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某款浏览器中一个“品位夜色”的插件,点开后进入到一个可以扫描的界面,分为“男生福利”和“女生最爱”两大类。用户点击扫描后即能按照“男生福利”和“女生最爱”来显示不同的内容,其中包含了热门的图文内容、附近用户观看的视频、各种套图等内容,男女选择的不同,显示出的内容也不同。
浏览器充分利用了地图的功能,让浏览器也带有一定的社交属性,附近的用户在做什么,同时它还很亲民的根据男女的区别,显示出了不同性别用户的不同内容,让浏览器也变的丰富多彩。
地图与视频
包括百度地图、PPS、爱奇艺在内的几款视频应用都利用地图开发出了相关的功能,比如“雷达”、“附近的人”等功能,充分结合了地图的优势。
移动社交应用都结合了地图功能,地图可以让移动社交产品的社交属性增强,而视频与地图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让视频应用具有了社交属性,这样,它就不是一个“死”的移动应用了。
地图增强了移动应用的社交属性
地图与浏览器、视频等移动应用的结合,它的优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地图与移动应用结合的优点就是让移动应用具有了一定的社交属性,增加产品的社交属性,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围绕地图的用户关系网。
移动互联网不像PC端的产品一样,纯粹的单向输出,比如新闻、游戏、视频等。移动互联网用户注重的是,别人正在干嘛,别人正在看什么书、别人正在玩什么游戏,它有一个人与人桥接的过程,所谓移动必社交。
新闻客户端在应用里接入语音评论功能,手机音乐软件在应用里接入摇一摇功能,视频在应用里接入雷达功能。2012年12月——2013年6月手机网民各类手机应用使用率超过30%的几大应用中,都或多或少的增添了它的社交属性,而在PC端这些社交属性是不被重视或者完全没有的。
地图增加了相关移动产品的社交属性,它可以让用户知道,他附近的人在看什么、在玩什么游戏、在看什么视频,虽然不能让用户直接与用户沟通交流的功能,但是这些应用在瞬间变成了一个“活的”产品,它不再是一个只单方向的、纯粹赤裸裸输出的产品。
地图可以与哪些移动应用结合?
(1)移动电商。根据艾瑞的数据显示,2013年Q1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266.6亿,同比增幅高达250.3%,移动电商的如火如荼和PC市场的电商竞争压力过大成反比,移动互联网的增长带动了移动购物用户的增加。
移动电商和地图的结合,大大缩减了网购用户和线下用户之间的区别。我给大家描述这样一个场景:在办公室,某女士拿着刚买的一条裙子在那里炫耀,然后整个办公室的女性都在羡慕嫉妒恨,都在问在哪里买的,“姐买的不是衣服,姐买的是炫耀感”。如果移动电商能结合地图的功能,用户就能大概的知道,附近的人买了些什么,这个时候,另外用户的炫耀资本就没了,同时自己也能买到心仪的产品。
(2)手游。手游应该说是移动应用当中变现最直观的产品了,虽然社交应用的用户量广泛,但是变现上还是没有手游直接,道具要花钱买,死了要花钱复活,包括特殊的场景也需要购买,它它在变现上是比较容易的。
手游与地图功能的结合,可以是团队战、可以是组合战,它甚至可以限制用户的地域,让用户只能限制在某一区域内,让用户在地域上有接触的可能性(万一我把隔壁的小家伙给灭了,不知道他会不会冲过来打我……)。目前市场上的情况是:手游厂家没地图支持,有地图的厂家没好的手游。
(3)网络文学、网络音乐。基于爱好的产品积累起来的用户,更容易让用户之间产生共鸣,特别是像音乐、文学这类产品,更容易让一些极品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地图提供了两者线下偶遇的可能性。
地图的精确性问题一直都饱受质疑,包括将用户带到河里面、不知名的公路等,甚至谷歌地图还因此吃到官司。地图与移动应用的结合,很好的规避掉了地图的这一劣性,用户不需要知道和他同玩一款游戏的是住楼上还是楼下,只要是附近就行了,它能给用户提供给线下偶遇的机会,能知道附近的人正在用这款移动应用做什么,这就是地图与移动应用最好的融合。
地图产品因为其功能性、技术性以及开发成本等问题,不能让所有厂家都来做地图,本身拥有地图产品的厂家将会在地图的竞争中受益,而其他没有地图应用的厂家,要么与已有的合作,要么就是被拥有完善地图功能的厂家所吞噬。
来源:网易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