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被带节奏」反思自己设计中的惰性心态

0 评论 15715 浏览 10 收藏 6 分钟

最近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又犯了错误,背景大概是这样的:PD之前已经给出了一份信息详细、「很交互稿」的Prd,而我因为需求在交互快定稿时业务逻辑被大改过、下周要参加脱产培训需压缩交付时间等因素,在应对心态上有些不够积极和淡定,比较急着把这个需求快速完结掉,好腾出时间投入到接下来自己更感兴趣的、由UX驱动的新合作模式长线项目中去。于是在粗略浏览完Prd和梳理完背景信息后,我很快便进入了细节设计环节,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质疑想法,但没有深思下去;直到设计内审时被挑战了几个整体设计上的问题,才意识到虽然很多问题之前想到过,但因为缺乏追问深度和对自我判断的坚持,最终把自己陷入了业务方的节奏当中。

为什么我会被业务方带了节奏?

实习 + 正式工作以来,我在不同项目中遇到过风格各异的产品经理,有人口述需求从不写Prd的,也有人恨不得把Prd画得和交互稿一样精细。与前者合作时,往往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地确认,才能把需求的种种细节清晰化,在细化和纠正自己对需求背景的理解时,往往也面临着多次改稿;但是做设计时思维受到的束缚相对小,对方不会在文档里给出什么具体的解决方案,在方案图形化阶段设计师有着充分的自主发挥空间。与后者合作时,光看Prd就能得到足够丰富的背景信息,需要再确认细化的信息相对偏少,此类产品经理往往也比较重视用户体验的价值;但容易被对方详细到每个按钮交互细节的说明等限制住思维,被过早过频带入对种种细节的推敲中去,却弱化了对产品整体设计上不合理性的思考,也即「被带节奏」。

一方面,是自己对需求的抽象提炼能力还需要提升,除了将用户与业务需求转化为解决方案这一设计师基础技能之外,也要加强从用户与业务方给出的所谓解决方案中提炼出用户需求本质的能力。特别是一些有较强业务运营导向的需求,业务方给出的解决方案其实很多都是「业务想推给用户看的」、「业务认为用户会看的」,而不是「用户自己真正想要的」,而设计师需要尽快意识到这一点并提出疑问、思考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在错误的方案思路中做无用的细化。

另一方面,是这种合作模式本身的固有缺陷,设计师对需求前期的参与和理解程度不足,需要设计师主动向业务方提出问题和表达前期参与意愿(而不是满足于干好份内的事情),主动驱动合作模式朝交叉共创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我最近在尝试的方向(见前一篇文章)。不过,个人感觉这也需要建立在设计师本身有比较良好的专业能力、业务理解深度、沟通合作与拿结果能力的基础上,否则会比较难以得到业务方长期的信任与放权。

少一点犹豫,多一点坚持

在做设计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冒出来一些自己的想法,但目前来看对想法的坚持力度还不够,当业务方给出涉及业务逻辑复杂、开发成本高一类的理由时,甚至是自己觉得在业务/技术上有推进障碍,就会比较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

想起以前听一位认识的设计专家的工作坊时,就有提到过新人设计师容易犯过度为产品、开发着想的错误。这种情况说好听点是考虑周全、会变通,说难听点就是不自信、缺乏自己的判断与坚持了。在大的用户目标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对于对方给出的一些看似合理的缘由,有时其实只要多追问几个「为什么」、多用坚定的眼神和语气表明自己的态度,就会发现其实推进起来并不是那么困难。

评审前多反问几次自己

在最近发起的两次内部评审中,有一次我在评审前根据之前的经验,纸笔列了几个听众可能产生的提问并进行回答,而另一次则是直接上阵。最终显然前者的效果要更好,对被提出的问题不少能以「这个问题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我之前和业务方提到过」的开头来应对,方案整体的说服力会更强,而偷懒略过自问自答环节就会更容易惨遭挑战而疲于应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鸿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