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产品设计前三问+产品设计五部曲

8 评论 6822 浏览 98 收藏 10 分钟

编辑导语:to B产品在规划设计前需要考虑哪些事情呢?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本文作者结合自身5年的产品工作经历,通过复盘自己多年的工作心得,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方法论,最终为我们分享了toB产品设计前的三问以及产品设计的五部曲。

一、前述

本人从事产品工作5年,历经三家公司,负责过大大小小10余个项目,也一直收到领导赏识。

因最近公司刚入职一位新人产品经理,在工作闲余中也经常一起探讨toB产品经理,在开始规划、设计一个中大型系统时需要掌握哪些方法论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项?

今日突然兴起,想与大家一同分享下,我做产品5年来的一些心得,不求对各位有多大帮助,如果能引发各位的一些思考,目的就已达到。

以下为个人工作过程总结的经验及部分方法论,各位需辩证看待。

二、产品设计前三问

万事开头难。

在最开始规划一个产品前,如果没有全面地从各个维度去思考各种场景及问题,那么这个项目推上线的一刻,就极有可能遭到各种质疑和吐槽。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快速迭代不断地进行产品优化来弥补之前犯下的错,但要付出的各项成本也会随之增加。

把场景及问题想在前面,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中最核心的几个问题如果可以寻求到答案,基本就成功了一半。

1. 如果是我用,我希望这个产品是怎样的?

看似是一句废话,但大部分人在高压情况下,是否都可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并且寻求到最终的答案了呢?

先以产品思维思考,永远相信自己作为一个产品人的专业性,我们所学到的所谓可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的理论知识,在这个即将开发的系统里,有哪几个关键部分是一定要去体现极佳的用户体验的?这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

最好可以一想到这样去实现就让你感觉兴奋,就基本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效果,因为你已经信心十足的开始了这次的产品设计开发旅程。

当然,我们还需要从各方面去综合考虑问题,比如成本,是否需要在每一个模块中都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去抠细节,还是先以保障最常用的10%的功能达到了极佳的体验及效果,这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以及客户的需要去做出决定。

2. 如果我是XXX,我希望这个产品是怎样的

然后再站在用户的实用场景上去思考。

如果我是XXX角色,基于我的身份,我关注的重点,我在使用系统时,我希望它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产品相关书籍中都有所提及,那就是换位思考、基于用户场景去设计产品。但是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得到了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是需要我们耗费大量心力才能做到的。

3. 这个产品最终以什么形态存在,卖点在哪里?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希望它是一个怎样的产品?

这个问题代表了我们站在公司角度去思考投入大量资源去研发的系统,它需要为公司带来什么,可复制性?商业价值?以及其他等等对公司有益的方面。

我们可以从老板、从前场同事那里得到一些答案,但这些都相对碎片化,我们需要结合自己大量的思考及调研,从而给出一个系统性的答案。

三、产品设计五部曲

1. 第一步:产品架构图

产品架构图,真的很重要。

通过产品架构图,可以从宏观角度去梳理整个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如何组成。

通过产品架构图,来判断我们所设想的系统本身架构是否合理,与公司已有系统组成一个解决方案时是否合理,从而进一步指导、约束我们进行接下来的工作。

这里有一点需要提醒部分同学,尤其在前几次绘制产品架构图时,会把架构图搞得很复杂,结构也不够清晰,这个需要下功夫去苦练,去学习别人绘制的架构图,要表达哪些重点内容。

随着不断地积累,你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它也会由一项极度困扰你的工作,变成你产品规划及设计时的利器。

一张好的架构图,结构是简单的,清晰并且合理的。

2. 第二步:业务流程图

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经验。

通常我会绘制多张业务流程图,一张用于梳理整体主流程的业务流程图,针对部分无关紧要的环节,不需要在该流程图中呈现。

通过这张流程图,可以让研发更好的了解整个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是如何的。

如果事无巨细的在该流程图中呈现,往往可读性就会降低,同时会让初次接触该需求的研发同学摸不到产品的重点,在进行底层构设计时可能会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

然后再基于各个大的功能模块,绘制多张详细流程图。通过局部详细流程图,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所有可能遗漏的小流程,同时也有助于研发在开发时针对各个模块都有十分详细的开发参照。

3. 第三步:功能脑图

完成上述两步,可能我们感觉已经可以进入到原型设计的阶段了,其实还没有。

完成了系统整体架构的设计,梳理完流程,接下来就是一个更需要耐心的工作了:绘制功能脑图。

这里只有一点提醒:能多细就多细,把所有涉及到的功能点都放到脑图中,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防止功能点的遗漏。

4. 第四步:原型设计与PRD

原型设计是各位小伙伴入行开始就必须要具备的从业技能,在此就不多做赘述。

仅一点提醒:对照第三步中制作的功能脑图,每完成一个页面都需要逐项检查,是否覆盖了在初期构想系统时所有的功能点。

当然也会出现在原型设计时发现脑图中有遗漏的功能点,此时千万别偷懒,将该功能点老老实实补充到脑图中,在此也不赘述原因,实操过程中,你会发现他的益处。

PRD不在字数多,最重要都就是是否够清晰明了。有时我们写了上万字的PRD,研发同学真的不会逐字去读,冗长的PRD可能最终只能变成我们和研发据理力争时的呈堂供正。

但好像此时也不会起到什么积极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有条理,争取不写一句废话。

5. 第五步:复盘

ok,你已经完成了90%的工作,马上就要成功,但是,最后这10%的工作如果做不好,可能会让之前付出的努力大打折扣。

一定要复盘!!!!

去重新审视一、二步制作的架构图、流程图,最终输出的原型是否发生了偏离?如果有偏离,哪个是更合理的?你需要大量的思考。

当然也不必非要坚持一开始构想的东西,毕竟原型图更加具象,更有助于我们去整体的看待本次设计。思考之后再慎重作出决定要在哪一步进行修改。

四、给产品人的小建议

  1. 不断纠结的过程其实很有意义
  2. 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杀死了用户体验
  3. 适当考虑实际情况,但不能被过分影响
  4. 碎片化的思考时间会有奇效

以上几条是我留下的心得,也可以叫做伏笔,本篇不展开讨论,后续会 不断更新文章,和大家一同探讨设计中的纠结与思考、现实与理想的种种。

 

本文由 @David‘s D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可惜了,外包产品用户体验不是着重点!

    来自河南 回复
  2. 没啥补充的 你这头像有点东西

    来自北京 回复
    1. 见头像如见本人

      来自北京 回复
  3. 每个人对于架构图,都是只说不练,没图说个……

    来自浙江 回复
  4. 在原型和PRD阶段,最好把所有的二次确认,终止操作,错误提示,前端报错,后端报错,无网络等提示和操作统一

    来自广东 回复
  5. 你怎样确保设计前三问不是个人观点而是客观事实?
    我比较倾向问:
    1. 产品给用户提供了什么价值?
    2. 产品形成了什么商业堡垒?

    来自广东 回复
    1. 我个人认为,每一个产品都没有绝对的客观事实,作为这个产品的掌舵人依靠数据分析结果、足够的调研及思考,去给出设计前三问的答案,他可能就是在基于理性数据及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的一个主观结论。

      来自北京 回复
  6.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补充你的个人经验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