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云服务)平台:计费结算

石青
3 评论 14022 浏览 83 收藏 13 分钟
🔗 B端产品需要更多地依赖销售团队和渠道合作来推广产品,而C端产品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

编辑导语:如今一些企业会开发服务的平台,对于这些平台,一些产品的服务会产生收费的模式和标准,根据不同的年月日等规定进行计费;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企业服务平台中的交易模式——计费结算的设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企业服务项目,产品策划分为两部分。

  • 业务载体,即技术服务开放平台
  • 对外输出的技术服务产品孵化

本系列主要讲技术服务开放平台的产品策划怎么做,对企业服务产品感兴趣的可以来看看。

上一章,我们讲了产品和平台用户,这一章,我们主要讲交易:计费&结算。

一、核心交易流程简述

首先,我们来捋一下一次交易的过程,看看核心操作有哪些?

1. 生产产品——>定价

根据产品不同服务形式(产品类型)确定计费模式,一般是按量收费,需要确定计量项(最小计费单位)和单价。

如API按调用次数/按QPS每天计费;SDK按永久授权终端设备数量计费;独立部署按年收费等,然后单价可能有默认价格和优惠价格。

2. BD找到客户——>报价——>提供免费测试

创建客户账号,并配置该产品有限期内有限次数免费调用。

客户进行测试。

3. 签订合同,分配资源

测试通过,正式合作,BD与客户确定付费模式,预付费或后付费。

预付费一般为包年包月的购买形式,需要预先确认购买资源量;资源包购买后,即将相关资源分配给用户,直到过期失效。

后付费,即先使用,后付费,在结算时按实际使用量计费,需要确定结算周期,一般按日/月结算。

4. 客户消费

客户调用API,或者使用SDK,系统搜索该客户该产品的订单列表(可能同时有多个订单),根据特定策略筛选出订单,如果该订单是预付费的资源包,则需判断剩余资源数量是否足够;如是后付费方式,则进行累计计费。

5. 对账结算

预付费模式,下单完成后就生成账单;账单支付后,才分配资源。

后付费,到达结算周期时,生成账单,并提供用量明细;使用资源后,才支付。

总结如上图,通过对核心流程的梳理,我们对交易系统的认知开始有了轮廓。

二、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上述的轮廓,我们继续思考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我们根据是否生成账单,划分为两大块:计费和结算。

1. 计费

概念:按照计费规则计算出单个产品要收取的费用,并且按照结算周期聚合所有服务的计费明细 生成账单。

企业服务的计费模式一般分为预付费和后付费。

1)预付费

一般就是包年包月的购买形式:客户可根据自身对资源的使用需求选择资源包,下单完成后会生成账单。要注意资源到期提醒或者欠费预警。

2)后付费

指的是先使用后付费,在到达结算周可期时,生成账单的计费模式。客户需要在约定时间内完成缴费;也涉及欠费管理。这种方式,对客户方来说,用多少付多少,没有资源浪费,更灵活。

对还处在发展早期的平台更适合,或者客户是大客户,议价权较强的时候,一般都是后付费。流程如下:

3)配置计费规则

这个模块既要支持配置资源包,也要支持后付费的计费规则。

①资源包

配置资源包的有效期起止时间,计量项,总量,以及分配规则和结转规则。根据分配规则和结转规则可分为「按月分配不结转/按月分配可结转/一次性分配不结转/一次性分配可结转」,影响下发和抵扣。

②后付费计费规则

  • 计费规则主要是根据产品的服务形式确认计费周期,最小计费单位(计量项),以及单价。
  • 算法:需要支持阶梯式算法,即时间窗口内用得越多单价越便宜。

要注意,在设计这一模块的时候,尽可能高度抽象,以保证灵活度。因为To B业务,客户是甲方爸爸,客户可能会提出其他的计费规则,也需要我们系统能支持。这里可以考虑留一个口子,让销售人员或者运营人员手工录入。(手工录入或者是价格管理,优惠管理这一块,都会涉及到审批流管理模块设计,这里不额外展开)

4)优惠管理

支持运营配置优惠方案,如优惠券等。

5)计费顺序策略

客户使用同一产品,可能同时既有免费额度,也购买了预付费资源包或按量付费 ,这就涉及到计费顺序的问题,也需要先确认好;比如:预付费QPS>预付费资源包>免费额度>按量付费。

