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在web2.0中的适用范围
前几天看到千鸟的一篇博客《标签的语言粒度》,颇有收获,不禁来谈谈自己对标签的一些看法。
标签和关键词的异同
不得不承认,不管标签(Tag)多么时尚,关键词(Keyword)多么老土,这两者之间的基本意义都是一致的,都是用来描述一个事物的多重属性。以至于,如果有用户问我标签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仍然会告诉他:“就是以前常说的‘关键词’,换一种时髦的叫法而已”。
当然,我这么说只是方便普通用户容易理解,两者之间仍然有重要差异。
标签,是一种分类的工具,标签的出现是为了解决浏览时的难题。在浏览网站的时候,如果内容太多太杂,我们可以使用标签来对内容进行过滤,只看自己想看的标签。用标签浏览时,通常会按照发表的时间新旧顺序排列。
而关键词,是用来辅助搜索的工具,关键词是用来描述一个东西和自己想要找的东西匹配程度的高低。用关键词搜索时,搜索引擎会根据网页和查询关键词的匹配度来提供搜索结果。排在最前的,是最准确的,而不是最新的。
所以,flickr会给每一个关键词都提供一个RSS源允许用户订阅某个tag,而google不会给关键词提供RSS,因为没人会每天都去搜同一个词,看看有什么新网页(SEO专家除外)。
标签的适用范围
标签是web2.0的时髦特征之一。老外写的web2.0书里,总是喜欢拿出flickr的tag的例子来吹嘘一番,说tag如何如何解决问题。好像只要用了tag,分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惜,tag的初衷虽然美好,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都会有大量的同义词、近义词、单复数等等,语义相近,但表达方式不同的情况。这种语言的随意性,大大影响了标签的使用效果,局限了标签系统的适用范围。
我整理了一下,标签系统在下面三种情况下是比较合适的:
- 1.标签数量有限,事先设定
- 我们每天使用的gmail就把标签运用得恰到好处。gmail一方面把收件箱、垃圾邮件等概念,全部用特殊标签来处理。另一方面,gmail的标签并不是让用户在邮件后面随意输入的,而是需要预先创建,然后在常用标签列表中选择。标签的数量非常有限,每个标签具有不同的颜色,便于整理归类。由于标签都是事先创建的,就避免了设置标签时的随意性。
- 2.个人使用
- 如果一个分类系统有很多人在使用,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一套自己的常用词汇表,必然导致同一语义的表达方式差异。又要举gmail的例子,由于邮箱服务是针对单个用户的。一个人对各种语义的表达通常比较稳定,因此不容易出现多重表达方式的情况。
- 除此个人应用之外,如果是人数不多的多人应用,或者是有彪悍管理员的多人应用,也能基本控制住标签的随意性。
- 3.海量内容,且对精确度要求不高
- 与个人应用相对的,在另一个极端,海量数据的情况下,tag也能发挥作用。比如豆瓣的标签分类系统,虽然在设置标签的时候缺乏约束力。但是由于用户极多,标签极多,总有人加了合适的标签。再加上用户在搜索一个标签的时候,或者是豆瓣根据标签给用户推荐内容的时候,对精确度的要求都不高,因此标签仍然很好用。
总之,要么想方设法约束标签的随意性,要么就是有海量的数据,可供挖掘整理,否则标签的威力会因为标签的随意性而大打折扣,相同语义的不同表达方式,会让用户产生更多的困惑。在内容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标签往往不如分类系统来得有效。
源地址:http://shen2.cn/2010/04/about-tag/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