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声音和提示音的音量控制设计
编辑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手机的播放声音以及提示音功能密切相关,无论是看短视频还是追剧,听歌还是定闹钟,每一天都在手机的声音中度过,因此声音/提示音的设计对于用户的体验感至关重要。本文作者介绍了音量控制需求设计,并且提及了一些影响因素,希望对各位产品经理有所帮助。
手机是非常常见的便携式通信终端设备,这种设备通常都有播放声音或者是提示音的功能。在声音/提示音的设计上,主要需要考虑的是本身声音的内容和音量的设计这两块。
其中关于声音本身的设计,比如是dengdengdeng,还是dididi,还是播放特定的音乐,属于工业设计的工作内容,而音量的设计则属于产品经理或者是需求工程师的工作,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
音量的设计属于非常小非常细节的工作,想要做好的话不难,仔细的梳理清楚控制逻辑就可以做到。
本文会首先介绍音量控制需求设计——从音源到音量调整通道设计再到音量控制模式的具体工作框架,然后会拎出其中比较值得探讨的部分影响因素,评估这些影响因素对整体需求设计的影响。
本文会提及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音的影响、特别的音量控制方式和特殊应用。产品经理可以参考基本的工作框架进行工作,然后综合性的考虑这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形成最终的音量控制需求,用以指导具体的研发工作。
一、音量控制需求设计框架
1. 音源
这里提及的音源指的是产品设计的时候,产品经理评估的产品理所应当拥有各种发声动机,比如如果认为手机要提供电话业务,那就需要能够在打电话的时候发声,电话应用就是一个音源。
如果对音源做一个区分的话,可以大概可以先把提示音之类的声音挑出来,提示音的例子比如开关机的提示音、附件连接的提示音等,剩下的就统一叫声音好了(虽然看起来有点容易混淆)。
这样一来音源就被分成了两个大的种类:即声音(非提示音)和提示音,二者的处理风格稍有不同。声音大部分都可控,通过音量调整通道进行控制,提示音则大部分都是固定音量,二者都受音量控制模式的制约。
2. 音量调整通道
在音源数量不太多的时候,当然可以直接针对每一个音源设立一个音量调整通道,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保证每一个音源相互独立可控,是一种最基本的想法。
比如:闹钟音量调整通道只控制闹钟的音量大小这一个,来电音量调整通道只控制收到电话时的铃声音量大小。
但是这在音源比较多的时候,这种处理方式会带来一个庞杂的音量控制通道菜单,用户在进行音量调整时需要先判断属于哪一个控制通道,然后做针对性的调整,控制音量的操作非常繁琐。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好几个音源归为一种,用一个通道去控制这几个音源。比如,定义一个媒体音量通道,这个通道可以对所有媒体的音量产生调整。
这样,当用户想要调整音乐的音量,亦或者是调整视频的音量,其实只需要调整一个媒体音量通道即可。
这样做显然能够简化用户操作,因为大多数时候用户不需要仔细的判断当前是音乐还是视频,只要他们都属于媒体这一个概念,就直接调整媒体音量即可。
新的问题旋即出现,即哪些音源可以合并到一类呢?音乐和视频的音量都认为是媒体音量,似乎能够说通,但似乎也可以归到一个更大的概念里,即系统音量。
如果连接附件的话,比如有线的耳机、或者是蓝牙形式的耳机,就会有其他的问题,此时的耳机内音乐音量既是耳机音量,又是媒体音量。这样不唯一的分类,会导致整体的音量通道设计极为混乱。
我们承认这一点,音量通道的设计可能并不是唯一的。所以,在设计时,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考虑如何去定义自己产品的通道设计。
第一:不要违背用户习惯,除非这样的设计能够显著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比如,现在手机已经比较常见的通道包括通话音量、媒体音量、铃声音量、闹钟音量等,我们可以照葫芦画瓢地直接照搬,并且尽量在音源映射上和市场上的主流设计保持一致;
第二:用户调整音量通道的频率是不同的,比如:通话音量的调节频率可能很高,这样通话音量通道就只负责这一个音量的调节,不去把这个合并到其他的通道中。
把调节频率较高的通道单独拎出来,其他不常用的能合并的就合并。形成一个既有单独调整的,又有复合调整的通道组合。比如,一个非常简单的设计,一款低端功能机的音量调整通道只有:通话音量、系统音量这两个,其实也是不错的设计。
