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0 评论 4506 浏览 10 收藏 18 分钟

编辑导语:如果你观看了 2020 年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或者是在不经意间注意到苹果发布的一些公告,可能会注意到一些新东西。除了 iOS 14、iPadOS 14 等新系统外,苹果还发布了全新的 macOS 版本,不再是 X,而是新版本号 macOS 11(又名 Big Sur)。Big Sur(大瑟尔)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西部中海岸的一段多山区域,常以景色秀丽闻名,曾经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要去的 50 个地方”之一,这个系统命名遵循了 macOS 最近几年都用加州景色取名的习惯。

一、新风格带来的碰撞

苹果表示,新操作系统带来了自 macOS 10 推出以来最大的设计变革,更新了Safari 浏览器,优化了信息、地图和隐私保护等功能,带回了经典的开机提示音……macOS Big Sur 借鉴了 Apple iOS 的许多元素,在控制中心中可以更改屏幕亮度、在通知中心中设置相关通知分组。

应用的窗口都变成了大圆角,应用图标也统一成圆角矩形,进行了整体更新升级,与整个 Apple 生态系统的风格变得更统一,同时也保留了 Mac 的鲜明特色。

1. macOS Big Sur 设计风格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左:新 icon(Big Sur),右:旧 icon(Catalina)

从 macOS Big Sur 系统的发布测试版本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争议。关于图标,大量的反馈是太丑了,作为设计师,也不是很理解这种生硬的深色投影。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macOS系统图标新旧对比

这些争议引起了对 Big Sur 系统图标进行优化的风潮,期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来自 Vikiiing 的作品,他使用了 C4D 的三维技巧对系统图标进行了重新设计。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Vikiiing的 3D Big Sur 图标作品(www.dribbble.com/Vikiiing)

这一组 3D 图标作品配色明亮、质感细腻、过渡自然,使用三维技巧使其光影和细节的表现更加丰富。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Vikiiing 的作品和 Big Sur 的对比

二、新拟态风格的崛起

无论是苹果官方的这套图标还是 Vikiiing 设计的这组 3D 图标,你都可以将其归类于一种叫做「新拟态」的设计风格,「新拟态」在设计媒体上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了,大多数人对这种风格持有否定的态度。

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批评,主要是因为早期的实验性作品过于关注设计的差异性,不考虑实际的可用性。

但是,如果你跳脱出目前看到的「新拟态」实践作品(通常是由专注形式主义而非可用性的设计师创作的作品),去关注「新拟态」的基本概念,会发现其中确实有一些相当令人兴奋的东西,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很多都还没有完全被实现。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新拟态风格实验的例子(设计师 Filip Legieski 作品)

三、「新拟态」关注于光是如何在三维空间中运动的

「新拟态」的前身「拟物态」,通过模拟真实物体表面的纹理效果,在数字界面中创造出真实感,就像扑克桌上的毛毡质感或录音机外壳的金属拉丝纹理。

实现这种设计风格的一个辅助元素是光,光与所展示的材料发生了真实的相互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投影和背光面在早期界面中普遍使用的原因。

但是「拟物态」时期模拟光照和纹理的表现手法仍然相对简单:哪些对象是有光泽的,哪些是粗糙的,哪些物体是透明的……这些最终都是功利主义,且有些武断的选择(设计师或团队主观的选择,或是服从大多数人的意愿、考虑群体利益而做出的选择)。

「新拟态」与其前身「拟物态」的区别是「新拟态」聚焦在光本身、以及光是如何在一个纯净的数字空间中与各种物体进行交互的。「新拟态」中的光模拟更加复杂,关注物体之间的光照影响(折射/反射),或者使用什么样的光线可以更好的表达物体本身的功能。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还记得早期的苹果系统界面吗?

「新拟态」出现之初引起非常多争议的设计案例,是将白色的 UI 元素放置在白色的背景上,元素和背景的差异仅仅通过元素与光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来自顶部的光照(高光)和来自底部的阴影(投影)表明 UI 元素是位于背景上层的。

在这种风格被广泛应用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其可用性。但是,它展示了「拟物态」所没有的 ——一种全局照明模式的概念,这种模式超越了单独的对象,展示了光对同一空间内多个对象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新拟态风格的全局照明模式(设计师 Elena Zelova 作品)

四、向扁平化转变

在 2010 年代早期,「拟物态」逐渐消逝,「扁平化」风格开始流行起来,这使得色彩和设计元素的表现手法更加广泛,且富有表现力。不受物理世界的束缚,元素可以变成任何颜色,空间可以更好地利用。通过去除不必要的装饰,设计师可以自由探索。

「扁平化」设计占主导地位的近十年里,在可用性和用户体验领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扁平化」风格泛滥,物理性的再次引入吸引着人们开始重新研究三维设计,思考将「扁平化」时期获得的经验带入三维环境的可能性,对三维世界的研究变得更加深入。于是时光开始倒转,设计风格在轮回之中寻找变化。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曾经的苹果iOS 7 系统

抛开批评不谈,「新拟态」有一个不可否认的特点,使其非常吸引人 ——看起来十分新颖。在过去的八年多的时间里,「扁平化」的设计风格和技术实现方式,以及页面和图层的概念,已被人们所熟悉。

