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沉思录 | 如何让你的落地页更有效?
编辑导读:落地页也称着陆页,用户点击广告后显示给用户的页面,简单来说就是让你的用户了解你的产品和服务。落地页一直是转化的核心,一个优秀的落地页对于转化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对如何做好落地页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用户从入口进入落地页,对品牌的印象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的,第一印象也会影响后面的浏览过程,怎样让用户在打开的一瞬间就形成记忆点建立品牌认知,是设计一个好的落地页的挑战所在。
落地页的特点:
- 带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
- 所有的信息为该目标服务
在我们的运营设计工作中常常有这种小型的落地页需求,要求我们快速产出高质量的页面。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了解更多的细节和原理,用精细化运营的思路来处理看似简单的落地页,才能真正的让转化有质的飞跃,我将从四个步骤着手提高落地页的设计效率、产出质量和转化效果。
01 明确设计目标
常见的落地页的需求目标主要是拉新、促活、引流、收入这四个目标,同时伴随着对品牌的塑造和传播,提升品牌美誉度的目标。在面对不同的落地页的需求时,设计师需要先和产品、运营同学沟通了解宣传的目标,通过对目标的拆解,完成页面信息层级的构建。一个好的落地页最终应达到如下效果:
- 产生品牌认知
- 感到愉悦不排斥
- ·高效获取有用信息
- 产生强烈的消费冲动或促使其行动
02 了解你的受众用户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也进入精细化运营模式。消费者倾向于和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群打交道,从而形成了特定的社交和消费圈,不同的圈子发展出了独特的圈层文化。只有深入了解不同圈层的“语言”,尊重圈层文化,挖掘专属渠道,才能受到用户的青睐。越了解自己的受众用户,越能做出符合目标的设计。
03 梳理信息层级
1. 头图
头图是用户看到的第一部分信息,也是很黄金的位置,要用精简的文字或图片突出页面主要内容。强化品牌LOGO的的露出,提升品牌的认知度,也可以增强用户的信赖感。在文案中结合用户很关心的利益点抓住用户眼球,从而吸引用户浏览下面的内容。
2. 正文内容
将精简后的信息可视化展示,利益点、卖点、优惠信息突出展示。用户的时间宝贵,在页面呈现上尽量精简文字,图片可视化方便用户快速获取核心信息,做出决断。
3. 设置利益点和惊喜点
在页面中重点突出给用户的额外惊喜,让用户有占到便宜的心理。也可以用限量、限时等方法,给用户以紧迫感,使得用户快速做出决策,数据显示给用户设置的额外惊喜越具体真实越有吸引力。例如同样是邀请好友得奖励,图中案例一文案是:邀请好友,得福利,案例二是:邀好友,得88元红包,相对而言88元具体明确,对用户吸引力更大。
4. 佐证及案例
真实的客户案例能够提升用户的信赖感,真实的数据让信息更令人信服。在页面设计的形式上可以采用左右滑动的交互形式,缩短页面高度,提升阅读效率。
5. 醒目的按钮设计
按钮是关系到页面的最终转化的重要元素,在按钮的设计上要更加费心。好的文案能够引导用户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而糟糕的按钮文案会让用户产生压力,不敢进行下一步操作。例如图示中按钮一文案是:立即支付99元/年,给用户命令感过强,没有强调用户的利益。按钮二:立即开通会员,标明现价99元,原价198元/年,给用户一种占到便宜的感觉,更有利于用户决断。
6. 入口与落地页的呼应
好的落地页更需要来自入口的导流,入口形式多样,但最终呈现仍然由:文案加图形组成。对于设计师而言图形的重要性不必多说,但我们同样需要在文案上花费精力。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是文案的基本要求,如果能引起用户共鸣才算是好的文案。
同时我们发现入口的风格和形式和落地页最好保持一致,用户点进落地页之后的接受度更高,如果只是为了博点击,在入口处使用与落地页无关的元素或者夸张的文案,反而会适得其反。
04 形成模板快速复制
一个常规的落地页通常由:主题清晰的头图+信息层级明确的内容+让人欲罢不能的激励政策+丰富翔实的案例+促使人“行动”的按钮。我们可以根据平时的设计案例,挑出复用率高的模块,形成常规落地页模板,方便同类型的需求来到的时候快速高质量的输出。
05 总结
每个落地页都服务于特定的目标用户,整个落地页的设计其实最终都是为关键数据服务,所以这时候要引入福格模型,用来阐述产生转化的整个路径。福格模型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公式:B=MAT。
B(behavior) 代表行为,M(motivation) 代表动机也就是用户需求,A(ability) 代表用户使用的门槛,T(trigger) 代表触发。也就是用户行为的产生需要用户需求为基础,需要保证页面的易用性。
但是这还不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在页面中通过设计触发用户。完成转化的三个关键要素是,动机、能力、触发,缺一不可。落地页设计的重点是触发用户动机,进而提升页面转化。
作者:李篑芳,视觉设计师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58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微信公众号@58UXD),作者@李篑芳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