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付宝转账功能新变化,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转账差异

10 评论 10964 浏览 105 收藏 15 分钟

关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转账功能的流程、功能和界面设计已经由多人进行过解读,各种解读版本观点不一,似乎没有统一的结论。14年9月,微信支付产品经理Edgar发表《微信转账为何还需对方要对方确认?》,对微信支付转账的收账确认功能进行过评论,TA认为微信支付收账确认功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AA支付场景。该文累积阅读量超过1.7万,收藏量为3,是本人目前查到的最权威,影响最大的解读。

受该文的启发,本人于16年2月发表《转账需要确认?》,对Edgar的解读提出了补充和异议。在比较银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转账异同的基础上,本人认为转账流程包括前期沟通——转账方转账——收账方收账——转账方确认(后期沟通)4个环节,转账方确认是必需且普遍存在的环节,既不能缺少,也不是由某种特殊场景(AA支付)确定的。本人还据此成功预测支付宝将补充转账提示和收账方确认功能。该文到目前为止,累计阅读量超过1.2万,收藏量达461,影响力接近或超过Edgar的文章。

在4月12日左右,本人偶然发现支付宝按照该文预测,增加了转账提示和转账方确认功能,截图如下:

图片1

4月17日,本人发现支付宝转账提示功能已取消,转账方确认提醒还存在。支付宝的细微调整引起本人再度思考,希望能借此文解读支付宝的行为,并重新阐发对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转账流程、功能和界面设计的理解。

一、转账流程

传统的银行转账流程和支付宝转账的典型场景是先用某种方式沟通转账事项,双方确认转账金额、账号、时间等信息后,转账方发起转账,收账方收钱,之后一般是转账方通过某种方式告知对方已转账,并要求对方反馈,即转账方确认对方已收到钱。整个流程包含4步:前期沟通——转账方转账——收账方收钱——转账方确认(后期沟通)。在转账流程中,银行和支付宝只负责转账发起和收账方收账环节,其他两个环节由用户自己解决。银行和支付宝没有解决整个转账环节问题,导致使用银行和支付宝转账时会借助其他工具(电话、短信、微信、面对面),过程繁琐,用户体验较差。而且银行/支付宝转账流程是站在转账方的角度设计的,默认收账方一定收钱。

图片2

微信设计的转账流程则更多考虑收账方是否收账的问题。微信设计的转账场景是先沟通转账事项,转账方发起转账,收账方考虑是否收钱,然后选择收账确认或者不收账自动退回,转账方同时也能获知对方是否收账。

图片3

在功能设计上,转账方发起转账后,收账方收到消息。收账方收钱或不收钱自动退回,转账方都会收到消息,确认资金状态。在收账方未收钱又未达到自动退回条件时,转账方能也能看到资金状态。

微信转账较好的协调了收账方的选择权和转账方的知情权,但是该流程和功能明显是站在收账方设计的,转账方属于从属地位。为什么会这样呢? Genie(从无到有搭建出微信的产品负责人,如果张小龙是上帝,那genie就是为上帝造人的那个人)认为接收方(收账方)体验大于发送方(转账方)。

为什么银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站在不同的角度设计转账流程?因为转账方的角度更自然,是将转账行为看成金融行为的自然表现,转账方优先级更高;而收账方的角度则是将转账行为看作沟通行为的结果(微信5.4欢迎页显示“转账,就是发消息”),微信认为接收方的优先级更高。

二、微信转账功能的过度设计

微信转账流程完全还原了前期沟通的过程,似乎有点过度设计,成了诸多业内人士吐槽的对象。可以说微信支付转账功能完美的体现了转账前期沟通过程中的商量和博弈的场景和心理状态,将双方的客套、面子、虚荣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凭这一点,腾讯/微信对人性和产品的理解已经远超同行业。支付宝直接移植银行的老套路,没有任何思考。但是,有种毛病叫为了表现而表现,微信支付将前期沟通的过程通过收账方收钱的功能再次展示一边,再次浪费用户大量精力——因为有人真的会再次思考收还是不收。

三、银行/支付宝转账功能的改进

如果说微信是为沟通而生,所以它在解决前期的沟通和后期的转账方确认上存在天然优势,银行和支付宝做不到也不能太苛责。有这样想法的人是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作为银行,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在转账银行出账时向本人发短信提示:资金转入XX账户时将给您短信提醒,并与收账银行约定:当收账银行收到资金时,将短信同时发给转账方和收账方。插一句,作为银行,如果有这个功能,肯定是要收钱的。正因为这样的收钱逻辑,银行永远也没有要实现这个功能的意识。

