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的未来 用户价值决定生命力
手机浏览器只有不断通过合作来圈出自己的疆域,才能在未来市场饱和并展开厮杀的那一天,为自己赢得生机。
最近,手机浏览器似乎一下子成了非常火热的话题。
3月30日,核心业务为手机浏览器的优视科技(UC)获得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NGP)投资。虽然官方并未给出具体的投资额,但考虑到这是这家估值已达10亿元人民币的公司在IPO之前的最后一轮融资,金额必然不菲。
半个月后,手机互联网公司3G门户发布了第二代手机浏览器GO 1.5,优酷、土豆、人人网等多家公司的高层悉数到场。由此可以看出,基于浏览器的众多合作已经展开,且阵容强大。
无论是UC浏览器或是3G GO,其成长确实都非常惊人。前者目前用户已逾1亿人,而2008年7月这一数值是3900万;后者在1.0版本发布的短短300天内,用户就已经达到 1500万人。事实上,包括VC和运营商、内容商、手机硬件商等移动互联网势力在内,对手机浏览器的价值也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但在光鲜背后,业界对手机浏览器未来商业价值的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质疑多来自两点:首先,从PC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单独开展PC浏览器业务的公 司鲜有成功者,甚至还有Netscape折戟在前——当微软在操作系统上捆绑了免费交付用户使用的IE浏览器之后,它甚至没有半点反抗能力。
更重要的是,从中移动这样的运营商、到苹果、诺基亚、三星这样的终端厂商,再到谷歌、微软这样的幕后推手,手机产业链条的所有端口都开始越来越重视 手机平台战略,这些强大的势力自然不会忽视离移动互联网用户最近的浏览器接口。
当各方的“大鳄”都开始觊觎这块市场,手机浏览器的前景,真的还有那么乐观吗?
合纵连衡的安全带
不管是UC的CEO俞永福,还是3G门户CEO张向东,都认为手机浏览器与电脑上的浏览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事实也确实如此。首先,电脑从处理器、操作系统,到硬件的键盘、显示尺寸,再到互联网上惯常使用的编程语言,几乎都有着相对统一的标准,这导致了一 个通用的浏览器即可覆盖全球绝大部分用户。但手机具有相当广泛的多样性,直到今天,从硬件到软件,浏览器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手机型号进行特定的优化。
在中国这个多方势力混战的市场更甚。从山寨到国产厂商再到国外手机商,各种千奇百怪的手机屡见不鲜。这使得手机浏览器的本土化、广泛化需要由一种又 一种个性化堆积而成。当3G兴起带动上网人群增加,这一现象表现得越发明显。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与电脑浏览器相比,手机浏览器与参差不齐的手机终端捆绑得更为紧密,而由任何公司推出的通用型手机浏览器,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切 割掉太多的用户。
也许是意识到这一点,苹果App Store通过了UCWeb的进入申请,而已经启动平台战略的三星、诺基亚等手机厂商,在中国也会与中国的手机浏览器进行各种手机的预装合作——虽然它们 的系统内本身还有默认附带的浏览器。
手机浏览器更大的生存机会,来自于整个市场所处阶段所带来的大缝隙。
《连线》杂志主编、《长尾理论》和《免费经济学》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认为技术的市场发展有一项重要指标,那就是产品的临界价格。当一项产品价格降 到某个程度,其市场将产生飞跃式的发展,此时将会出现大量的机会。以DVD技术为例,当DVD机价格降到400美元以下,其销量爆发式增长,由此导致了技 术的普及,以及其承载的内容——DVD碟片相关生意的迅速兴起。
“我们认为对智能手机而言,这一临界价格点为2000元人民币。”俞永福说。
显然,目前各种智能手机正在逼近这一价格。那市场情况如何?2009年,智能手机销量已达1.8亿台,超过了笔记本电脑的销量。而据德勤在今年年初 发布的电信行业预测报告,到2011年末,预计智能手机的销售量将超过所有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与台式机)的总量,发货量达到4亿台。硬件的繁荣促进了软 件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繁荣;除了语音和信息之外,浏览与搜索,成为了突发增长点。
另一方面,中国各大运营商从2008年开始在3G上发力,到2010年已能看到相当明显的效果。据2010年3月数据,3G用户正在迎来爆发式增 长,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3G用户分别环比增长了6成和8成。
“去年年初我们做过一个预测,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增长一个亿。这个预测现在证明相当准确,2008年1.12亿,2009年就到了2.33亿。” 俞永福说,“今年我们预测用户数将达到3.3亿-3.5亿,而明年则是4.5亿左右。”
移动互联网“蛋糕”正在急剧变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各方势力无疑都将目光投注到了对新增蛋糕的争夺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善链条、优化产 品、抢占市场份额,成为了这几年的基调。这赋予了相对于运营商、硬件商和互联网公司而言要弱小得多的手机浏览器厂商一个绝佳的机会。
