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功能定义到具体功能需求

2 评论 22008 浏览 57 收藏 13 分钟

编辑导语:如今,企业对产品的更新迭代已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解决其痛点了。那么,功能需求作为影响用户购买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产品设计师们该如何解决这一需求?作者以车机系统为例,分享如何将用户体验设计策略转化为功能需求。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如今,企业对于产品的创新和迭代已经能够很高程度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使用痛点。功能需求作为影响用户购买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设计师们通常以用户研究为基础展开,通过获取用户的评论和看法,而将用户不满意的功能或还未实现的功能提上产品开发的日志。

但对于复杂产品或用户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只能得到粗略的产品功能定义或设计策略,如何使其转化具体功能需求,且成为打动用户的卖点,是设计师和企业更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车企行业为背景,原因有几点:

  1. 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硬件软件整合的产品,其产品定义和功能需求都比其他产品更复杂、更多样化。
  2.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涌入,汽车的功能需求除了体现在硬件设置上,更体现在车企的车机系统上。
  3. 车机系统目前在市场上的用户需求过于局限在第三方应用和系统流畅性上,对于创新的体验需求难以洞察。

因此本文以车机系统为例,分享如何将整车产品定义或座舱的用户体验设计策略转化为车机功能需求,以及评估核心功能需求点。

虽然本文以车机系统为分析案例,其仍能为软件产品、尤其是智能硬件和软件关联使用的产品提供参考性,例如整屋智能家居的多产品定义到功能需求的转化;及软件大改版时体验亮点的提炼。

一、转化流程

根据在车企参与的多个项目经历,复盘并总结了从产品功能定义到核心功能列表输出的转化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功能定义聚类——功能优先级评估——核心&具体功能列表。

1. 产品功能定义

在汽车项目企划时,市场部给根据市场目前现有的产品功能和本次项目的技术支持条件,搜集到一份完整地、囊括了整车硬件和软件的功能定义清单,清单以车内部件为划分依据,功能项多达500+,各个部门都会根据这份清单来快速了解产品定义,但也仅限于此,庞大的功能项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产品的体验亮点、交互流程、甚至是具体的开发功能。

因此从产品功能定义到具体且核心的功能列表之间还需要展开一系列功能分析过程。

2. 功能聚类

说到聚类,很多设计师会自然联想到需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的聚类模型和聚类算法,因而望而却步,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辅助进行功能分类的过程,本文在下文分享两种定性化聚类的方法。

  • 调整KANO模型分类层次聚类
  • 利用用户体验地图框架聚类

定性化的聚类方法不仅可以使设计师更敏捷的对功能进行划分,也能帮助设计师更加深刻的站在用户的角度理解功能定义的详细语义。

例如“车内阅读灯”功能,仅靠功能定义的标签并不能得知该功能的使用场景和具体交互流程,这时就可以利用用户体验地图框架详细分析功能的体验逻辑。

即“当驾乘人员想要阅读或仔细查看物品时,可以在车机系统中通过快捷组件触控式打开阅读灯,且阅读灯具备聚焦照明技术。”

通过这两种定性聚类的方式,可以对繁杂的功能定义清单完成筛选和聚类。

  1. 筛选出和用户体验、尤其是和车机系统相关联的功能定义标签,迅速捕捉到产品所有的功能模块,并利用KANO模型判定功能模块的功能类型。
  2. 深入了解功能定义标签的语义涵义,并快速梳理用户在各阶段可能存在的体验亮点,以发掘产品的创新性。

3. 优先级评估

对产品功能定义进行聚类之后,我们可以内部问卷或实际用户问卷的方式,设计合理的问卷评估维度,计算问卷结果。这里通过两次内部问卷,第一次以改版的KANO问卷评估车机系统核心功能模块;第二次以主观赋权法评估具体功能语义

二、功能聚类

1. 功能模糊聚类

在拿到功能定义清单时,可以通过模糊功能聚类,对功能进行初步的筛选,筛选得到可供UX研究团队和HMI设计团队参考的功能模块清单。筛选维度可以是两个方面:

  1. 以现有车机系统功能模块为维度,对功能清单进行主观模糊筛选和分类
  2. 以产品属性为维度,例如“安全”“性能”“健康”“检测”等,找出同一属性的功能标签逐一归类

这里使用车机系统功能模块为维度,以某个车型为例,对535个产品功能定义进行模糊聚类,得到八个功能模块类别。其中“互联交互”是产品依托新技术,但车机暂无的功能模块。

通过对功能标签的快速模糊分类,可以看出该款车型的功能定义反映在车机OS系统上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车机OS对车辆的控制(车控模块)
  2. 通过设置座舱内的硬件状态,实现智能座舱的各种模式(智能座舱设置模块)
  3. 依托辅助驾驶技术的辅助驾驶功能(辅助驾驶设置模块)
  4. 依托新技术(HUD/融合地图)等的新导航功能(导航模块)
  5. 融入更多的第三方娱乐应用(三方应用)
  6. 新增关于感知、互联、反馈等新的交互形式,还需要在车机OS中体现

2. KANO模型分类层次聚类

已知产品定义涉及到多个功能模块,且每个功能模块下包含多个功能需求点,往往在开发中不能将全部功能都做到极致的用户体验,则需要找到最核心的功能模块使其成为产品亮点,通过借鉴KANO的产品功能分类思想,结合这款产品定义属于较为前瞻技术和创新体验的产品类别。

可以取用KANO模型的五类层次的需求分类中的前两类:期望型功能、兴奋型功能和规范型功能。并将问卷设计的五层维度调整为三层“超出想象”“有点意外”“理应如此”,在团队内部发放问卷。

最终“互联交互”和“智能座舱”是超乎想象的兴奋型功能,“导航”“感知”属于有点意外的期望型功能,其余则是规范型功能。且这里的理应如此更倾向于随着技术发展,人们逐渐认为这些功能应该顺势开发。因此在后续研究和设计上会聚焦于智能座舱和互联交互功能。

3. 用户体验地图聚类

通过以上,我们还是无法判断功能模块下的哪个功能需求真正影响用户的期望度以及如何实现用户体验创新,因此利用用户体验地图对详细的功能标签和语音进行聚类,可以得到用户在每个阶段存在的体验机会亮点。同时为下一个阶段:团队内部评估需求优先级,提供准备。

三、核心功能提炼

1. 主观赋权法

基于以上对产品功能定义的聚类,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 下阶段产品重点开发功能模块为“智能座舱”以及新的互联交互形式
  • 对用户用车的所有阶段,产品具备的所有体验点以及详细的功能需求及描述

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具体的功能需求点,进行主观赋权,这款车型则从1,技术创新性2,体验创新性3,开发可行性。三个维度评分,且根据业务和合作方的诉求,技术创新性全重占比40%,体验创新性和开发可行性各占比30%。同样的在团队内部中以问卷形式对所有功能需求点打分。

2. 车机功能需求列表

根据内部打分,可以评估出功能优先级,最终输出为具体的车机OS功能列表,且这份需求列表代表了该产品的核心功能,最能够体现产品的亮点。

四、结尾

当我们面对复杂的产品属性、庞大的产品功能定义时,可以多尝试聚类的方式,不断缩小和收敛产品功能需求的范围和优先级。尽管有时候我们无法通过一次问卷,或一次主观的分类就评估出最适合开发的功能。

但仍然可以合理的应用很少在该阶段使用上的工具,例如用户体验地图通常用来发掘体验机会点,我们就能利用该特点,一方面加深对用户的理解,一方面对杂乱五章的功能定义和语义涵义有更好的分类维度。

参考文献:

[1]. 姚海, 金烨与严隽琪, 产品功能需求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机械工程学报, 2010. 46(05): 第191-198页.

 

本文由 @小胡的用户体验日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感谢分享

    来自江苏 回复
  2. 说了一堆专业的词汇,感觉的好高大上的样子,说来说去就是罗列,归类

    来自新加坡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