支付宝在转账方确认方面已经优化改进,而且方法非常巧妙,如下图:

图片4

通过将“向对方转账XX元”改成“对方已收到转账XX元”,简单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台支付系统是否存在调整暂不讨论)。

现在比较一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做法,见下图:

图片5

在前期沟通上,经过改版支付宝已具备沟通能力;转账发起下文再讨论;在收账方收账上,因两者定位不同,支付宝站在转账方角度,默认对方收账,微信支付站在收账方角度,留有选择权;在转账方确认上(后期沟通),两者都很好地反馈了资金的状态。从整个转账流程来看,支付宝和微信基本一致。

四、支付宝、微信支付转账界面和功能设计

本节主要讨论转账发起的功能和界面设计。两者转账发起的过程如下图:

图片6

在此环节上,微信支付分为4步,支付宝有3步。微信支付第2和3步都能显示转账金额和收账方信息。支付宝第2步能显示,但是第三步输入密码时只能隐约看到对方账号信息,而且看不到金额。这样细微的差异是否有影响呢?到底谁更高明呢?

本文认为微信支付更胜一筹。第三步都是输入密码环节,输入密码是脑力活,很有可能当我们回忆密码的时候就忘了金额是多少,对方是谁这两个关键信息。而且输入密码是转账最后一步,涉及到资金安全,十分重要。在这个时候用户的潜意识都想再次确认金额是否正确,账号是否有误。支付宝这样的设计只能退回重新来过。除了正常人有这样的需求,那些强迫症患者、记忆力较差的人等等对此也存在较大需求。

支付宝虽然输了一筹,但是在进入输入金额和输入密码界面时,支付宝的交互更好。微信支付是直接从对话界面进入新的界面,有种很突兀的感觉。支付宝进入输入金额时与对话界面对接很好,几乎感觉不到变化,而且方便查看对话内容;在进入输入密码时,支付宝将对话界面作为背景,界面转换跨度较低,用户心理容易适应,比微信支付突然转换友好多了。

微信支付第4步是本人非常不理解的设计。一般而言,输入密码后就该反馈相关信息,但是微信支付在反馈信息时却设有一个确认功能,这个确认功能有什么作用吗?难道我不确认就不转账了?或者仅仅是心理强化:你已经确认转账了?经过互联网的发展,输入密码都不需要再次确认了,为什么这里会出现确认功能,这是本人非常不能理解的地方。

除了上面讨论的还有一个细微差别,如下图:

图片7

微信支付转账输入金额时,下方有“添加转账说明”,点开后可输入转账备注。支付宝从首页进入转账后直接出现“金额和备注”输入框。这样的细微差别是怎么来的呢?支付宝的设计很像传统的金融行为——发起金融行为(转账)的同时附带口信(备注)。微信支付没有掉进这个坑,因为微信本身就是沟通工具,所以将转账备注折叠起来了!其实这进一步反应了微信的可怕,因为作为支付工具的后来者,在设计功能时必然会借鉴传统机构和互联网先驱——支付宝,但是它却能区分这样细微差异,不得不说微信团队将战略和体验贯彻到了难以想象的细节。

再看下图:

图片8

从不同的入口转账,支付宝的转账页面并不一致,从首页进是仿微信改版(9.0版前)的转账界面;从朋友进是仿微信改版(9.0版后)的转账界面。支付宝没有将改版前后转账功能界面统一!而微信不管从哪个入口进入,界面都是一致的(不贴图了)!

五、总结

1、前期沟通——转账方转账——收账方收钱——转账方确认(后期沟通)是转账的完整流程。支付宝(9.0版前)转账流程是仿银行转账流程,因产品形态和产品能力因素无法解决前期沟通和转账方确认的问题。微信支付因产品形原因,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2、微信支付站在收账方角度,设计了收账方收钱的功能(该功能略有槽点)。支付宝站在转账方角度,默认对方收账,并且通过4月份的细微修改,增加了转账方确认对方收账的提醒。微信支付独特的收款确认功能是由其定位和体验选择决定的。但是不论微信和支付宝的形态和定位如何不同,在转账流程上必须经历前期沟通——转账方转账——收账方收钱——转账方确认(后期沟通)4个环节。

3、在转账发起的功能和界面设计上,微信支付更加贴心。在转账发起交互设计上,支付宝更容易适应;本文很难理解微信支付转账发起的“完成”功能。微信转账备注被折叠起来非常赞。