最后,不同的音量调整通道在音量调整的范围和底层软件处理的方式上也存在差异。比如通常认为通话音量需要有回声消除以及降噪的能力,因为这个通道往往管理的是电话应用的音量,同时这个通道的音量最小值不能是0。
同样不能调节音量到0的可能还有闹钟音量这个通道;而媒体音量要考虑有着较好的声音表现力,比如低音加重、带有混响等,这是因为媒体音量可能管理的是音乐播放器软件的音量。
还有,耳机音量的最大音量可能不能超过某一个值,因为耳机音量过大会影响到人耳。这些都需要细致地考虑。
3. 提示音种类
提示音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了,因为它看上去更加的“低级”,常见的手机提示音包括开机提示音、关机提示音、(虚拟)按键提示音、充电提示音、连接附件提示音、低电量提示音等。
值得注意的是,提示音未必可以调整为用户可控,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希望用户可调节这些提示音。
比如开关机的提示音,如果用户可控,就会贸然地变大变小,有时会吓到客户(别笑,我们接到过真实的投诉);像低电提示音这种优先级比较高的提示音,如果说也跟着音量调整通道可以由客户自由调节自由地变大变小的话,也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提示音音量控制的方式不尽相同。
4. 音量控制模式
1)主动发声/被动发声
接下来介绍几种音量控制的模式,可以参考用户是否需要来决定是否要做设计。
其中主动发声/被动发声是比较有趣的两种模式,这里主动发声的意思是,除非用户自己开启声音,否则正常情况下机器是不会有任何的声音的。
这种在目前的手机开静音的情况下很多见,在这种模式下,主动的播放多媒体文件是会有声音的,但是别人打电话给你,或者是应用的提示等,这些被动触发的声音都是没有音量的。
被动发声则相当于音量全开,即任何情况下都会有音量或者是音效出现。
2)静音模式
这里所谈的静音模式,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静音”,即没有声音,这种模式下无论是主动或者是被动,都不应该有任何的声音,即便是像闹钟这种通常不会有0音量的声音都不应该有声音,因为这种模式就应该是完全的静音。
3)音量为0
音量为0属于非常特殊的情况,即所有的通道都是开启的,只是音量增益被控制为了0。
在一些低端的机型中,没有丰富的音量控制模式,用户找不到静音的控制菜单,可能会下意识的把音量为0等同于“静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音量为0的需求设计更复杂一些。
比如在界面上就要和音量不为0的时候有所区别,同时在逻辑上,要考虑用户的心理,如果用户认为音量为0就是静音,那么像一些固定音量的提示音,比如开关机、低电提示音等,这些都可能需要关掉,处理方法同静音模式。
如果机器已经有了静音模式的设计,那么音量为0就直接处理为各通道音量最小,此时像闹钟这种最小音量不为0的在这个时候就可能还是会有一点音量出来。
音量为0属于奇点,应该专门作为一种模式去考虑。
4)静默模式
部分功能机可能会有一种特殊的模式——静默模式,在该模式下,机器会看起来和关机状态完全一样。
比如屏幕亮度会到最低或者是直接熄屏,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情况下各种声音都不会发出,同时也没有各种提示灯的信号。只看音量方面的处理,静默模式和静音模式理应相同。
二、环境音的影响
对于可调声音来说,需要考虑比较吵杂的时候,即环境噪声比较大的时候,可调音量的最大值能否让用户听清。
这个需要做针对性的主观测试;对于不可调声音来说,因为音量固定,所以音量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能在比较安静的情况下特别地突兀,也不能在比较吵杂的环境下听不到。
三、特殊控制方式
苹果手机会有一种特殊的控制方式,闹钟音量或者是铃声音量会根据用户的使用姿态进行调节,比如手机放在桌子上声音会大,拿起来靠近脸部的时候声音就会逐渐缩小。
这种是加入了传感器采样的数据来进行自动的调节,也是非常好的音量需求设计的创新方向。如果我们不需要动手指就能够通过其他的更加简单的方式控制音量,那交互感就会更加的流畅。
四、特殊应用
对于特殊的手机终端,比如工作机,其中搭载的专用应用的音量可能和前面说的完全不同,由于APP的定制性,其音量需求也是甲方说了算的。
这种APP的音量控制大概率要重新进行考虑,如果能够合并到已有的音量调整通道中,就合并,如果不能合并的话,要考虑单独开辟一个通道进行控制。
马上方,微信公众号:还好先生日志。在深硬件PM一枚,留学生。偶尔分享工作思考和有趣的点子。关注智能硬件、科技创业等领域。
本文由 @马上方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