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用户体验趋势报告
在2017年我们看到了很多用户体验的进步和优秀的产品。在与来自全世界的189489名设计师分享学习了1926篇优秀文章之后,我们(uxdesign.cc)分析得到了2018年的一些用户体验趋势。
1 用户体验的死亡与重生
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师,我们一直都在争取尽早地参与战略决策,现在,设计师在项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那么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 你的app的用户引导页使用体验如何呢?下面是最佳的自查表;
- 不确定哪种导航最适合你的网站?去看看网站设计样例库;
- 首页标题不吸引人?来试试A/B测试。
在过去几年里,用户体验得到公司和媒体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用户体验的很多部分也被模块化、范式化了。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用户体验已死。
在2016年的趋势报告中,我们指出“用户体验设计师的门槛很低,以至于这个岗位很快将不复存在”。进入2018年,这个预测终于快变成现实了。我们设计的平台和频道需要一套新的技能、方法和知识体系,而这些都超出了网站和移动端UI设计师的能力范围。
用户体验设计师们开始担忧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如果你已经是这个行业的“老炮儿”,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件新鲜事。从网站“站长”,到“信息架构师”,到“交互设计师”,再到“用户体验设计师”,我们一直在适应着工作,并且更换着称谓,但我们的工作目标一直没变——为用户创造有价值的产品。
这个行业在不断成熟,预算增加,设计工具越来越好用,我们不能指望每位设计师都成为行业精英,我们也不能指望2018年的工作方式和2008年相同。
当广义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在逐渐消失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些同行在尝试新的机会:
- 一些设计师转型新的技术领域,比如虚拟现实、对话式设计、语音交互等;
- 一些设计师聚焦在更细分的设计领域,比如动态设计、原型设计、交互文档撰写等;
- 一些设计师在向产品设计师转型,扩大他们的工作范围,不再局限于交互设计,更多关注产品战略层和业务层。
在2018年,随着工作范围的扩大,对业务和战略的理解变得越来越不可避免,更多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将转型为产品设计师。
适应商业术语只是第一步,我们必须要和商业伙伴谈论用户研究、CRM、EBITDA、商业目标、重新定位、盈利模式、搜索引擎市场、着陆页等等。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学会怎么“穿商务装”。一个方案听上去可能不错,但如果商业分析论证不可行,我们就决不能投入太多精力。
“设计改变生活”听上去就像放在LinkedIn主页的伟大理想,但我们考虑用户体验同时,也必须衡量商业价值。
在2018年,设计师们将在产品设计、经验积累上,都更加注重战略层。事实就是:我们并不是艺术家,而是企业的一员。
2 即时性设计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降低了人们对产品的耐心。这会怎样影响你的工作呢?
社交媒体的流量增长迅速。Snapchat将每个人的生活平铺开来,让你可以随时跟朋友互动。即时通信平台,从WhatsApp到Intercom,都在降低沟通成本。工具、基础设施和地理壁垒,已经不再是限制彼此沟通的因素。
唯一的规则就是:即时性
在Wi-Fi覆盖的城市里,新的物理空间在慢慢形成。摄影师们在Instagram上分享特色餐馆,增强现实技术使城市的任何景观都为你所有,欢笑、掌声和社会反馈也证明了,这就是我们期待并且习惯了的生活。但期望也在迅速变化:
- 医疗机构已经开始提供7*24小时的视频门诊;
- 在线约会app打破人们的社交壁垒,改变了恋爱统计的方式;
- 各国政府也被要求迅速、透明地处理危机并公布调查结果。
用户期望尽早地使用产品和服务,无休止的功能增加、推迟交付会让用户失去耐心,企业需要做出改变以适应时代,要更早、更快交付产品,为用户带来价值。这些期望甚至会跨渠道传递:如果你的产品在Snapchat上,那你就必须按照平台的更新节奏来更新产品;如果你的企业使用对话机器人,那它需要知道何时将用户转到人工客服处。
在2018年,我们必须后退一步,重新审视产品、品牌和用户,从而找出产品和业务在这个被即时性支配的世界中生存发展的方法。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思想家已经对即时性研究了相当长的时间。那么作为一名设计师,你将如何将即使性的思想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呢?
