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得做需求

0 评论 7396 浏览 31 收藏 7 分钟

作为产品经理,或多或少的都会做一些不靠谱的需求,虽然不靠谱需求的产生可能有各种客观原因,但我们不能对此习以为常。我认为大多数的不靠谱需求是因为需求论证过程不“科学”造成的,那么如何才能做个靠谱的产品经理“科学”得做需求呢?因为最近又开始接触一些关于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的文章,联系自己的工作发现与之相关的内容对我们理性科学的工作很有帮助,因而将其中的内容联系工作实践分享出来。

在科学研究中,像假设、证伪、推论这一类的关键词会经常出现。“假设”在科学描述中指为了解释某一个现象所建起来理论;“证伪”是科学区别于非科学的核心,科学承认自己有可能是错的,用大白话说就是如果你能证明XXX,那么这个假设就是错的,这个就是科学的可证伪性;而“推论”,则是在假设理论正确的情况下,应该能够观测到的现象或事实。

如果用学术研究的思路来看产品经理的工作,我们所做的无非就是在某个假设存在的情况下,如果这个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对用户或产品目标有益,就根据假设进行产品的优化改进;而如果在需求论证过程中这个假设被证伪,就能够给出决策不用做这个需求了。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去实践这种科学精神呢?

假设

购买力接近的用户对酒店品牌的偏好应该是一样的

如果你恰好是个爱思考的人,那么在工作中总会有关于用户和产品的各种猜测,比如“用户可能更喜欢XXX”“XXX会缩短用户的决策路径”“XXX会让用户感觉更好(用户体验更好)”,这些猜测就是科学研究中的假设。猜测(假设)是我们不断挖掘需求的起点,可以这么说吧,一个爱假设的PM不一定最终很牛逼,但不思考不假设的PM绝对做不出来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需求。假设可能来源于对一些数据现象的延伸思考,可能来源于以往经验或者其他竞对的现状,也有可能是来自于对人性或市场环境的直觉判断,甚至只是脑洞大开。在提出假设这一点上,我的建议是:越多越好。

证伪

如果购买力接近的用户购买酒店的品牌分布很平均,那么这个需求咱们就不做了

有了假设之后,写出需求方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那么是不是需求就可以开始开发上线了呢?当然不是,如果你这么做了,很可能只会落下个不靠谱的名声。许多需求之所以最终证明不靠谱,就是因为假设本身就是不可靠的。按照科学思想,一个可靠的理论,应该是可证伪而且在现有情况未被证伪的。对产品经理来说,为了让需求靠谱,也要用尽方法去证伪关于用户和产品的猜测。矛盾的是,我们不断想办法去证明自己的猜测是错误的,但真正的目的是确认猜测是可靠的,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想尽办法也不能被证明错误的猜测,才是真的可以作为我们做需求的依据的。

常有的证伪方式有现有数据分析和MVP(最小可行性产品,不知道啥意思的可以自行百度)。比如针对案例中的假设,如果数据表明购买力接近的用户购买酒店的品牌分布很平均,那么假设就不成立;有时候对于一些全新的尝试,如果无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证伪方式,就可以用MVP方式,它可以在小投入的情况验证基于假设的需求是否靠谱。对策略产品来说,离线实现也可以认为是一种MVP,虽然有时候离线实验也不是100%和线上效果一致。

推论

这个需求上线之后,应该能提升5%用户的体验,增加10万的交易额

对于很多新手产品经理来说,效果预估是比较难的部分,其实如果能科学得做需求,做出效果预估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情了。讲道理,需求是基于假设而来的,而假设的描述中肯定包含了问题的覆盖面,如果需求是为了解决假设中的问题,那么需求能解决问题的范围也会是清晰可见的。如案例假设的是购买力接近的用户,有购买力信息的用户的比例肯定是可知的,需求只能解决这部分用户的体验问题。而对于体验提升带来的交易提升值,我们可以通过参照其他类似产品优化项目得到一个预估值,这样就能算出需求的预估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从假设到预估会有一些逻辑陷阱,在此不赘述。如果觉得自己在逻辑推导上有缺陷的同学,在做相应工作时尽量小心,也可以去看看书补补课,推荐一本有用但有点无聊的书《逻辑要义》。

说了这么多,在产品经理的实际工作中真的有用么?其实,这些点都是需求文档除需求方案之外应该重点体现的内容:需求背景中描述清楚假设和价值证明(证伪)内容;需求预估利用推论计算出能达到什么结果;需求风险中写清楚什么情况下需求要停止或怎么改进。对的,今天的重点是如何用做学术的态度写好自己的需求文档,做一个靠谱的产品经理。

 

作者@ hihipm

来源@策略产品经理讲堂(公众号ID;hihipm)

本文由 @hihipm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