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洞察 | 张小龙说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论商业模型与用户生活方式的供需价值
编辑导语:微信逐渐成为我们日常沟通与工作的必备工具之一,它的关键定位是“1个生活方式”。它能够成为1个生活方式,意味着它有着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和潜移默化形成的认知。本文就微信成为1个生活方式展开分析,一起来看看。
在《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中,yyds张小龙谈及微信关键定位:1个生活方式。
他还斩钉截铁的认为,微信是「时尚的」「生活方式」。
那,为什么不是1个通讯APP?不是1个社交APP?
首先,微信是一个时尚的产品,它是早已成为大众生活不可缺少的构成。如果你不用微信,你会被看成脱离时尚潮流的人——这是微信已经构建的生活方式。
其次,APP更像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但,张小龙对待微信,更像是倾力而为的「作品」——这是对象质的不同,产品是工具,作品是创造物。
微信完全成为1个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和潜移默化形成的认知。
通过张小龙的分享,让本人感触深刻的是:抽象用户的需求后,莫要仅当做产品能力来开发,更多要考虑的是,它如何满足顾客现有和可能有的需求,再能结合时尚趋势来,那这个作品就不会落伍,会成为人们的1个生活方式。
那怎么去理解3H:
- 如何成为作品?
- 如何变得时尚?
- 如何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微信不是产品、是作品——用心琢磨、精心雕刻
微信开发费用至少不下10个亿,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功能、每一个UI设计和新版本的文案,都是历经内部不断的讨论、脑暴、迭代的过程。
张小龙在《微信背后的产品观》提到,为了能够让UI设计师感受到新版封面设计的感受,亲自带着设计师坐上他的车听了1路的摇滚音乐,想要传递摇滚的精神。
每一处UI的设计都要求到最简单最简单,不要让用户陷入混乱,尽量让用户路径最短。
这样子的匠心,是令我钦佩的。
反观我们。进行一个新的产品策划时,为了快速拿到结果,实现的路径通常是,快速地吸取竞品、行业同类产品的经验,复制粘贴,拼凑成初版本的模样。
因为节奏,我们无法真正安静下来,去体验每一步的流程是否真的符合人的需求,符合最真实的用户行为,是最简单的用户操作。起码我常常会如此反思。
成功的作品,往往是精心雕刻的。
二、微信是抓住趋势的时尚单品
于我个人,通讯软件的选择为什么从QQ转为微信(那个时候我还在义务教育阶段)。
第一个原因,年轻人、上班族、明星偶像都开始在使用了!——他们是我的未来和喜欢对象
第二个原因,qq各种界面操作过于复杂,想要简单一点!——简约生活的趋势
第三个原因,陌生人交友——原来漂流瓶、摇一摇这么新鲜有趣,人的求新欲望
每个人,即每个用户,都有向美、向好的必趋性,那时候就开始觉得微信好时尚哦!
就像,日常生活我们最常选择的服装穿着来说,普罗大众的潮流,会看明星偶像时尚icon怎么穿。明星偶像怎么穿,会看高奢品牌怎么设计。高奢品牌的设计灵感和元素,往往来自于贵族、艺术的融合。
潮流是一种现象,时尚才是本质。时尚其中往往蕴藏着人的选择趋势。潮流可能是现代的、可能是复古的,但时尚是当代的。
三、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它带有标签熟悉
生活方式是一种标签,是一类人群的生活态度选择,它是不分时代、年纪、性别的时尚选择。
- 「极简的生活方式」,崇尚断舍离,尽量少的东西,乔布斯、扎克伯格,是这类人群的代表。
- 「科技的生活方式」,他们崇尚富有科技感的生活、喜欢很cool的感觉,特斯拉、苹果手机,都是这类人群的欢喜。
- 「佛系的生活方式」,他们不争不抢,相信尽人事则足以的生活态度,1988的peace&love表情包、“就这样吧”口头禅,是他们的表现。
- 「享受当下的生活方式」,他们会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消费,会去大众点评、小红书等种草平台获取经验,然后消费打卡。
为什么微信变成了1个生活方式,因为它代表「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 更快的通讯——邮件、信件的对比
- 更不打扰的联系方式——电话铃声的恐惧
- 更广泛的社交圈子——群的概念
- 更私密的社交空间——相比QQ和微博
四、怎么像微信一样,成为1个生活方式,或融入某种生活方式
- 迭代型:人的需求在变化,有的生活方式底层并没有改变,只是载体变了、形式变了。
- 整合型:需求的场景在不断的增加,当有人能提供包容性、复合性的需求满足解决方案的时候,他也成功了。
- 创新型:人潜在的需求被挖掘了,加上跨时代意义的产品,为大家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1. 迭代型:满足某些需求
无论是极简、复合、还是创造意义价值。
这里想说的是微信。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它的最核心能力还是社交。
如果我们用:不使用会怎么样?、是否渗透生活?这两个问题来衡量,它是否是一种生活方式,那微信无可置疑的,是。
当你的朋友告诉你,他不使用微信,你会觉得他是谁?长辈,他可能不需要与时代链接这么紧密,学习能力已经下降。没有网络。外国人。非常小的孩子。是这些答案吗?
如果它是一个年轻的人(起码心态上),你会认为不使用微信的人,也太out了吧!这样就可以推理出,微信是一个时尚的生活方式。
它甚至已经完全成为你与世界连接的重要桥梁。它可以让你和朋友聊天、视频、语音,还会让你通过朋友圈记录生活,通过公众号获取知识,通过小程序享受服务……太多,这都是微信带给你的生活方式。
2. 整合型:提供更加完善、更多场景的生活解决方案
无印良品没有创造什么,但是它给你提供了一类生活解决方案。让你变得简单。
1980年无印良品诞生于日本,主推服装、生活杂货、食品等各类优质商品。无印良品是指“没有名字的优良商品”。
从极致合理的生产工序中诞生的商品非常简洁,但就风格而言却并非极简主义。就如“空容器”一样。正因为其单纯、空白,所以那里才诞生了能够容纳所有人思想的终极的自由性。
3. 创新型:提供一个新的生活方式,你从来没想象到生活原来可以这样
苹果公司也是一个典型的生活方式品牌,它是一个数字生活提供者。
iPhone、iWatch、iPad、iMac、iCar、iCloud等等产品,完全充斥在你的生活当中,当你的手机密码可以一键互通、当你的信息可以一件传输的时候,你感受到的都是它为你提供的数字生活。
苹果的专卖店,是这个生活方式的现实体验中心。那里非常时尚、光亮、洁白,他们的科技成果都能用相同的形容词来归纳。如果你有一部MacBook、iPhone或者iPod,它们都会让你展现出干净、灵巧和迷人。这些产品的内部都有一个容易上手的操作系统。
写在最后!
PM对于产品的定位,决定最终的走向。
如果微信的定位是「通讯」APP,其或许早已被飞猪、钉钉等通讯方式取代。
如果苹果的定位是「手机」产品,那它的体验感受就不会成为其最强护城河。
巨头们已朝向「生活方式」形态,不再满足提供服务,而是为使用者贴上1个标签,让使用者成群,把他们聚类。
本文由 @In Nic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微信扩张的同时功能越来越多,体量也越来越大,是否与其一开始的定位有所冲突呢
人的生活不也是越来越复杂了吗?信息越来越多,渠道愈发丰富
媒介是人类的延伸
媒介是人的感觉器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