3 同理心和包容性
2017年,全球性的关于文化认同、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大讨论,也引起了设计公司的关注,一些公司已经有所行动。
2017年的一个热门话题是硅谷的性别歧视。这一年,工程师们发表了令人震惊的论据,来说明女性从生理上就不适合编程。这一年,世界开始关注同理心在商业及其他领域的重要性。幸运的是,用户体验设计师们一直在关注同理心的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之所以作为一门学科存在,是因为产品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截然不同:他们有不同的年龄、性别、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政治观点,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或国家,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以及把用户带到产品设计中的思维方式,是为了减少设计师和用户的不同,是为了填补人和人之间的“鸿沟”。
有两种设计策略可以用来填补这个“鸿沟”:
- 将用户研究方法融入到设计过程中,这能帮助产研团队尽早发现产品功能的缺陷。举例来说,在产品发布之前,先进行用户访谈或灰度测试,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
- 搭建多样化的设计团队,避免产生这个“鸿沟”。这并不意味着用户研究不重要,但是成员的多样化有助于不同观点和思维的碰撞。Facebook的emoji没有考虑不同肤色的问题,就是一个反例。
2017年,在uxdesign.cc上关于设计多样性的文章有很多,事实上,我们在一个月内专门发布关于设计多样性和包容性设计的文章。有前瞻性的公司,也在包容性设计上有所行动,致力于提升团队组成、工作方法和流程的包容性:Airbnb发布了包容性设计的工具包,微软宣布了一个包容性设计的框架。
考虑一下:如果你的下一个项目要求包容性设计,那该怎么办呢?
在2018年,多样性和包容性不应再仅仅是设计会议的主题或者幻灯片上的流行语,而应是设计团队普遍应用的设计思想。
4 每个界面都是一个故事
在设计行业,讲故事和文案从来就没被重视过。随着用户的操作动作越来越分散,我们要确保产品讲述的故事是连贯的、清晰的、有趣的、有人性的。
浏览一个精心打造的界面就像阅读一个伟大的故事,这意味着每一名设计师在设计界面时都是在讲故事,不管是设计登陆页、商品页、表单,还是对话机器人。忘记功能模块、界面网格、颜色搭配、用户画像,思考你要讲述内容的核心是什么。在用设计软件设计原型图前,是否应该先用文本编辑器列出故事提纲呢?
去掉所有的视觉元素,能帮你专注于思考核心信息。
对话界面的普及,让设计师和程序员们认识到文案对于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对话机器人的用户体验几乎完全取决于用户和机器之间的文字交流,每个词都必须精心挑选,以确保用户与机器人交流顺畅。
事实上,很多用户在阅读内容的时候忽略了产品本身,无论用户使用的是电纸书、浏览器、RSS、甚至谷歌AMP,都是这样。
当去掉所有设计元素,你的页面是否仍然讲述一个连贯的、清晰的故事呢?
在2017年,用户体验设计师和内容产出者在默默合作着,这个趋势将在2018年更加明显,撰写“用户体验式文案”是一项技术,在设计公司中,甚至会出现相应的职务。
作为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你如何能把更复杂的故事技巧融入到你设计的产品中呢?在一天结束的时候,试着思考你的产品究竟想说什么故事。
5 重塑设计过程
越来越多的公司要求设计师们不只设计产品,还要思考设计过程、工作流程,是时候重塑设计过程了。
十年前,智能手机横空出世时,用户体验设计师们开始设计手机的软、硬件,我们要忘记之前的桌面设计,重新思考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设计新的界面。在下一个十年,用户体验设计师们将有另一重身份。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对话机器人和其他新兴技术下,界面设计不再重要了,我们的价值不应仅仅体现在界面长什么样,更应该体现在分享我们的工作技能和思维方式,帮助公司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运转系统。
不过,这些都不是新知识,作为交互设计师,我们的大脑已经养成了系统、非线性地观察世界的方式,我们理解架构、创造框架、设计模式、测试、迭代、再测试,相比于画原型、设计导航和组织架构,这种设计思想还可以用在很多更有趣的地方,可以用在UI和产品设计之外的更广泛领域。如果我们把同样的系统思维应用到公司的组织结构图上呢?如果我们把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应用于每天的会议呢?如果我们运用用户研究能力来理解公司的其他团队想要和需要什么呢?
产品设计的思想可以应用在任何事情上。
现在的公司已经越来越开放,愿意倾听员工的反馈,也希望员工畅所欲言,帮助公司设计、协作、处理、优化流程。为什么你还在抱怨糟糕的会议制度,而不是重新设计呢?
