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类产品中的“收藏” 功能分析
编辑导读:作为大多数内容型产品都会有的一个基础功能,收藏功能的设计背后有哪些考虑?对应的用户需求是什么?本文作者从收藏功能的需求场景和基本逻辑出发,立足教育学习类产品,对收藏功能的背后的用户心理进行了分析讨论,与大家分享。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描述收藏功能的需求来源和使用场景,第二个部分进一步分析收藏功能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三个部分主要对功能成立的心理因素进行推理和论证?
01 需求场景描述
教育类型的内容学习平台自身会提供相当数量的教学学习资源,也会定期更新资源。比如说习题资源、关于学习方法、知识点的文章和视频等。用户需要查找新资源或者想使用平台资源的时候都会主动的使用产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在内容学习类平台用户的使用场景:用户对产品内容进行初步的阅读和浏览后,对资源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有些内容甚至产生了明确的使用计划,比如说这个习题我需要在月考前再练习一下。这个课件或文章,想要找个合适的时间再好好研究一下。也就是说,针对一些特定的内容,用户产生了未来需要使用的念头。浏览的越多,这样的内容积累的就越多。
当用户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会突然想起上次看的内容正好能参考研究一下。于是就打开产品开始寻找目标内容。问题在这个时候产生了,此时的用户只能想起在产品中看到过这个内容,却无法顺利或快速的把上次看过的内容给找出来。
用户在这类平台上找不到目标内容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 虽然内容型平台的资源根据内容的特点和数量,组织形式会存在一定规律。但资源会由于更新和新增的分类等原因,使得用户即便是按照原来的浏览路径去查也找不到。
- 学习类的文章、授课视频,等资源内容较为丰富,让用户产生记忆点的部分不一定是资源的标题。不像是有确定歌手姓名去搜歌曲那样容易,所以通过搜索的方式也不容易找到。
- 通过历史数据可以找到用户查看的内容,但随着用户的浏览,历史记录也会变得越来越多,一条一条的翻看历史既浪费时间,又会有一种隐私暴露的感觉,让用户产生不好的感受。
02 “收藏”发挥作用
上面论述的问题和教育学习类平台本身内容展示情况及内容本身的特点息息相关。收藏作为产品中的一个小功能不改变产品内容本身的展示逻辑,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收藏功能是什么样子的:
收藏功能本质上是一种分类存储的逻辑。它使得收藏的内容脱离了产品其他所有内容本身的排列逻辑和方式,只有用户选择收藏的内容才会被分配在特定的存储空间内,也就是“收藏夹”中。并且如果用户不主动取消收藏,收藏夹中的内容不会随着时间或其他因素增加或减少。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收藏功能具体的使用场景中是如何较好的帮助用户快速找到之前浏览过的内容:当用户在产品中浏览,对某些内容产生了将来会使用的念头, 就会选择收藏。当用户某天想起上次收藏的内容对解决当下遇到的问题有帮助,就会再次来到产品中寻找。
有了收藏功能以后,用户不再会因为找不到目标内容而迷失,在收藏夹中即可找寻到自己想要的内容。首先,因为此时收藏夹中的内容全部都是由用户自己选择收藏,相比于产品中的全部内容来说更加容易定位。
其次,收藏列表按照时间倒叙的方式排列,符合用户的记忆规律。越晚收藏的内容,用户主动想起来使用的概率就会越大,收藏的内容被寻找定位的概率就会越大,所以更大程度的满足用户“未来使用”的需求。
03 功能成立的心理因素
收藏在实际的场景中解决着用户真实存在的问题,这是引发用户使用功能的必要条件,是源头,如果用户没有这些问题就不会想到收藏。
然而还有一些用户,他们收藏的内容并没有在未来被使用,可他们还是会在产品中不停的浏览不停的收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超越场景后,收藏本身又存在什么“魔力”呢?
04 回归痛点
教育学习类产品,能够给用户带来的就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用户通过学习和阅读,缓解的就是由于缺乏知识、同辈压力等等带来的焦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收获的越来越多,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多,似乎只有不断吸收和学习才能缓解这种焦虑。产品中能够让用户收益的内容,需要用户花费时间去阅读和学习。这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合适的时机和动机,这种高成本的行为对多数用户而言往往是低频的。
但收藏不一样,只需要1s,成本极低,用户在浏览的状态下也会主动阅读积累选择收藏,所以收藏发生的频率会更高。
用户收藏的内容未来会不会得到充分的利用是未知的,但每一次收藏,心理上都会认为自己在未来会掌握这些内容。当下虽然没有掌握,但是把这些内容收藏起来,他很清楚未来想要的时候立刻就能找到。这种确定性就像给你身边放了一位百宝箱似的老师,会让你感到安心。所以收藏本身,就可以有效缓解用户的焦虑。
05 带来拥有感
同类型产品做比较,一个刚注册的产品,和一个有了 1000+收藏内容的产品,让你选择一个卸载,大概率你会选择刚注册的那个卸载掉。为什么?因为 1000+的收藏让用户产生了“拥有感”并且当我们觉得要失去它的时候,会感受到一种锥心之痛,会有一种损失感,觉得很不舍。
收藏具体是怎么产生拥有感的呢?
最早人们认为某个事物属于自己,是通过在地上画个圈,将我的和其他人的去做区分,进而完成认定。还有一种是由用户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自我生产的东西。比如说自己做的手工,一顿饭,书桌上38线自己这一侧。都是能让用户产生拥有感的事物。
收藏能够让用户产生拥有感的原理和上面是一样的。首先,用户将特定的内容通过收藏,转移到收藏夹中,这个收藏夹由用户自己创造,并且区别于产品其他部分。其次,用户选择某些内容进行收藏,不是随性的行为,每一个内容都经过了思考和考量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用户会认为自己收藏的内容就是自己的。
收藏的过程能够给用户带来拥有感。这种拥有感会有什么好处呢?上瘾模型,大家熟悉么?这里不做过多的介绍,仅从较为关键的四个部分做说明。触发,行动,投入,多变的筹赏。用户对内容有期待,去收藏去多次使用内容就是触发和行动。
用户尝试体验阅读,思考后选择收藏就是投入。至于多变的筹赏,就看内容在用户的生活中不断发挥的作用了,用户收藏夹的内容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越大这种筹赏就越大。
所以用户感受到拥有感以后,这种感觉会让用户“上瘾”,促使用户不断的去进行收藏,提高收藏功能的使用频率。同时大量的收藏结果放大了这种拥有感。累积收藏内容的同时,也累积着拥有感。于产品方而言,虽然无法保证每一条内容都对用户价值极大。但是收藏夹中的内容,是用户真正认可的的内容,积攒到一定数量之后,强烈的拥有感会让用户舍不得离开产品,也就增强了产品的粘性。
作者:台灯少女;公众号:产品人的结构化思考
本文由 @台灯少女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最近一直思考收藏夹的内容应该是具体一点展示,还是简略展示,这篇内容对我又很大的帮助,谢谢啦
感谢反馈,任何功能的设计都有深入场景和需求思考的空间,期待交流,希望我们能互相启发
所有bili站的一健三连中必有收藏
拥有的越多,越不容易删除!
收藏带来的好处文中也进行了阐释!
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