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产品思维拆解钉钉群头像小创意大体验
编辑导读:前不久,钉钉上线了「群头像」功能,颇受用户的好评。钉钉的这个方案好在哪里?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本文作者从产品思维的角度,拆解钉钉群头像小创意大体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今天 8.26 钉钉手机端上线「群头像」功能,咱们同事们一玩就是半个小时,一个个设置,直夸牛批。到底牛批在哪里呢?
四勾以产品经理的视角来拆解该案例,说说自己的看法,本文核心内容如下:
- 通过群的用户场景来定位,用户找群时的痛点
- 用户以为的搜索找群更快,确实如此吗
- 钉钉的方案牛批在哪里
- 产品经理如何抽取项目价值的数据指标
- 微信和钉钉群的用户场景对比
- 微信为啥不这样搞呢
-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能学到什么
一、群头像有何用
1. 用户场景
仔细看了看四勾自己的钉钉聊天列表,群的个数要高于私聊的个数,主要有如下一些群:
- 长周期项目群:季度为单位的项目,置顶的基本都是这种
- 短周期项目群:周为单位的项目,信息频繁,自然被顶到聊天列表偏上的位置
- 各种会议群:开完会定好 TODO,后续 TODO 快速 close 基本就不用了
- 临时群:单点的临时事情拉的群,生命周期就更短了,可能就当天
那平时是怎么找到每个群的呢?
1)搜索
会议群和临时群通过搜索好理解,因为他们既不在「第一屏」也没有被置顶,应该是不好通过鼠标下滑来找。那置顶的长周期项目群和沟通频繁的短周期项目群也要通过搜索吗?应该很容易找到才对啊。
2. 用户痛点
我们先来看看钉钉电脑版聊天列表的展示效果:
顶部的两个群分别叫做:乐高项目运营组、乐高项目产品组,怎么区分谁是谁呢?先点第一个发现不是,再点第二个。
那如果再来两个,乐高项目周会、乐高项目月度复盘,要找一个群那就是撞运气,一个个点,前提是 4 个都同时置顶。那我不如直接搜索来得更快。
搜索真的来得更快吗?我们来拆解下用户操作步骤:
鼠标点击搜索框 》键盘敲「乐高」》鼠标点击乐高项目运营组,一共 3 步,够费劲的。
找群费劲,用户痛点出来了(搜索找群其实并不快,只是用户以为快)。
回到我们的话题「群头像有何用」?
给置顶的「乐高项目xx」加上不同的群头像,不就可以搞定了嘛,根据头像的识别就能直接找到,只需要一次点击。
群头像的作用:个性标识、快速辨认(这不是废话,谁不知道,好像是这么个理哈)。
那微信为何没有群头像呢?他们难道没想过吗,先抛出一个疑惑,后面四勾讲讲自己的理解。
二、中规中矩的方案
设置头像,那还不简单,这有什么好讨论的:进入相册 》选择图片 》裁剪图片 》保存
确实,中规中矩的方案,大家脑子里下意识浮现的应该就是这个方案。
这种方案会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乐高项目一共有 4 个群,要选择 4 张不同的照片。
- 翻了翻自己的相册,好像没啥特别适合做头像的照片
- 即便有,哪个照片对应哪个群呢?好纠结
- 总之,就一个小小的头像,让用户纠结和耗时,那我就懒得设置了
其二,已经每个群设置了不同头像,群里面的其他人记得住吗,或者说谁会去记呢?太麻烦,我还是通过「搜索来得更快」。
最终,设置的人懒得设置,使用的人懒得看,白瞎一场。
三、钉钉让人拍腿叫好的方案
1. 真心简单
我们先看看左边的效果,应该一次就找到群,没问题吧,不用再次搜索了吧。
接着看右边的设置头像:点击样式纯色/边框 》输入简称 》选择颜色,轻轻松松 3 步就搞定,不用担心相册没有合适的照片,不用纠结到底哪个图给哪个群,好开心哦。
2. 价值评估
咱是产品,咱要有「产品思维」,我们要有「产品闭环」,那这个小改动我们如何来评估它的价值呢?数据不会骗人,通过数据来验证呗。好,那数据指标是什么呢?
设置群头像人占比 = 设置过群头像人数 / 公司总人数
我们仔细推演推演,很多人设置了群头像,种种原因别人用不起来,比如说群简称取的很奇怪,还是通过搜索来找群呢,那设置了又有啥用了。
核心是,如何让用户快速找到群。原来我是通过搜索来找,现在群头像辨识度高,直接拖动鼠标点击一次。鼠标滑动我们技术层面是无法检测的,那我们怎么来抽取数据指标呢?
搜索进群占比减少:
搜索进群占比 = 先搜索再点击群进群人次 / 进群总人次 (进群不是被加入到一个群,是原来就在群里,想进去聊天)
那我们最后定下:设置群头像人占比是过程指标,搜索进群占比是结果指标。
四、微信场景是否适用
1. 用户场景
我们再来看看微信的群场景:
- 置顶的群:小朋友幼儿园群、家人群,就 2 个
- 保存在通讯录的群:同学群、朋友群
- 其它都叫做临时群
幼儿园群,担心重要信息漏掉,所以置顶
家人群,沟通频繁,比如晚上不回去吃饭了
保存在通讯录的群:群数量少,聊天非常低频、大概的群名能记住,也就意味着不常在聊天列表出现,只能通过搜索来找。
微信的特征和钉钉太不一样,钉钉一个会议十几个人,A 拉 B、B 拉 C,咱不能说找不到群了再创建个新群吧。而微信呢,群人数都比较少,找不到算了,再拉个新群就可以了。
2. 微信 VS 钉钉
TO 编辑:帮忙把上面的空表格删除,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删除
基于微信和钉钉群的特征迥异,在微信中做的价值远远要低于在钉钉中,但也不是不能做。
五、最后
拆解完这个案例,总结下来有几点收获:
思维定式:有些场景下我们需要有跨越思维定式的习惯,让自己跨出去,不要被「条件反射」所圈住。
场景不同价值迥异:别人做了什么用户反馈非常好,你抄过去并不一定能收到同样的效果,一定要「结合场景,深度思考」。
体验好坏和功能大小不是线性关系:钉钉的群头像研发工作量估计是产品半天,前端后端各一天,小小的投入收益颇丰,ROI 简直爆表。
本文由 @四勾 4J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希望还有更多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