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产品要做减法?

7 评论 7280 浏览 1 收藏 8 分钟

昨天在微博上发了这么一句话:“砍掉这个产品80%的功能,集中力量把那20%做到八十分以上”。作为一名基层码农,这本是一句对某些产品状况无可奈何的吐槽,没想到收获了很多不明真相群众的赞扬、反驳以及误解。

当然,这的确是一句很没溜的话,砍掉产品功能当然不能儿戏,何况砍掉80%。而80%、20%显然也只是不准确的感性数字。那么为什么要砍掉产品功能,砍掉哪些产品功能,以及如何砍?

个人认为,根据与用户需求、产品主旨的契合度,产品功能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核心功能:例如搜索引擎的搜索功能、IM的通信功能、电子商务网站的购物功能、门户网站的内容发布功能等等。这些功能直接满足用户需求,是产品最核心的部分。不用说,这些功能只能逐步强化精细化,绝不应该砍掉,除非产品转型;

2,系统工具:例如社交网站的私密通信工具,电子商务网站的搜索工具、BBS的用户管理功能等。这些工具并不直接满足用户需求,但却是满足用户需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些功能有可能利用的频率并不高,例如网站黑名单功能,但却是一个成熟系统必须具备的功能。绝不可以因使用频率低而更改其主旨,更不应该砍掉;

3,附属功能:例如QQ的QQ秀与好友印象、微信的游戏、百度的贴吧等等,这些功能满足用户的附属需求,它们附着于主需求之上。良好的附属功能是产品微创新非常重要类型,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4,附加功能:例如搜索引擎与门户站点的广告功能,给其它产品导流功能,以及“与产品主旨无关的功能”;

产品做减法,更多的是第四种。部分功能的附加是无奈之举,例如广告,这部分功能不是不应该砍,而是不能。能砍掉的更多的是“与产品主旨无关的功能”。那么,何谓“与产品主旨无关的功能”?为什么又要砍掉它?

数年以前,谷歌出了一款叫做iGoogle的工具,一时风靡。这款工具上,用户可以把自己需要的功能添加到一个页面上,包括自己的邮箱、日历、天气预报、记事本等等。在这个页面上,可以只登陆一次,做很多工具的事情,非常美好,中国包括百度网易等很多公司都做了类似工具,但逐渐销声匿迹了。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用户不习惯这样用系统,用户只希望在一个平台上满足自己的一个核心需求。去饭店就是去吃饭的,去电影院就是去看电影的,去图书馆就是为了借书的。正如同上百度就是为了搜索,上QQ就是为了通信,上人人就是想看看同学,从来没有一个平台能把所有用户需求都满足。

产品主旨的选择是非此即彼的,是人人就不能再是微博,是微博就不能再是微信。同样的功能,不同的细节与呈现方式,会使得产品的主旨并不一样。人人、微博、微信都有长短内容发布功能,都能跟用户建立关系,都能看到用户的发布信息,这些功能点很类似,但是其功能的细节不同,于是它们是不同产品,用户对于它们的定位与期待是不同的。

所以电影院不能再去添加饭店功能。当然,在电影院可以出售饮料与爆米花,因为满足的是用户“看电影时候的就餐需求”。饭店不能再去做电影院,但在饭店放一个电视往往也可以提高就餐者的体验,因为满足的是用户“就餐时的娱乐需求”。刻意的附着与悉心的附加,两者之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那么,是不是“附属功能”就越多越好呢?也不尽然。一个系统过多的“附属功能”,尤其是低质量“附属功能“的附着,也是一个灾难。产品功能都是消耗用户资源的,需要消耗用户的认知能力,需要让用户点击,需要消耗系统的位置。如果用户不用,或者用的太少,这些资源就白白浪费,浪费过大的时候,灾难就产生了,用户的将很难辨清产品主要功能,会看不懂系统,直接的恶果就是老用户的厌烦,新用户更是很难融入。

总体而言,产品功能不是越多越好,不是越多就越能够给予用户更高体验。让产品承载多少附属需求与附加需求,需要良好的掌控把握。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研发资源的有限。

既然产品功能消耗用户资源,那么如果产品消耗的资源不能大于给用户产生的价值,就没有意义,甚至是负分的。如果说一个八十分的产品,可以给用户创造八十分的价值,那么只有六十分的产品,可能并不能给用户创造六十分的价值,甚至不能给用户创造任何价值。

政绩导向的公司,非常容易做出太多附属产品,做五个六十分的产品,创造了三百分的政绩,把一个产品从六十分做到八十分,只创造了二十分的政绩。一方面,它们需要投入的资源可能是接近的。另一方面,一个八十分的产品为用户所创造的价值可能将远超过五个六十分的产品。我国的互联网公司总是处在一种浮躁的氛围,以及追求表面的做事方式下,这正是我所发微博想去批判的。正是将不该投入的资源节约下来,才能将应该做好的地方做好。有所为有所不为,产品如此,人生如此。

但是当政绩当头,这些问题Who他妈 Care呢。产品的问题往往反映公司的管理问题,所以当响马老师问“砍哪80%?”我无奈的回答:“跟老板关系差的,跟主流部门没有太大关系的,以及跟今年KPI指标无关的”。笔者无法给出“砍哪80%?”的答案,这个答案需要管理者自己去寻找。我也清楚的明白,它真的非常之难,远比写一篇短文陈述一个观点难得多。但还是想说一句:产品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不能让它逐步生长,勇敢的砍掉它,当然最好不要生。

来源:虎嗅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闭门造车式的加功能,就是在浪费研发的时间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