可是,在机会背后,真正可能将其连根拔起的危机从未消失。
在手机智能化的浪潮中,未来手机的操作系统必然会由三四家公司分食,而移动互联网也会越来越向互联网标准靠拢——这将使得手机的标准化迟早有一天会 到来。与此同时,作为从手机进入互联网的最重要入口,手机浏览器这块蛋糕也一定将会有更多重量级势力垂涎。
携操作系统或手机通路的影响力,在此之后,一个适用更多用户、占有更广泛国际市场的“超级浏览器”或许将会出现,可能就是Safari或 Chrome。
所以在这危机来临之前,当凭借已经有的技术积淀和用户基础,为手机浏览器迎来众多合作者时,它本身也必须去接过伸来的橄榄枝—— 一个技术或产品可以被推翻,但是一个长期合作的价值网络,其“颠覆成本”就会高出很多。与主流应用和势力的合作、参股,是手机浏览器保证生存的“安全 带”。
安全带正在形成。而一旦某一天市场达到饱和,产业链上下游的激烈竞争展开,现在手机浏览器的生存概率,将决定于这个安全带的宽广度。
用户价值决定生命力
合作大于一切,在3G门户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3G门户有着自己完整的纵向链条布局,内容端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手机门户站点,手机端则有着GGLive、GGBook等多种手机客户端。但是,它的 模式并不是简单地利用客户端黏住用户,并将流量吸引到自己网站上。
事实上,即便自己也有手机浏览器,但3G门户的内容端与UC浏览器仍然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在客户端,3G门户又和许多站点进行合作。比如GO浏览器 1.5版,就有着直达各种网站的分类导航,更有着人人网、优酷等来自SNS和视频领域的合作者。
3G门户网站借助合作,获得了流量和用户,并经由用户数量的激增和用户黏度的强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竞争力。可以说,其内容端的基本模式与新浪、搜 狐等是相同的。
而手机浏览器端在吸引了众多的内容合作者之后,3G门户力图用更酷炫的UI和更多满足用户的功能抓住用户。除了可以直接浏览互联网站的Flash视 频这一核心技术外,GO 1.5还在触摸屏手机上拥有流畅的操作体验,更接近PC互联网的浏览方式,能直接查看本地天气,甚至可以在浏览器里玩预装的小游戏。
“不久之后,我们还将开放浏览器的API接口,让开发者们基于GO,为用户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张向东说。这表明GO浏览器将无可避免地拥有自己的 “应用程序商店”,满足用户越来越多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并变成一个加载在手机OS上的平台。说它想成为更贴近互联网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上的操作系 统”,或许都并不为过。
与激情四溢的GO相比,目前手机浏览器里占有率一家独大的UC浏览器则更为沉稳。早在创立之初,UC就定下了“不做内容,只做通路”的战略方向,并 在提供“更快、更省、更稳定”产品的基调下,发展出了其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UC浏览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服务器端将海量的互联网内容,处理成自身格式的、适合手机浏览的内容。当用户用UC浏览器访问互联网时,实际上访问的是 UC服务器上已经经过处理的内容。
听起来似乎是个“笨”办法。仅2010年3月,UC服务器上的页面处理就超过了380亿次,对服务器和带宽的要求非常惊人。这种耗费不像PC浏览器 那样是直接转嫁给网站的,而是UC自己必须承担的。
但对用户来说,其流量的耗费却更少,页面响应也要快许多。一开始,这样的工作只是为了让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能够访问到PC互联网的内容,并以此在3G 时代未到之前,就树立了UC浏览器的行业地位。但是,随着用户的增多和处理页面的增大,手机上网渐渐形成了独特的“UC模式”。当服务器将海量的内容,包 括视频内容都源源不断地转化成UC的标准内容时,UC可以说成为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浏览标准”制定者。
这成为它难以被威胁的竞争力。UC虽然不做自己的内容,但它无形中广泛拥有以自己标准所制定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浏览器未来的研发方向与界面呈 现……
虽然看起来各种手机浏览器演进的重点并不相同,但归根到底,它们却都有着相同的出发点,这就是“满足用户需求”。
“我们更懂用手机上网的这些用户的需求,在呈现和体验上不断积累提升,力求让用户有着更好的体验。”张向东说。俞永福也在采访中表述着这样的意思, 他说:“我们通过对中国本土用户的需求分析与后台工作,提供的是一种用手机接触互联网的服务,而远远不止一个浏览器这么简单。”
殊途同归。在他们对“用户需求”一词的反复强调中,这个词好像变成了一句能让它们持续保持价值的咒语,也是让它们能够获得生存的最关键要素。为什 么?
用户需求难以被满足。越满足用户需求就越能赢得用户,赢得越多用户就能吸引越多合作者,合作者的加入能更好地拓展用户,用持续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 来黏住用户,高黏性用户越多就能掌控越多话语权,最终赢得市场。这就是手机浏览器的生存逻辑。
来源:http://hi.baidu.com/cacosen/blog/item/e3b4977644bd7417b051b993.html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