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设计产品

1 评论 4165 浏览 7 收藏 9 分钟

编辑导读:人类通过沟通传播和感受爱,在产品的世界里产品则是语言,产品的设计者和用户、用户和用户、商家和用户通过产品感受爱。本文作者将以《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来分析如何进行产品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爱是什么?

给妈妈送一束鲜花,请朋友吃一顿饭,给孕妇让座……也可能是揍不好好学习的孩子一顿,严厉训斥犯了错的下属……

对于爱,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又那么不同。像极了市面上众多的产品,它们都在尽力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问题,采用的设计方式又是各式各样:有些产品被广泛接受,有些却艰难的挣扎在生死线上,有些现在风光无限却注定没落,有些不为人知却注定伟大……也像极了我们。

我相信人都惧怕死亡,所以我们热爱生命,产品也害怕死亡,所以产品经理们想尽办法为产品续命或促进其成长。在人类社会爱是构建庞大人类社会的基础之一,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主张“爱”。基督教主张爱上帝、爱人如己,伊斯兰教也有类似的爱:爱真主、爱众生,佛教的爱则为慈悲,慈是与乐,悲是拔苦。反过来也正是因为爱,这些宗教才得以长期发展壮大。在产品的世界里融入了爱的产品才有机会持续发展壮大。

人类通过沟通传播和感受爱,在产品的世界里产品则是语言,产品的设计者和用户、用户和用户、商家和用户通过产品感受爱。疫情期间我隔离在家,陆续接到很多同学咨询就业和工作的事,突发奇想做个产品,于是就产生了第一版职培伴的设想,我心存善意并对产品充满期待,第一轮测试后用户反馈并不好,我一度很失望,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重新梳理了整件事,很多年轻人反应他们的简历没人看、面试过不了、工作领导不满意、不知道如何选择、不知道失败的原因、不知道如何达成目标、不知道如何成长,他们感到困惑、无助、迷茫,他们需要得到指点和帮助,最终得到成长,达成目标。我微信里有很多这样的年轻人,观察到的这个现象,感到这是个强需求,我们这些职场老炮的经验能给他们帮助,他们的很多困惑就是层窗户纸一点就透,基于这个想法我设计了产品模式,用户引导方式,用户闭环流程,以及后续的商业模式,并重新拾起丢掉10多年的代码,边学边写,希望这个产品可以再次实现我的创业梦。整件事的问题出在那?虽然一些具体细节出了问题,不过更重要的是我没有把爱融入到产品里。

一、聆听用户

我发现一部分年轻人在职业发展上的问题源自于选择,比如有些设计师并不适合做设计反而适合做项目管理,有些人一直要做产品但他更适合做平面设计,另一方面一些人在产品岗,他们务实、有计划,向协调管理型的产品发展会更好,却总纠结于自己欠缺分析推导能力,一些从事设计的人思维跳跃、自我且直觉,他们有机会在设计领域有所建树,却总纠结于和客户的沟通不畅的问题。

所以我想告诉他们我所看到的,但这个分析很消耗时间,所以我用小程序来替代人工分析,并简单给出了提升建议(因为没有大数据匹配)。

我截取一天的数据(下图),从漏斗数据上看,定制计划的转化0%,因为参与调查的人并不属于我前面提到的年轻人,而是作为一个娱乐化的测评游戏来用,我把产品推给了不需要的人,变成了干扰。就像给一个年轻人讲养生,为小朋友讲述人生哲理一样。更重要的是简单地测评不足以倾听用户的真实声音,用户也不会感受到被倾听,那必然造成给用户娱乐化的暗示,而测评本身又不那么娱乐化。所以好的产品需要倾听用户,培养产品的尊重与爱,使产品的参与者情意相通(共赢)

二、良好沟通

人们在听到批判时一般会申辩、退缩、反击。如果我告诉一个人你这样做是错的,应该换个方向,但他可能在这件事情上已经付出了很长时间的努力,并心存希望,他一定会申辩、退缩或者反击。

而我采用小程序测评的方式并非这件事最好的产品表达方式,用户使用后,不认真的一笑而过,认真的会申辩、退缩、反击,所以转化率很低。所以设计产品要考虑“表达方式”,1.接受现在产品“表达方式”的用户是谁?他们在哪?2.如何设计产品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

三、使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良好的倾听和沟通同样重要,都是表达爱的前提,然后就是把爱融入产品。最初计划做职培伴是出于善意,但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的过于长远,迫不及待想在产品中验证设想的模式,以至于最后呈现出来的产品大多是基于我自己的商业目的形成的,而让帮助年轻人成长这件事变得复杂、隐晦。我在前面的文章提过:学会闭嘴,待NB时自会有人帮你吹NB。想想“爱”也如此吧,把爱融入产品,也终会得到爱的回馈。

说了这么多像检讨一样,回到方法上,产品的理论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对于让产品融入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感受、需求、请求四步来分析:

从上表能看出,实际用户和设想用户有很大的沟通差异,源自于前面提到的聆听不足,产品表达不合理,以及在设计过程中过早验证整个商品模式造成的。这是一个基于高接受度沟通建立的产品验证模型,后续需要调整产品表达方式,可以基于实际用户调整,也可以基于设想用户调整,目的是促进两类用户达成一致。

作者:胡爷,职陪伴知识研习社发起人,公众号:zhipeiban

本文由 @胡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