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设计方法(1):界面的概念与分类

1 评论 15734 浏览 53 收藏 14 分钟

编辑导语:对于很多软件工程师来说,工作内容都与界面设计有很大的关联。而界面设计的本质又是业务功能的设计,基于此,作者在本篇文章中,从数据分类、业务功能分类以及界面分类这三个方面,为我们详细地说明了界面设计方法,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ERP类等企业管理类系统开发过程中,毫无疑问,对用户“界面”设计的工作量是最大的,界面是系统中支持用户输入、查看数据的业务功能,它们是用户现实工作在系统中的映射,是人机交互的窗口。

对软件工程师来说,界面不仅是系统的脸面,而且最终用户体验到信息化价值的大小也主要是由界面提供的。按照系统中的用途可将业务功能分为4大类:活动功能、字典功能、看板功能和表单功能。

根据这些功能的共性和个性建立相应的界面模型和设计方法,可以大幅度地提升界面设计的效率和效果。

界面的表达形式可以分为2大类,窗体形式、打印形式:

  1. 窗体形式:这个形式支持用窗体形式的数据输入、查看等,包括了业务功能中3种:活动功能、字典功能和看板功能,如图1(a)~(c);
  2. 打印形式:这个形式支持打印形式的数据输出,如图1(d)。

界面设计方法 — 1.界面的概念与分类

图1 业务功能与对应的界面形式

界面设计的本质是业务功能的设计,而业务功能的分类是基于该功能处理的数据类型而定的,因此下面按照“数据分类→业务功能分类→界面分类”的顺序进行说明界面设计方法。

一、数据的分类

首先来看一下数据的分类方法。在构建企业的信息系统时,可以按数据的用途和产生数据的阶段划分为三个区,即:数据的生成区、数据的加工区和数据的应用区,如图2所示。

界面设计方法 — 1.界面的概念与分类

图2 数据的三个分区

1. 数据生成区:过程数据与基础数据

数据生成区,是将原始数据输入到系统中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产生的数据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过程类数据”、另一类为“基础类数据”。

1)过程数据

在企业活动过程中第一次产生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数据就称之为过程数据(即原始数据),“过程”指企业各类工作的过程。

软件的功能设计工作大部分都集中在这个区,比如:架构设计、功能设计、数据设计等,通常所说的“业务数据”的绝大部分产生于此区域,比如:销售数据、生产数据、财务数据、物流数据、人资数据等。

2)基础数据

企业中需要规范化并作为企业标准的数据,称之为企业的基础数据,比如:员工信息、客户信息、材料编号、市场价格、组织结构等,基础数据是由相关部门按照企业规则预先编制好的。

基础数据约束了过程数据的输入范围、标准、以及为过程数据提供了属性定义。编制基础数据,是客户方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做的重要工作,基础数据也是未来构建系统主数据的核心内容。

注:基础数据,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标准化对象之一(其它例:业务流程标准化)。

3)基础数据与过程数据

  • 两者的转换关系:在用界面进行过程数据的输入时,基础数据可以用选择框的形式作为界面上某个字段的选择对象,基础数据一旦被选择输入后,就成为了过程数据。
  • 不同的维护原则:基础数据:需要不断的进行维护,保持基础数据在时间变化后也能够符合要求;过程数据:一旦确定不能修改,特别是财务等数据受法律保护,后期修改可能是违法的。

2. 数据加工区:加工数据

对收集到的过程数据,按照不同目的加工(抽取、转换、清洗…),是对过程数据进行加工的区域,经过加工完成的数据称之为“加工数据”(已经不是原始数据了),它们被按照用户的关心维度、分析报表的种类预先分类存储,以供各类查询、统计之用。

3. 数据应用区

利用加工数据,可以方便用户利用单据、报表以及各类静态、动态的方式进行查询、展示、分析。比如常见的加工数据有:销售分析、产值分析、成本分析、绩效分析、财务月报表等。

二、业务功能的分类

有了三种数据的用途分类后,按照对不同数据处理的分工可以将业务功能划分为4大种类,即:活动功能、字典功能、看板功能和表单功能。下面分别对这4种功能进行说明,参见图3。

界面设计方法 — 1.界面的概念与分类

图3 业务功能与数据分类的对应关系

1. 活动功能(以下简称:活动)

活动,是指专门利用“窗体”形式来记录、展示在过程数据的功能,所有过程数据都是通过活动功能输入的。

之所以将这类功能称之为“活动”,就是因为它们是企业中实际工作在系统中的映射;同时企业的管理规则也是主要加载在活动功能上的(提示、预警、终止等),活动是4类功能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一种。

