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自动化设计思考:像人类些!再像人类些!
编辑导读: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希望系统能够帮助处理更多东西,所以系统的设计也朝着像“人”的方向发展。本文作者基于自身工作经验,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模仿人类
最近在研究WMS流程自动化,想要利用系统自动化减少仓库的操作工,降低用工成本。
WMS出库流程是整个WMS作业的核心,优化这个流程可以本质上提高仓库作业生产效率。出库流程有制单、拣货、复核、包装、称重环节。
如果要在拣货、复核、包装、称重减少用工,可以考虑配合一些智能设备实现,只有制单环节可以只优化WMS系统本身来达到减少用工,所以着重研究对于WMS的制单环节系统全自动运行的方案。
在仓库待了两天,与一线员工的交流以及对他们操作行为的观察,整个制单环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 筛选订单、加入作业波次:定时通过一系列的筛选规则找到需要作业的订单,将这些订单加入到对应的作业波次中;
- 生成拣货任务:系统根据作业波次中的规则进行库存分配以及拣货任务的生成;
- 打印:打印拣货任务单据、打印快递面单。
这时候我脑袋里面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让系统模拟员工的操作,这样可以减少用工成本也会提高整体流程效率,提高产能。
比如第一个步骤,员工的操作步骤是:
- 从仓库内的所有订单中筛选出需要第一批作业的订单;
- 将这些订单统一加入到一个波次通道;
- 等这个波次通道中的订单消耗差不多的时候再重复第一步,循环往复直至仓库内的订单全部消耗殆尽。
对应员工的操作步骤,系统做了一个自动订单筛选功能,一个波次通道管理,一个定时触发器。定时触发控制这个作业流的频率,每一次的作业流都是先走一遍订单筛选,然后按照通道的优先级加入波次通道。
二、超越模仿
功能上线后,确实明显提高了系统处理速度,也可以减少操作工作,但是一段时间过后性能瓶颈逐渐显露。自动化处理速度还是不够快,在压测的时候结果不理想,但是系统步骤已经贴近人的操作步骤了,还要再怎么提升呢?
这种要化腐朽为神奇的操作,总是需要些特别的灵感。
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整个计划共分四个阶段:
阶段1:(~2009年)会对第一次任务进行充足准备,包括定立探测目标、技术研发和寻求国际合作。
阶段2:(2009年2020)探测火星环境,所得的数据用作火星软着陆之用。
阶段3:2020年发射火星着陆器并携带一辆火星车,在火星上软着陆。
阶段4:成立火星表面观察站、发展飞行器穿梭地球与火星、并且建立火星基地供机械探测器进入。此阶段的最终目标是为将来人类登陆火星提供基础,令人类可在火星观察站中观察火星。
我看着火星车的履带设计出神,“履带”是自然界的产物嘛?是人类模仿某种生物研制出来的嘛?不是,不是,履带就是为了陆地最强的“通过性”所设计的。
我们可能会被既有的东西、流程限制住了思路,比如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工厂中,里面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是按照人的操作行为来制定的,这个流程适合系统流程吗?不一定,需要再仔细研究需求,并且一定要按照系统维度去思考如何实现需求,不用在模仿人类行为的路上走到底。
所以再回到上面的系统自动筛选订单、加入波次的需求,这个需求的本质是什么?是为了更快地将订单分类,不同分类的订单走自己的流程。重新思考后,设计了下面的架构:
在之前的方案中,系统是按照人的行为模式依次把订单加入到波次通道中,那是因为人无法并行操作订单,但是系统可以。所以在新的设计中,系统分好订单后,立即把订单分到对应的波次通道中,这是一个并行的操作。再增加了一套智能产能分配算法,来平衡这个波次通道的作业频次。
三、小结
系统作业流程自动化一开始可能是系统对人类行为的模仿,但是不该仅限于此,需要再深入了解该生产作业流程的最终目的,摆脱现场的影响,以系统的角度去解构现有流程,可以设计出更好的系统化自动处理流程。
本文由 @努力的米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想说不要一味的照着现状设计东西 ,我这样理解。
嗯嗯,害,表达的坑坑洼洼的,锻炼读者的理解能力了,后面努力再精简表达些。
兄弟你在说啥,哈哈哈哈!
害,写得不好,见笑了。其实想说的是一些生产作业系统,都是先模仿人的行为,后在以更高效方式替代模仿。想表述这种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