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步骤,简单说下我的产品设计方法论
写篇文章来总结下自己惯用的产品设计方法,算是对过去一年多产品生涯的一个总结吧。
具体来说,设计产品这件小事,我会分为5个步骤:
绘模型——描需求——搭框架——定流程——抠细节
接下来,将每个环节进行拆解,讲讲该环节下要做的事项和具体产出物。
一、绘模型
什么是模型?
通俗地来说,所谓模型就是如果你好不容易搭建了一个团队要出去创业,找投资人拿钱,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写一份商业计划书,来跟那些精明的VC进行项目阐述,而商业计划书所包含的内容,大致就可以理解为你所构思产品的模型。
那我们来看看,一份合格的商业计划书到底要包含哪些东西。
下图是《精益创业》这本书里面的精益画布,可供参考:
精益画布
当然,我们也可以试着把这幅图进行简化,绘画模型之前的三个前提:
- 从市场来看:你进入的这个市场是否处于高速增长期,在未来的3-5年是否有足够的发展前景;
- 从用户来看:产品的目标用户是哪群人?他们都有什么特征?典型的使用场景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痛点又是什么?
- 从竞品来看:该市场是否有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功能和体验如何?是否还有竞争对手未满足的用户痛点可供产品进行差异化?
想好了这三个前提,接下来可以想想我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可以解决用户的痛点,产品的定位是什么样的,能否用一句话进行表达?这样一个产品它的商业模式大致是什么样的,是否有好的运营、营销推广手段可以在产品设计之初就进行融入,让产品自发的获得快速增长?
具体产出物:一份合格的商业计划书,其实就已经涵盖了我所要表达的上述一切。
二、描需求
写完商业计划书,并不意味着你你就能拿到风投的毛爷爷了,作为立志要改变世界的你,必须要明白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接下来,就要开始从抽象的模型,落地到具体的需求了。
这个部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采集需求——分析需求——筛选需求。
如何采集需求
用户研究的四种方法
这是网上大家都看过的一副图,我这边就直接拿过来了。
不过,我做用户研究,一般就用三种方法:
- 用户访谈:和典型用户聊聊,确认这个需求确实存在;
- 调查问卷:根据用户访谈的结果,去设计一些问卷问题和指标,让用户需求能够量化起来;
- 竞品分析:说白了,就是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做了哪些功能,他们为什么做这些功能,对应了用户的什么使用场景,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问题;
分析、筛选需求:
分析需求和筛选需求,基本会同步进行,还是抛一张图:
分析&筛选需求
相信看到这张图,大家什么都明白了吧,我就不多言了。
具体产出物:可以是一份功能需求列表,也可以是一份尚未梳理的需求脑图。
三、搭框架
有了一堆杂乱的需求,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梳理一个适合产品定位的产品架构,这就好比你去建筑一幢大楼,必定是先搭建好大厦的骨架,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往里填充东西。
好的产品架构,可以支撑产品走的更远,我们来看看微信的产品架构:
微信的产品架构
微信这款国民级别的产品,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其中,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产品架构,我们来具体解析一下:
- 微信:一个聊天列表,将所有的通讯记录列在上面,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人与物进行的对话、物与物之间的对话,任何两个实体之间都可以进行信息交流,这才是真正的万物互联;
- 通讯录:所有好友及公众号的名单列表,以及相关的增删改查操作等,这就好比你和世界对话的入口,你要找某个人或物体进行信息交流,必定先得找到这个人才行;
- 发现:光是“发现”这两个字就已经抽象到极致,点击进去,你会发现即使出现个微信直播你都不会觉得很惊奇,因为这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现”么,让你不断地发现新鲜事物;
- 我:将一切与我有关的事物关联在一起,我的相册、我的钱包、我的表情、卡券等等,这么一看,好像微信还真是一个生活方式啊;
你会发现,微信的产品架构基本没有进行过更改,以至于后面它的每次更新,你都几乎感觉不到它哪里做了大的升级和变动,这就是优秀产品架构的力量,在很早的时候就预见了未来,并且为此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具体产出物:一份产品架构脑图,再补充一句,好的产品架构要具备的几个特征:易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
四、定流程
产品架构搭建好了,我们就要开始去设计产品主要功能和次要功能的流程了。
其实,梳理产品的流程,就是一次对产品业务、产品目标用户、使用场景、用户目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移动支付已经有它自己非常成熟的业务流程了,可是微信团队在设计微信支付的时候并没有严格按照支付宝的产品设计流程来走,而是自己简化了很多地方,例如早期支付宝做手机支付需要用户记住很复杂的密码,而微信觉得密码就应该像银行卡那样只要6位,根本不需要那么复杂。另外,微信支付在输入密码后,也不需要点击“确认”按钮,在手机端支付流程做了大大地简化。
事实证明,微信的流程更加符合优秀设计的定义。
具体产出物:产品流程图,具体用什么形式展现我觉得并不重要。
五、抠细节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画原型了,哈哈,这是我作为一枚PM,一天最开心的时光。
产品原型的设计,表面来看似乎拼的是你工具的使用熟练度和审美能力,更深层次地挖掘,其实拼的是你对使用场景及产品、业务目标的理解。
当然,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平时自己研究和体验的产品越多,在你大脑记忆库里的交互设计稿就越丰富,同一个用户使用场景,你有时候可以想起三四套解决方案来进行处理,乃至有时候创作欲、灵感爆发,你还可以自己自创一套独特的交互设计。
这里分享两个设计原则:
- 简单:尽量一个页面就表达一个主题,实在不行,则退而求其次,做到一个页面有且只有一个主要的主题;
- 以用户为中心: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多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思考,多做可用性测试,哪里设计不合理的,及时进行修改;
具体产出物:产品原型图,任何原型设计工具均可,白纸一张,铅笔画好也可以。
最后的总结
大致说来,任何方法论都有它适用的场景,本篇也不例外。
作者:壹百度(微信号ljlstc213),在线教育企业服务领域产品经理,创业公司Team Leader。1年半互联网产品设计经验,常常自诩是文艺青年和极客青年的结合体,在宅与不宅之间可以自由切换,曾主导多款重量级产品的产品策划和设计工作。
本文由 @壹百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少了产品逻辑…
产品就是为了需求而生的,一个好的需求加上资本和执行力才能成为产品
从用户体验要素的五层架构来看 文章里面的 结构层 和 框架层 进行了对调。
总结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图都打不开啊
我这边现在都能看到图片,你可以多刷几遍试试
还是不行……
可以了。
欧了,多谢多谢
1024 图挂了。。。
已经修复了。
主体流程没问题,但是细节还是很大问题,比如用户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但并不包括竞品分析。用户研究是找需求的,而竞品分析是研究对手如何把需求转换为功能。得到功能就得先有自己的功能,然后根据需求把功能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信息架构,就是用户更容易理解的界面框架。少年还需多读书。
你确定你说的就100%对了?大家相互探讨,而不是在这显示你的高姿态
对于小白的太有用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