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真实产品案例所引发的思考

10 评论 13337 浏览 121 收藏 9 分钟

当我们明确问题,在寻找解决方案,设计系统功能的时候,也绝对不能浅尝辄止,要学会去探索、去寻找更加完美的产品设计方案。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常讲要学会挖掘用户需求背后的问题实质,同样,当我们明确问题,在寻找解决方案,设计系统功能的时候,也绝对不能浅尝辄止,要学会去探索、去寻找更加完美的产品设计方案。

我目前在负责一个电商平台,最近遇到两个比较有意思的产品设计案例,自己从中也有一些思考,所以尝试总结成文,也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

案例一:领券条件

优惠券功能上线后不久,我们开始规划在前台做一个“领券中心”的功能,从而增加用户主动领券的方式和途径。当时运营提出需要支持针对“无可用券且下过单”和“无可用券且未下过单”两种特定人群的领券活动,需求背后的原因也比较清晰:希望通过领优惠券来刺激那些当前无可用券的用户下单,并且对于那些从未下过单的用户优惠力度会更大一些,因为这部分用户理论上会更难撬动一些。

需求明确之后,在当时的设计方案中,是增加了“领券条件”的字段,包含“无可用券且下过单”和“无可用券且未下过单”两个选项。功能上线后,基本上满足了运营人员的使用场景,也没有报出任何问题,貌似又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新功能。

领券条件1

可是在后面的复盘思考中,我发现了产品设计方案中的一些问题。我会觉得更好的方案应该是这样:首先对用户进行两个维度划分“当前是否有可用券”和“是否下过单”,然后在领券条件中增加相应的条件筛选。

领券条件2

对比一下两个方案,很明显能感觉的到第二个方案的逻辑更清晰,灵活性也更高。那为什么我在功能上线后才反思到这一点,而没有提前想到呢?有哪些地方可以总结需要提升的呢?我大致想了一下,应该有下面三点:

1. 虽然详细了解了需求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但是仍被束缚在了用户所提出的方案中。当运营人员提出“无可用券且下过单”的筛选条件时,这个方案下意识的就潜入到了自己脑海中,而没有从需求本质的原点出发,去探索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2. 产品设计的架构不够清晰独立。“无可用券且下过单”这很明显是一个“A&B”形式,也就是说A和B在最初始结构中完全是相互独立的,在某个特定的使用场景下,才需要做“与”的处理。而不应该把这个特定的使用场景作为产品设计方案中的基本逻辑点。

3. 缺乏全局的抽象设计意识。“是否有可用券”和“是否下过单”这两个条件或许当前只运用在领券的配置条件中,但是其本质上是对用户不同维度的划分,应该被理解成是用户人群的标签项,其所运用的场景不仅仅只包含领券条件,还可以拓展到更多的场景中。

有了以上反思总结之后,我对另外一个待做的功能随之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了挽回流失的用户,运营提出新需求:希望系统能够对超过N天未下单并且没有优惠券的用户自动发放优惠券。如果你对上面的总结有所感悟的话,应该也能想到一个更为合理一些的设计方案吧,我就不再展开讲述,留给你自己去思考。

案例二:领券时间

还有另外一个案例,同样是关于“领券中心”的功能。最开始的产品设计方案中,每个领券活动都需要设定一个活动时间段,即指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试水后,运营想到一个新的营销策略:固定周末领券,每次可领取的券完全一样,但是只能限定在活动时间内的周末领取。

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按照目前的配置规则完全能够实现,即创建多个活动,每个活动的时间是一个周末即可,但是操作会比较复杂。如果要在系统功能上加以支持,其实只需要对“活动时间”进行一些灵活性的调整即可。所以最开始的构思方案是增加一个勾选项“仅周末”,如果选中此项,则该领券活动只会在活动时间内的周末有效,如果未选中则是在活动时间内均有效。

活动时间

乍看起来,这个方案无论是在操作灵活性和技术实现难度上都还算比较简单,也满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可是如果继续深入思考,将问题抽象后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该需求的本质,其实是将原有一个连续的活动时间段,拆分成多个间断的活动时间段。如果是这样一个思路,我们能够支持的不应该仅仅是“周末活动”,也可能会存在“每周三活动”、“每月10号活动”等等。

与第一个设计案例中的“A&B”类似,“周末”只是一个特定的使用场景,而不应该是产品设计方案中最基本的一个逻辑结构。所以更合理的一个方案应该是允许用户选择多个间断的时间段,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可能最终选择出来的时间是12月份的所有周末,也可能是12月份的所有周三……

我们要明白用户往往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或者说用户只能明确当前所需要的使用场景(“A&B” 和“周末活动”),而无法断定以后可能存在的场景需求(“A|B”和“周三活动”等)。所以,我们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时,除了满足当前用户需求,还应该有更深入的思考,要努力找准功能逻辑中最基本的结构点,通过这个基本的结构点则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尽量保证产品设计方案的清晰结构,保证实现功能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以上,是我在实际的产品设计中遇到的一些案例,从中尝试总结出一些通用性的观点,但真正让我有所成长的是整个思考的过程。没有任何的方法论,能保障我们一直设计出完美的方案,只有形成自己一套成熟的思考路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才能向着完美的产品设计方案不断趋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 @刘鹏(微信公众号:pengideas )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领券条件:(无可用券&未下单 or 无可用券已下单)=无可用券
    跟有没有下过单有什么关系?
    如果要按有无下单区分优惠券金额的话,分为: 无可用券、有可用券,无可用券细分有下单、未下单,有下单分为 N天内下单,和N天外下单。
    感觉这个更关乎于逻辑。

    来自广东 回复
  2. 成熟的思考路径形成后,不断复盘总结思考,才能提升

    回复
  3. 有无下单的全部是什么鬼?

    回复
    1. 用户的标签,对用户进行的筛选

      来自广东 回复
    2. 全部用户啥

      回复
  4. 深有体会,写的非常好。

    回复
  5. 以案例的形式讲解对产品的认知更具化,容易让其他人产生共鸣,支持楼主发表更多亲身的案例!😉

    回复
  6. 用户说做什么是表象,我们要从表象看到内在的本质需求

    来自北京 回复
  7. 深有同感,追根溯源还是那句话,不能用户说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探知他深层的真实原因和其他延展的需求。产品经理在前期多花一点时间,再进一步,站高一点做设计,后面就会少了很多返工和迭代的工作量。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