活动产生过程数据,在输入数据时会使用基础数据辅助提升输入效率,参见图3①。

注:绘制业务流程时,流程上的节点必须是活动功能,因为只有活动才能驱动流程的运转。

2. 字典功能(以下简称:字典)

字典,是专门利用“窗体”的形式来维护需要标准化的企业基础数据。作为对基础数据进行维护的功能,它包含了对数据的:记录、展示、更新、发布的功能,由于字典是用来规范企业标准的工具,因此字典只能由特定的管理人员使用。

字典对应的是数据分类中的“基础数据”,字典功能的来源大都是软件工程师通过系统规划设计获得的(而不是由用户提出的)。

字典产生基础数据,参见图3②。

注:业务流程是产生价值工作的串联,因为字典只是用来维护基础数据的,不是用来产生价值的工作,所以字典是不能成为业务流程上的节点(对比活动功能)。

3. 看板功能(以下简称:看板)

看板,是专门利用“窗体”的形式来展示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的,它是用来展示看数据的,它不用于数据的输入,它可以利用窗体所具有的各种灵活多变的查询和展示形式(图形曲线、数据穿透等),看板通常用于门户、监控台、仪表盘、导航等的形式来展示信息。

看板可以用来展示过程、基础和加工三类数据,参见图3。

4. 表单功能(以下简称:表单)

表单,是专门采用“打印”的形式来展示数据的,适用于各类需要打印、盖章、并以纸质的形式保存的场景,其中,“表”指的是各类统计和分析的“报表”;“单”指的是各类凭证形式的单据,比如:

  • 报表:产值分析、成本分析、绩效分析、财务报表等数据;
  • 单据:发票、收据、领料单、合同书、各类财务凭证等数据。

表单可以用来展示过程、基础和加工三类数据,参见图3。

三、功能分类的作用

1. 确定架构规划的关注顺序

有了业务功能分类的概念之后,软件工程师在进行需求获取、需求分析以及系统架构时就知道了对功能关注的顺序:

  1. 由于活动、字典等是产生数据的功能,在架构、规划时重点要先关注这些功能,比如:活动是构成业务流程的要素,需要重点关注并先行确定,否则业务流程设计时就没有节点了;
  2. 与前述两个功能相比,看板功能和表单功能就可以稍微滞后,因为这两者不直接产生过程数据和基础数据,它们以“看数据”为主,它们需要的只是对过程数据和基础数据的加工而成的加工数据,而且看板和表单会随着客户对信息系统的理解加深,会发生新的需求变化,所以放到后面再设计反而会稳妥一些。

2. 提升对产品、项目研发的管理效率

对业务功能进行分类对理解设计方法有很大的帮助,主要作用(不限于此):

  1. 建模方法:分类给出了不同类型的设计规律、大幅度地减少了模型的数量;
  2. 确定工作量:由于4种功能的特点不同,可以定性、定量地确定开发工作量、时间;
  3. 设计顺序:如前所述,活动、字典先设计、看板和表单可以滞后;
  4. 设计能力匹配:由于4类功能的难易度不同,分配设计资源时有依据,比如:字典/基础数据部分比较难,可以让能力较强的设计师承担等等。

四、界面的分类

界面的设计分为:窗口形式与表达形式。它们的用途、建模形式、设计方法以及后续的开发方法都不相同,参见图4。

界面设计方法 — 1.界面的概念与分类

图4 界面形式

以上,对业务数据(3种)、业务功能(4种)和界面(2种)的分类进行了说明,通过这样的归集有助于帮助软件工程师们建立体系化、工程化的设计模型、方法、标准等,可以帮助提升软件设计的效率和效果,也有益于设计阶段成果的复用、分享。

当然分类方法不是绝对的,随着新需求、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划分方法也会发生变化,参考上述划分的思想、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更加合适不同行业的分类方法也是完全必要的。

注:业务功能与系统功能

这里,没有提“查询”、“提示”、“上传”等功能,因为它们更多地是属于系统操作的辅助功能,没有“业务”功能的作用,所以不在这里提及。

本系列的下一篇:界面设计方法(2):活动功能的设计方法,界面设计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大话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一书。

 

本文由 @李鸿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虽然例子比较旧,一些用词也和现在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不符,但依然很有参考价值,对产品设计进行剖析,对产品的元素进行分类,是有利于理清对产品的思考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懂了,但却无法说清楚一件事,这不是真懂。字典功能提供基础数据,活动功能与业务相关利用基础数据产生过程数据。看板是图表,表单是表和单据,它们会用来呈现基础数据,过程数据,以及加工数据(来自于基础数据和过程数据的加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