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高效准确的输出运营设计稿?
编辑导读:沟通是一门技术活,如何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促进与对方的联系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么简单。本文作者对设计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在当今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每个行业竞争都非常激烈,所以对于我们设计师而言,有时候项目的周期也非常紧迫,导致当我们接到需求时,很容易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需求方解释不清楚,设计师不知道从何开始,对项目也是不了解,后面临时想到什么就问什么,使我们工作效率低下,也会让对方觉得你很不专业,做完的方案,需求方不满意,改了又改,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在项目周期紧迫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沟通高效准确的输出运营设计方案呢?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日常和需求方沟通的一些小技巧。
01 什么是有效的沟通?
所谓有效的沟通,是通过听、说、读、写等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将思维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更好的接受,使双方就某个问题可以达到共同认识的目的。
02 如何在工作中进行有效沟通?
当接收到一个设计需求时,不要忙着动手开始做,要先去与需求方沟通清楚,如果少了前期的沟通,后期你可能会在无休止的改图中,一点点的不仅失去了耐心,还磨灭了激情!
1. 前期准备阶段
(1)首先了解项目背景、活动的文案和玩法以及活动的目标及用户人群。
(2)参考的收集,设计想法初步建立
根据活动的文案和玩法去网上搜索一些针对性的有启发性的图片案例作为参考,用来初探需求方的喜好,明确接下来该走的方向,最后达成对风格的整体认知。同时要整理好自己的设计思路。
2. 沟通阶段
(1)随时记录
带着前期准备的内容去和需求方沟通,把自己的一些设计想法给对方讲清楚,这样做能保证我们在和需求方讨论的时候能做到心中有数,不会被牵着走!
与需求方沟通时随时记录在沟通中对方的想法,比如需求方想重点突出表现什么,想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等。也可以记录在讨论中一些好的创意,再结合自己的思考运用到实际中。
沟通过程中的3个小技巧:
- 先听:这一阶段很重要,一定要以求知的心态去了解需求,不要拿着一个自认为的结论去沟通,因为产品在提出需求时,也一定是经历过多次推翻自己的想法,最后才选择的这一版方案及玩法。
- 后问:这个时候有不明白或者没有理清的地方要及时的提问,问题要明确,避免后期重复沟通。
- 再复述:将接收到的信息总结后与对接人复述,查漏补缺,确认下没有出现任何的遗漏。
(2)达成共识
前面的所有点都确定好了之后,这时候我们已经与需求方达成共识,就可以进行设计阶段了。
下面我将通过实际案例,具体说一下我是怎么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产品达成共识,从而减少多次改稿的问题的。
03 案例:到家精选双11预售专场
1. 前期准备阶段
(1)项目背景:此次双11大促活动借助京东这一平台,增加品牌的曝光度,吸引用户下单,为业务线吸引更多的流量,促进转化率。
头图文案:
- 主标题:保洁服务,11.11预售专场
- 副标题:日常保洁3小时预售,仅85元
活动的玩法:通过预售提前付定金,享受折扣这样的活动方式来吸引用户。
针对的用户人群:用户群体年轻,女性占比较高,超过80%的用户在35岁以下。
(2)参考的搜集和对设计的想法
由对第一点的总结,得出设计目标:
- 着重渲染双11大促氛围,突出品牌调性。
- 采用三维场景搭建,趋于年轻化,加上到家精选专属优惠券和金币,再次刻画品牌,也使画面更加热闹具有层次感。
- 用到家的LOGO的小房子进行延展,用C4D搭建室内保洁阿姨打扫房间的场景,作为画面的主体,符合到家精选品牌性。
参考图的搜集:
了解完项目的背景,和对项目进行初步的思考之后,就可以带着自己的想法和参考图去找需求方沟通。
2. 沟通阶段
(1)随时记录
给需求方看参考图,他们对用C4D搭建场景的创意表示认同与支持,也很期待。
在讨论时也说出了他们的诉求(这时候要拿小本本记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突出优惠券和定金抵扣内容,吸引用户点击
- 会员专享区块与整体页面风格统一
- 首屏要有大促氛围的沉浸感
(2)达成共识
与需求方沟通完需求之后,心里有了方向和发力点,结合需求方的诉求和自己的思考,就可以胸有成足的往下进行了。
这几个步骤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做到了这几项,产出的设计稿可以减少改稿的次数!
最终设计结果:
把需求方说的每个点都着重考虑到,以免等完稿的时候再修改。
04 结语
最后我们来回顾总结一下:
不管项目大还是小,每次做完都要去做一个总结复盘,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多思考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请教有经验的同事,逐步优化自己的沟通流程。养成良好的沟通技巧,这样对于在下一次接到新的需求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会大大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如何有效沟通是一个需要长期去总结思考的事情,只要掌握方式方法,再经过刻意练习,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作者:王维,视觉设计师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58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微信公众号@58UXD),作者@王维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先分析后进行在总结,赞
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