「新拟态」与用户已经习惯的「扁平化」风格非常不一样,它像是一种全新的视觉语言。这种差异化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对于像 Apple 这样的公司而言,这是 19 年来首次尝试将其操作系统升级到新的版本编号。

iPhone 于 2007 年发布,2013 年推出 iOS 7 的「扁平化」设计。这一基本外观和感觉比最初的「拟物态」iPhone UI 保留了更长的时间,每次的优化迭代的改动也很细微。

「新拟态」风格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方法,在不对设计语言进行大规模修改的情况下,推进设计风格的更新(实现「新拟态」风格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添加阴影、外发光和少量的 3D 元素,非常简单)。

「新拟态」风格真正变得有趣,是从系统迭代超越了简单的视觉效果优化开始,设计师们着手于探索如何利用光和物体去组成的数字空间,从而使用户界面更易于理解、更平易近人和更美观。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macOSBig Sur app icons,来自设计师 Max Rudber

五、慢慢地前进

为什么苹果的新设计看起来有些糟糕呢?

正如之前提到的,「新拟态」的概念框架现在还相对较新,并且在设计行业中有许多抵制的声音。长期以来,UI 设计行业一直被那些不考虑可用性或不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设计师”所干扰,这引发了很多设计行业内部的争议。

一方认为,概念设计的探索就是这样不断的尝试;另一方认为,UI / UX 设计对成功和失败有非常具体的定义,没有达到成功标准的作品就是失败的(有些人认为所有设计学科都需要严格的解释,但这些人是书呆子、是错误的)。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新拟态风格大热,网络上出现了许多将图标变成 Big Sur 风格的教程,该教程图片来自设计师 Oskar Groth。

设计师可以“探索”是否应该将用户需要点击的按钮设置为不可见的,但由于这样会导致用户无法继续操作,这个设计会被认为是失败的。

在界面设计领域中,样式创新和可用性很难平衡,但这并不意味着样式创新应该被完全抛弃。

硬核的 UI / UX 设计师贬低几乎所有样式上的探索实验,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和不可靠的 —— 是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的东西(不具备商业价值和可用性,没有存在的必要)。

一些排斥「新拟态」的原因来自于此,早期的深入研究集中于将「新拟态」风格中最具辨识性的特点应用到用户界面中最明显的地方,导致的结果是,一些应用了「新拟态」风格的地方破坏了用户体验设计的必要原则。

为了使「新拟态」发展到应有的状态,我们需要将它一点点拆分,独立发展,逐步地实现。在某种程度上,苹果为 macOS 11 设计的全新设计系统似乎是这种解耦实践首次引起广泛关注的实例。

苹果的新设计采用了「新拟态」风格的元素,尤其是这些图标中(所有的非 UI 元素)使用的光的复杂交互。

六、与以往一样,第三方将比苹果更大胆、更快速地推动这一风格

在某些地方,「新拟态」风格的实践更加成功。

在二维图标创作中使用三维效果打造「新拟态」风格,效果会更加突出,因此这些新图标也更加成功(参考上文中设计师Vikiiing 使用三维效果绘制的图标)。

以 Messages (信息应用)的图标为例,语音气泡的形象非常具象,深入人心,所以这个元素与光的交互方式是已知的。然而,将一些抽象的元素,进行三维化、物理化的转换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就是「新拟态」风格受限的地方。

苹果 macOS Big Sur 系统对于新拟态风格的探索

照片应用的图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保持它的辨识度,设计几乎没有改变,但为了使其与整体的「新拟态」风格和谐,将一些阴影和外发光效果应用到了底部矩形图层样式上。

这增加了图标的复杂性,却没有将该图标与整套图标成功融合。APP Store (苹果应用商店)的图标比照片应用的图标稍微好一些,但原理是一样的,即把一个二维线状抽象图形强硬的变成了三维样式(直接增加光照和投影使其立体)。

如果想让这样的抽象图形与整套图标更加统一,就需要进行更深刻的反思,思考如果更好的将抽象图形转化为「新拟态」风格,消除用户的困惑。

显然,这些设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逐渐修改,直到它们开始形成一个更有凝聚力的整体。当你回顾 ios7 最初的「扁平化」设计时,你会发现很多地方都是粗糙的。

新字体(The Helvetica Neue)颜色太浅,整体外观过于鲜亮。慢慢的,ios 的「扁平化」风格在不断演进并且变得更加精致。

毫无疑问,苹果进军新市场尝试「新拟态」风格也将是如此。事实上,苹果向「新拟态」这一设计流派的发展,为这个概念赋予了合理性,现在任何希望融入苹果新理念的设计师,都会充分利用「新拟态」风格进行创作。

现在,整个设计行业将认真对待「新拟态」风格,会获得爆炸式的发展,在将其合理应用于用户界面设计和功能方面取得更多进展。

与以往一样,第三方将比苹果更大胆、更迅速地推动这一风格 — 这也是我们将会真正开始释放「新拟态」力量的时候。此外,苹果可能会发布一个带有更好图标的更新版本。

 

原文作者:Jack Koloskus(Input 和 The Outline 的首席设计师)

原文地址:https://www.inputmag.com/design/apple-macos-big-sur-the-rise-of-neumorphism

译者:张聿彤 ;公众号:三分设

本文由 @三分设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