谈到产品设计,这点变得更重要。公式化的设计过程很难适应当前产品的复杂性。现在开始质疑你的设计过程,在设计之前先思考设计过程。
在2018年,我们讲如何运用工具和技巧,为用户设计产品的同事,也为公司和同事创造更好的工作体验呢?
6 新一代协作工具
画原型从来没像今天这么容易,好的协作方式也从来没像今天这么重要。
原型是与团队分享想法、收集用户反馈、提出问题和寻找解决方案的最直观的方式,每周都有新的工具或插件提高设计师画原型的效率,每类项目和每位设计师都有最适合的原型工具。但是产品设计是协作的过程,画原型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在2017年,设计师的注意力已经从原型转移到整体的设计过程。
实时协作
与其被动地观看别人分享的屏幕,不如利用协作工具,让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和讨论。实时协作缩短了流程耗时和迭代周期,这对于异地团队尤其重要。Google Docs是第一款成功的在线协作产品,此外还有Freehand、Figma、Mural.co、Stickies.op、Pixelboard,以及有屏幕共享功能的Slack。
版本控制
研发同学都知道,每次在Git上编辑代码的同时,还能记录下相应的操作和变化,而不用通过《最终版_v2.2.3》这类的命名方式记录版本。Folio、Abstract、Kactus和Plant都有版本记录的功能,在2018年还希望看到更多类似的产品。
知识共享
协作的效率高于原型评审和文件管理,更有价值的一点是分享知识和见解。我们收集到那么多用户反馈,不能让这些有价值的内容只留在Google Doc里。为每个项目创建知识库,所有团队成员在这个知识库里共享知识,是2018年的一大挑战和机遇。WeWork通过Polaris获得和共享研究数据;Milanote通过创建工作台执行项目;但这些团队仍需要收集和共享数据的工具,并要求这类工具性能稳定。
在协作办公领域还有很多机会,如果你在寻找2018年的业余项目,那么探索协作共享的新方案不失为好想法。
7 品牌不只是logo
我们步入了碎片化的时代,品牌不只意味着看上去什么样或者大众媒体如何评价。弱化视觉元素的经验推动设计师重新思考品牌的个性、特征和意义。
几年前,品牌风格指南是一个巨大的PDF,需要涵盖多个视觉方面的内容,比如排版、颜色和图像等。数字时代到来后,风格指南开始利用元素连接品牌和用户,包括标题样式、网格系统和更细致的交互设计模式。这些年来,风格指南不断进化,静态的PDF受限于无法实现悬停、拖动、下降等动画效果,和用户的交互几乎为零。
当我们进入一个没有界面的世界时,品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弱视觉化是世界发展的大潮流。屏幕将逐渐消失,界面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交互主要通过声音、手势、目光、甚至思想来发生,这些导致现在的品牌不等效于视觉效果。
2018年,我们期望看到品牌以其他的形式出现,特别是以下几点:
声音
在谷歌网站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谷歌助理,它的音质、音色、语气等等所有的设计都必须像谷歌的logo、品牌颜色或基于屏幕的交互模式一样。过往的设计经验正迅速扩展到语音领域,必须确保语音和品牌的调性一致。
个性
随着对话机器人和基于文本的界面的发展,文案和语气对品牌的影响越来越大,直接影响到用户对品牌的感知和与产品的交互,从语音助手讲笑话和对话机器人使用表情包的良好反馈中可见一斑。
行动
在Airbnb决定禁止在美国夏洛茨维尔组织极端集会的另类右翼使用产品后,Airbnb的口碑快速提升,在宣布为自然灾害中受害的民众提供免费住房后,Airbnb也广受好评。一个品牌通过它的产品所采取的行动,比品牌外观或媒体宣传的效果大得多。与品牌的其他元素一样,品牌采取的行动必须与其理念、设计原则和企业文化一致。
那么,为什么用户体验设计师还要关注品牌形象呢?
用户体验设计师们需要关注品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确保用户无障碍地在同一品牌的不同产品(或渠道)中切换。无论是访问品牌网站,下载他们的app,看电视广告,或者阅读新闻,所有这些场景都会加深你对品牌的感知。
如果客服在电话中对用户粗鲁傲慢,那么app做的再好都无济于事。对于用户来说,不管是客服还是app,都来自同一品牌。
现在,设计团队必须和市场、公关、客服以及公司中的各个团队沟通协作,以确保品牌调性一致。
你考虑过邀请市场和销售同事参加下一次的设计评审吗?
