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自营电商的商品评价模块

5 评论 9201 浏览 57 收藏 10 分钟
🔗 产品经理的不可取代的价值是能够准确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把需求转化为产品,并协调资源推动产品落地,创造商业价值。

编辑导语:在电商平台中,商品评价模块所起的作用其实很大,上可影响用户消费决策,下可影响商家及平台的消费评价。那么,商品评价模块具体包括什么?商家和平台又该如何把握好这一模块的运用、从而搭建一个更优质的消费社区?

一、商品评价的意义

商品评价模块对电商平台来说一定不陌生,它的出现制约着商家们的店铺排名,也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决定性作用。

众所周知,差评对用户的购买决策杀伤力是很大的,如果用户看到一个差评,则很大程度会放弃对该商品的购买,甚至会放弃在该平台进行消费。

而好评对用户来说可能仅仅增加对商品的好感,因为下单决策受多方因素制约,但也可能是触动用户下单的keypoint。

商品评价实际上也是一次我们“近距离”聆听用户的机会,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些好的或坏的“声音”,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设计思路分享

对于奢侈品自营电商平台来说,因为客单价高,用户在做购买决策的时候会相对谨慎,很少会冲动消费。购买前会出现多家平台对比,寻求多方的意见和评价等等的行为,所以商品评价对用户的消费决策起重要作用。

接下来,笔者将从商品评价模块的两大功能——评价展示功能和评价发布功能,并站在“奢侈品+自营”电商平台的角度展开思考与进行分析。

1. 评价展示

1)商品详情页(特点:由商品带动评价的作用)

① 商业目标:筛选出对用户有价值的评价,提升用户对商品的好感度,促进下单转化。

② 用户场景:看到一个自己挺喜欢的商品,点进商品详情看看其他买家的对商品或平台的评价和买家秀。

③ 用户特征:对该商品感兴趣,但对是否购买商品处于犹豫阶段。

④ 用户需求/目标:

  1. 关心评价的质量;
  2. 关心是否能快速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评价。

⑤ 机会点分析:

关心评价的质量:

  • 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更加直观的商品评价类型;
  • 展示该条评价的发布时间,体现评价的“新鲜”程度;
  • 展示评价所获的星级。笔者认为,对自营平台来说,星级不需要制约着店铺的整体评分, 所以星级的作用不太大。对于用户来说,在普遍好评的环境下,用户已经习惯更多地通过图文的方式去判断评价优劣,星级的作用虽然直观但相对图文已经弱化了很多。综上来说,现在是否需要展示评价所获的星级的优先级可以说是很低了;
  • 展示该条评价的发布者的会员等级,有高等级的会员做背书,使得评价更具代表性;
  • 增加与买家的互动的功能,对买家的图文评价进行提问等。

关心是否能快速找到对自己有价值的评价:

  • 筛选标签设置;可以从提问功能处提取部分高频关键字,作为筛选的标签,如大部分用户会提问关于“正品”“靠谱”等信息,可以以此类关键字作为筛选项的依据;
  • 评价的排序;可对是否有图/有视频、评价时间的远近和评价所获星级等几个指标,并配以权重,调整评价的展示顺序,用于把优质的评价置于前;
  • 无价值评价的折叠。

2)评价专区(特点:由评价带动商品的购买)

① 商业目标:用评价以小型社区的形式出现,这里应该强化评价社区的氛围,而弱化商品的销售。以提高用户的活跃,进一步提高成单率。

② 目标用户/特征:全站的用户,包括闲逛型的用户和有目标的用户。

③ 用户需求:

  • 看到想看的内容;
  • 发表想说的内容;
  • 购买商品。

④ 机会点分析:

看到想看的内容:

  • 个性化推荐;个性化推荐是该模块非常重要的部分,使用户偏好的商品的评价反复触达,即延长用户的停留时间,也促进用户的下单意愿;
  • 搜索或筛选。

发表想说的内容:

  • 发布评价功能;
  • 与发布者互动的功能,包括评论和点赞;
  • 购买商品:商品详情的入口露出。

3)总结

  1. 基于不同的用户场景,平台可以合理运用用户的“声音”,从而达到自己最终提高平台GMV的目标;
  2. 同时笔者认为,在评价区增加互动模块是很重要的。在一问一答中,发问者既可以从中得到相对客观地回答,打消购买疑虑,也调动了发布者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循环。

2. 评价发布

1)商业目标:提供优质评价数的占比。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因为笔者所在一个自营平台,不需要靠评价的量制约商家的排名,所以可以把重心转移到在评论的质上。

笔者这里想说的是重质,但不是代表我们完全忽视总好评数,请勿断章取义。那我们考察的目标就从总好评数的提升转化含图片/视频的好评数的提升。

2)用户场景:

  • 用户收到商品很满意,且想着炫耀一番或者想表扬某个客服的服务态度,则自发地通过评价商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 用户收到商品后,因为商品质量问题或者是客服的服务态度问题,感到很失望甚至愤怒,则通过评价商品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 受到客服的“深情”邀请或者店铺好评返现等等行为,被动地去评价商品。

3)目标用户:已收货但未评价的用户。

4)用户特征:评价意愿低下;收到货物后即完成整个购买流程,长时间不登录平台。

5)用户痛点:

  • 评价步骤太复杂,放弃评价;
  • 词穷,想不到要说什么,放弃评价。

6)机会点分析

① 简化用户的评价操作和步骤:

  • 取消星级评价或默认星级的选择;
  • 提供评价文案模板,或者提示评价的维度等等。

② 针对耐销品,可适当延长用户可评价的时间;这样用户在某个场景的刺激下,还能有机会再上来发布评价。

7)总结:

对于评价发布这一模块,笔者认为更多的是在运营策略上及时和恰当地刺激用户的评价行为,而产品功能为辅。例如得物的创作者激励计划、京东评价官计划和有奖晒单模块等等。

  • 及时:要在用户收货后的某个节点,及时地通过push、短信或者客服提醒等等方式,触达用户再上来平台评价;
  • 恰当:对我们平台而言,可以做一些结合平台特色和用户售后需求的激励活动,如“评价就送维修保养服务”等,吸引用户评价。评价送积分这种已经对用户来说几乎不痛不痒了,特别是耐销品的平台用户。

三、结语

值得思考的是,目前有些平台会更加倾向社区的建设,弱化评价/买家秀的展示功能。所以在评价发布不理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构建社区,通过社区的种草带动用户消费。

 

本文由 @猪肉泡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把好评前置有法务风险这块有了解吗?

    来自上海 回复
  2. 文章是针对已有评论的产品设计。请问如果想提升产品的点评率,有这方面的设计方案思路吗?

    来自上海 回复
    1. 你好,文章第二部分讲得正是提高产品的评价率,可以看看是否有帮助。

      来自广东 回复
  3. 好文,拆解的很到位!

    来自北京 回复
  4. 是干货,如果方便可以相互交流,看了文章有一些启发

    来自浙江 回复
专题
1634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账体系的设计思路。
专题
7027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什么是产品的商业模式,不同类型的产品在商业模式上有什么区别?
专题
35206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借用别人家的经典案例,来扒一扒社交电商。
专题
33992人已学习17篇文章
让我们来扒一扒跨境电商的风险和机遇|从业者必看
专题
101512人已学习23篇文章
做产品难,做运营更难,做APP运营推广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