自己建设的支付方式,与医保不挂钩,线上移动支付好歹还有码,而纯刷脸如何进行线下的医保支付,如何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通过上面支付环节、支付设计、支付展望,基本讲完了就医场景中与支付有关的事情。在就医端支付,不仅仅与便利性挂钩,也与多方的资金安全挂钩,进行相应的产品设计时,需要便利与安全兼顾,实现让患者满意、医生满意、医院乐于接受、医保局和卫健委乐于推广的多方共赢局面。
同时,要足够考虑时代的发展,及时跟上技术使用,例如国家医保局就从国家级的层面,推出医保电子凭证,主动去适应时代的发展。
大体上就医场景的支付在我个人理解的范围内就讲完了,具体的细节的话,都需要实际体验,才比较吃透。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本文由 @夜月沉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