8 每位设计师都有影响力
UX社区崇尚的是知识共享,在2017年,我们很高兴的看到这个趋势在上升。
每一年,在UX行业报告中,我们都想讨论如何建设设计师社区和在线内容共享。在过去的20年,世界各地的设计师都在利用平台和工具进行交流。IRC频道和电子邮件分发列表在90年代非常流行。在线论坛和博客在2000年代初流行。Twitter和其他的社交网络在2010年左右爆发。最近,设计师集中在几个渠道交流:包括线上论坛的崛起、Medium的出现和Slack上一些设计组。
2017年,两个新兴渠道在设计师中流行起来:
通讯工具的复兴
我们的老朋友电子邮件在2017年卷土重来,而且没有任何使用率下降的态势。
每家公司都有通讯工具,每个设计师博客都有私信、留言功能,每个设计师都有个人的即时通讯工具。相比于其他通讯产品,电子邮件更可控,在信息繁杂的网络世界中,这点尤其重要。
在设计领域,电子邮件的打开率很少超过20%,别人发布的很多信息都遗留在一个个收件箱中,没人在意,难道这不是违背了我们的同理心原则吗?
设计师频道的兴起
《High Resolution》是今年UX和设计社区中最令人兴奋的内容,在25集视频里,主持人Jared Erondu和Bobby Ghoshal采访了优秀的设计师和行业精英,聪明的问题、精细的制作以及超高的质量要求,使得最终的节目效果极好。
《High Resolution》的主持人Jared Erondu和Bobby Ghoshal
2017年也出现了一些与设计相关的YouTube频道,他们以更随意的方式分享UX内容。随着视频创建和分发工具的门槛降低,在2018年,我们在网上看到更多视频类的UX内容,从各个维度来表达设计师的见解,这样的UX内容也更容易消化吸收。此外,预计明年会有更多的UX内容直播分享。
随着UX领域内容创作的演变和发展,我们在阅读内容、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应该适时地产出文章、分享心得,这不仅是回馈UX社区,也是系统化知识的途径。
9 人工智能和自省
每一项革命性技术都遵循相同的规律:设计师盲目地陷入“怎么做”的陷阱,而忽略了“为什么”。在AI上,同样如此。在2018,我们必须确保技术的进步不会影响用户体验。
设计师们有天生的好奇心,对于新技术,总是问“如果用在XXX上会怎样”,并竭力了解技术的边界和局限性。对于人工智能同样如此,我们整个行业都沉迷于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各个领域,但并非所有产品都有和AI结合的空间,一旦技术的使用超出了用户的需求,那就不能算作以用户为中心了。
以下的模式,时不时的就会重复一次。
- 在2010年左右,有一段开发移动端APP的浪潮;
- 在2016年,有一段开发类似于Uber的服务类产品的浪潮;
- 在2017年,最热门的话题,当属AI了。
2018年,每一个我们熟悉的产品都将会打上人工智能的标签: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贩卖机,人工智能帮你照看孩子,人工智能取代你工作,
又一次,我们在浪潮之巅,却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人工智能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如果让AI驱动一切,那将会伤害到整个UX行业。
当设计师们说AI是一个“聪明的算法”时,他们假装知道AI是什么、如何工作的,并把一切都冠以AI的标签。某件事仅仅是可行的,并不代表就是有价值的。
当把AI结合到你的产品中甚至作为特色功能时,先回答几个问题:
- 这与一个简单的算法有什么区别?
- 这个智能究竟要做什么?
- 用户对这个“人工智能”特性的需求是什么?可以用其他方式解决吗?
- 这个技术会给用户带来哪三个好处?
- 真的需要明确告知用户这是人工智能驱动的产品吗?
- 如果告知用户的话,要如何清楚简单地表达“人工智能”?
- 你会给用户多少可见度和控制权,让他们知道AI是如何运作的?
如果无法回答这些“为什么”,那将我们的产品和人工智能结合,真的有必要吗?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经历了一个个概念、一个个风口之后,如何识别泡沫、认清产品的核心价值,是产品设计师们永远的必修课。2018年注定会有一波波的潮起潮落,希望没有人在裸泳,亦或裸泳者能在潮水退去前及时上岸。
原文地址:https://trends.uxdesign.cc
本文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翻译团队 @李小新 翻译发布,未经本站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老铁,是否可以规范转载到设计论坛- -。非公众号非盈利。
可以的,注明作者、译者和文章来源地址就行
感谢老铁的无私奉献
我转到站酷网,文末会注明
本文为翻译员 @李小新 翻译发布并授权发布于站酷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