如果购买了多个资源包,抵扣顺序可以是从已购买的次数包中按照购买时间顺序由早至晚,按照规格由小至大依次扣除相应次数。

6)到期提醒/欠费预警

资源包到期前/资源包即将用完/后付费触发授信额度,需要提醒用户续费,否则将停止服务。一是以邮件、短信、站内信的方式推送给客户。二是通知负责该客户的销售,销售通过线下的方式推动客户。

2. 结算

概念:对账及发生实际的资金流转。

1)结算触发规则

预付费:是下单购买时就会立刻触发结算,生成账单,发给客户确认,无误后,就会向客户提供发票,对方支付后,就会下发对应的资源到对方账户上。

后付费:到达结算周期,触发结算,聚和账单,发给客户确认,无误后,提供发票,对方支付。

2)聚合账单

企业客户可能有多个子账号。有几种方式。

  • 子账号不单独计费;子账号使用主账号的资源或使用量记在主账号上。由主账号负责结算。
  • 子账号单独计费;预付费时,主账号涉及资源分配。由主账号负责结算。
  • 子账号单独计费,独立结算;一般是组织架构复杂的集团,要求子公司财务独立核算。

3)对账

账单生成后,可能会因为业务上的一些问题需要调整。

4)付款

企业服务,不面向个人开发者时,一般都是线下对公汇款。预付费,汇款完成,即下发对应资源。后付费,汇款完成,即与账单对应的计费流水进行核销。

5)欠费管理

如果是预付费,购买时立即支付的方式;当客户的资源包已经用完,就会进入欠费流程,但是一般不会直接停服;超出资源包的部分可以以按后付费的方式结算,这里就需要有一个欠费授信管理的策略,需要结合客户的风险程度,设置一个欠费额度上限。超过上限后,再进入下一步:停服。

如果是后付费,那企业客户一般有账期,比如下个月初结算上个自然月的帐,对账完成后,客户在30天内支付完成即可;那这个账期内,也是不停服的,同意需要授信管理策略,超过上限后,则停止服务;后付费,还有一种减少欠费的方式,即客户使用前先要求对方充值一定的资金用以冻结,使用后再结算,不过一般是大厂才(敢)这么做。

三、业务数据模型

大框架,顶层设计有了,我们可以提炼出来业务过程中关键对象的关系,进而抽象出底层的业务数据模型。

只有业务数据模型清楚了,正确了,建立在这之上的更细节的业务逻辑,流程,功能设计才会清晰无误;且数据模型的设计会影响到数据库表结构,字段的设计,是产品设计的根基,是设计之初就要想清楚的事情。

我之前的文章也提过,从项目的完整生命周期来看,数据表结构决定了拓展性;上线后,如果要改底层的数据表结构,成本会很高。

以计费流程为例,关键对象有:客户、账号、产品、订单、账单、计费模式、计量项、单价、计量(使用量)。

这些对象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用ER图来梳理一下。

简单介绍一下ER图:

ER图概念:ER模型,全称为实体联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或实体联系模式图(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它是描述现实体对象之间关联关系经典方法。

ER图三个核心要素:

  • 实体:表示一个对象,可以被(粗略地)认为是名词,比如会员,优惠券,公司
  • 属性:对象所具有的属性,特性。比如会员可以有昵称,生日,注册时间等属性
  • 关系:表示对象与对象之间的联系。比如老师这个对象和学生的实体之间的联系。

ER图中关联关系有三种:

  • 1对1 :指实体集A与实体集B,A中的每一个实体至多与B中一个实体有关系;反之亦然。
  • 1对多:指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与B中至少有1个以上的实体有关系;且B中每一个实体至多与A中一个实体有关系。
  • 多对多 :指A中的每一个实体与B中至少有1个以上的实体有关系;反之亦然。

一般来说,我们设计的时候,如非必要,尽量避免多对多的关联关系。

这里只是简单介绍对ER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了解更多;另外说一点,ER图的呈现方式很多,产品不必拘泥于某一个特定形式,描述清楚对象和关系即可。

关于数据,安全,请看下一次更新。

 

作者:石青;微信公众号:石青自习室

本文由 @石青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大佬,数据安全什么时候更新啊?来自2023年的呼喊

    来自北京 回复
  2. 不错

    来自江苏 回复
  3. 期待云服务平台继续更新

    回复
专题
1618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支付风控系统的设计指南
专题
145863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你多多少少得懂点技术。
专题
33818人已学习16篇文章
信息流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和策略?
专题
55829人已学习20篇文章
产品上线后冷启动怎么做最有效?这是产品经理和运营必须要了解的。
专题
14257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收银台功能设计的流程以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专题
1235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升级迭代应该怎么做,以及其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