4、支付宝改版(9.0版)前后有不同的转账界面,而且一直都没有统一。也许改起来太费劲,而益处却很少吧。不知道改版规划时,支付宝是否注意到这个问题。

 

作者:陈小生,产品助理求职中,邮箱:cwlong163@163.com;目标城市:广州、深圳、杭州。

本文由 @陈小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关于转账发起界面二者的区别应该是由起定位决定的。微信的核心的功能是社交沟通,而转账等是附加功能,沟通具体方式就是通过对话框,如果像支付宝一样利用对话框进行转账,一个框能做两件事,会混淆其核心功能。通过新页面能帮助用户聚焦在转账任务上,只保留必要信息。
    反观支付宝也许金钱流通才是其核心功能,因此对话沟通反而为转账让道。

    回复
  2. 两个产品支付有不同的逻辑 你的分析很多太主观没有看到各自产品本质的支付场景的不同

    来自浙江 回复
  3. 微信支付第4步是本人非常不理解的设计。
    尊重化设计,人们对重要的行为作为二次展示,是尊重化设计的提现,从情感化设计的角度来说代表我们很重视您的行为,比如你在拖别人帮你办一件重要的事时候,完成以后别人会告诉我已经帮你完成了,如果不告诉你会觉得不舒服,朋友不重视的你的事情,机器也是一样的,这里从交互的角度此行为可能没有意义,但从情感化的角度是需要的
    还有你会发现如果你转账失败的话(比如钱不够),这一步显示的反馈为转账失败……,这里使用的是标准化设计原则,统一系列行为的反馈,减少人们在学习使用系统时的认知成本

    来自广东 回复
    1. 这位朋友说的非常有道理,但是我还是有疑问。以转账时输入密码确认这个功能来看,目前主流的做法是抛弃了确认功能,输入密码就直接出账了。其实这个确认功能按理说是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不管是从心理层面还是从实际应用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实际的数据反应去掉之后效果更好,用户使用更多。同理类比到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尽管我们做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反馈,需要被重视,但是这样的需求难倒比密码确认的心理需求更强?即使需要反馈,没有“完成”功能,在对话界面也能看到反馈,为什么不从这里下手呢?而且从交互设计来看,密码确认功能与输入密码功能同一界面,密码确认仅需要点击一个按钮,但是微信支付“完成”功能是在跳转到新界面后还需要点击按钮,这样郑重其事是否真的有必要?
      总之,感情重视的需求是存在的,但是这样的存在有多少意义,也许只有测试过才知道。

      来自广东 回复
    2. 有话不说,憋着难受。
      看了你们的分析启发很大。
      微信的最后完成那一步一开始也就有点奇怪,经你们这么一说,好像微信中的自动转回功能非常的少,很多时候操作完成一件事,微信没有像其它应用那样帮我们自动转回,而是硬生生让我们自己点击‘返回’或者是‘完成’,这是为什么?难道是技术上的缺失?这不可能啊。或者微信为了抑制第三方硬生生在基础架构上不允许自动跳转?

      来自北京 回复
    3. 是这样的,你说的是的是微信转账的二次确认键没有,不知道我理解的确切吗
      这里你可以观察到微信转账的二次确认键没有,而很多网上银行的转账往往是需要你二次确认的,这里的原因在于,微信的设计定位是社交类软件,其设计定位为减少社交沟通的成本,转账的目的大多集中在朋友间沟通中小额钱财的互转,我们很少会用微信进行大额的转账,比如我相信很少有人会去用微信转账几十万,而金融类软件如网银他需要更多的是对财产的重视化和尊重化,所以二次确认会给人更踏实安全的感觉,尊重化设计也是要看对于产品的定位不同,行为结果的影响,还有行为的情景而产生差异的

      来自广东 回复
  4. 要是有把钱再拿回来的功能就更好了— ❓

    来自上海 回复
    1. 微信团队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据说他们认为把钱撤回太作了~~

      来自广东 回复
  5. 个人感觉微信支付转账发起的“完成”功能虽然在实际功能上是很鸡肋的, 但是在心理感受的体验是很棒的。我输入密码了后钱就出去了,总觉得心理不踏实啊,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就输入密码,钱就这样子出去了?”所以,来个“确定”,让自己安定一下,”恩,钱确实是出去了”。

    来自浙江 回复
    1. 其实这样的需求可在转账后的对话界面中实现,干嘛重新跳转到新界面,郑重其事的样子,仪式感太强了。用户为了简单,连密码输入确认的功能都能抛弃,何况是“完成”功能。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