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APP)产品设计的经验分享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Web产品开始布局移动端,因此最近经常碰到PM们在交流讨论移动APP产品的设计。我从事移动互联网已经有一年多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今天整理并分享一下,希望对新接触移动互联网产品的PM有所帮助。
移动APP也算是一种C/S的架构,除了此架构本身的一些产品特性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移动互联网的一些特性,像使用环境、触摸操作等等,因此移动产品最注重的就是内容的交互形式。下面介绍的这十条产品设计经验主要也就是围绕交互和内容的。
1、系统标准——依照用户具体的使用情境和需求来决定是沿用标准还是创新。
相比Web产品,移动APP产品有着初始的平台系统特性,产品设计应该遵循平台系统的设计规范。合理的制定和使用标准,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也有利于产品的一致性,提升用户体验。除了基础的标准外,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目标用户的情境决定是否套用标准,或者创新标准。
推荐两本手册,入门必读。
《iOS人机界面指导手册》Apple原著,朱晨 翻译
《Android 4.0设计规范》Android原著,腾讯CDC团队 翻译
2、目标导向–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目标而不是关注用户要完成的任务。
用一句官话:“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应用“以目标为导向的设计”方法,进行互联网产品的设计。”
无论是Web产品还是移动APP产品,我们都应当关注用户的目标,以最简单直接的步骤给用户想要的结果,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易打断的使用场景下,更应该避免增加过多的步骤或操作任务。
3、直觉体验–设计方案必须能够引导用户做出最符合直觉的反应行为。
移动平台系统有着基础的体验标准,这些标准培养了用户对APP应用的体验认知,因此我们需要理解用户的期望、需要、动机和使用情境来制定下一步操作或者内容的出现位置,使用户能够顺畅的完成交互行为。
例如:一个向用户隐喻从右边展开内容的按钮,如果是从左边展开,那么这就超出了用户直觉,用户潜意识行为就会被打断,且需要重新调整,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用户思考。
例如:一个功能按钮,用户触击后潜意识会认为下一步操作应该会出现在这个按钮的周边,如果跑的太远,也超出了用户直觉。
除了直觉,我们还需要考虑用户的触摸行为,所以下一步操作的出现位置应该离用户手指最近(舒适的操作范围之内)且不能被挡住(手指或手掌挡住)。
4、成本控制–从细节开始减少用户的操作及学习成本,使用户快速上手和识别产品特性。
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境(碎片化的时间,随时会被打断),尽量不要增加学习成本(操作学习、界面学习),因为用户的时候是碎片化的,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学习,特别是多手式操作是有学习和记忆的成本的。
腾讯、百度等等很多第三方的数据显示,一个月都不下载新应用的用户占60%以上,绝大多数APP应用的用户留存率不足40%。因此,除非你的产品是特别的刚需,否则不要挑战用户的智商,大部分用户是不会像我们一样对产品深思熟虑和了解透彻之后再使用的。
5、需求设计–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避免参杂个人的主观喜好。
设计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先想清楚:用户是谁,他们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提供真正能够解决用户问题的设计方案,而不是自己喜欢的设计方案。同时记住上一条,尽量傻瓜化,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用户也能理解。
6、减少界面–尽量减少界面间的交互,避免新页面切断了用户使用的流畅感。
在一个页面里能够交互完成的内容,尽量减少页面的切换,当然前提是考虑了系统的负载。
例如搜索功能,触击搜索按钮后平滑展开输入框,同时展开虚拟键盘。
例如选择功能,触击后展开选择器,在选择器里连续触击某条选项两次完成选择,或者选中某条选项后再触击完成。
如上两条简单的示例,都是可以在当前界面内完成的。在当前界面平缓交互出来的元素给用户在体验上更加流畅,同时也让用户觉得只是在原有界面上载入了新元 素,用户感观上只需要接受新的元素。而新界面突然切断用户使用的流畅感,也就是说用户的思维需要进行切换,需要重新接受并认识新的页面,就像进入了另一间 屋子。
7、概念内化–避免概念输出,要尽量以用户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设计。
这个取决于产品的定义和用户群体,避免内部概念或行业概念的输出,例如房地产行业,你对购房者说租售比(租售比不是百分比数值),绝大多数用户肯定不懂, 如果你对购房投资者说租售比,他们肯定知道。所以在产品设计中,元素和内容的表达需要考虑用户的定位,针对目标用户群体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达,使用通俗化的 语言和通俗化的元素,无法避免的概念需要协助解释,例如采用“模态”指引 等等方式。
8、信息交互–基于信息层面的交互,应该简单自然易懂。
信息层面的交互是最直观的交互,因为他本身就能给用户直观的信息反馈,因此信息的本身应该简单易懂,不要让用户莫名其妙,同时交互要符合用户期望模型及下意识行为。
9、简洁元素–减少视觉元素的堆叠,提高交互元素的辨识,合理隐喻交互元素。
产品设计中的视觉体验也很重要,如今简洁风格是一种设计趋势,复杂的元素会增加用户的识别成本,用户需要接受和学习的元素过多容易造成审美和使用的疲劳,特别是元素没有统一的连贯性,所以界面越简洁越好,元素越少越好,可大大减少视觉上的信息接受量。
在使用图形隐喻时,需要参考第4、7条,在移动产品中,由于界面大小的因素,我们经常会遇到用图标做功能按钮,因此按钮的图标就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体验认 知。例如普遍的圈型箭头是刷新、心型是关注、星型是收藏、齿轮是设置 等等。我们在采用图形隐喻功能的时候,应当考虑用户的认知,避免用户学习和识别的成本。
10、明确结构–合理划分界面的逻辑结构,按照不同的内容与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突出结构主次。
10.1、页面中主要有三层结构:默认层、隐藏层、叠加层
10.1.1、默认层:初始显示的界面(页面)
10.1.2、隐藏层:默认隐藏的界面,需要操作才会显示,例如导航等等
10.1.3、叠加层:也是需要操作才会出现,例如对话框、警告、模态窗口和弹出信息等等
10.2、页面中分别划分为三个区域:可操作区域、主流程、提示信息
10.2.1、可操作区域:是主要内容交互的区域,例如选项、信息交互等等
10.2.2、主流程:用于醒目的告诉用户,你将进行的操作行为是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10.2.3、提示信息:展示用于操作的协助提示类的信息
第10.2条关于页面区域的介绍,只是我对界面结构内容的理解,仅供参考。第10条和第9条都是比较偏向于视觉体验,这一层级主要是通过色调来增强用户体验,通过色调影响用户的操作,并且通过界面结构和内容,清晰的告诉用户在那里,退路在那里,能够去那里。
以上10条,也许对你有所启发,也许使你更加迷茫,但是正如我开头说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更注重内容的交互,所以除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还需要去体验 各类应用(不局限于某一类),体验和了解他们的交互和展现形式。(推荐一个方法:每天只玩一个移动产品,玩熟玩透,并列出这个应用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和大 家分享交流,再从别人的眼中了解反馈,用不了一个月,你就能对移动互联网领域有所掌握了。)
作者: 唐杰
Thanks for sha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