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AI时代,设计师应如何重新定位和发挥价值?

0 评论 2644 浏览 0 收藏 13 分钟

编辑导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对话式交互为核心,将语言、语音、图像等技术结合的智能交互应用日益广泛。我们已置身于万物智能化社会演进中,如今,几乎所有应用程序都使用了AI。置身AI时代,设计师应如何重新定位和发挥价值?一起来文中看看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我们已置身于万物智能化社会演进中

人机交互的关系也在悄然变化

为了让大家更多理解这个年轻的话题

IXDC邀请了徐濛先生来大会与大家分享

面对AI时代的新型人机体验设计

01 用设计让人们享受科技的美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对话式交互为核心,将语言、语音、图像等技术结合的智能交互应用日益广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跨越语言、语音、图像等模态的智能人机交互,正重新定义着我们所理解的现实生活,我们已置身于万物智能化社会演进中,如今,几乎所有应用程序都使用了AI。

在过去不长的时间里,我们共同经历了:智能手机替代诺基亚、微信替代短信息、电子地图替代纸质地图、机器翻译替代人工翻译、智能诊断代替排队问诊…我们一次次为新产品而欣喜,又一次次从适应到习以为常。

技术的发展,正在革命性的改变人与机器交互的方式,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各式各样的产品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已知规律和惯有思维不断地被打破。这是科技的力量,也是产品体验设计的力量。

▲获得国际奖项

作为百度AI落地的重要场景产品,百度地图打造出各种AI技术结合“出行”与“信息”服务领域的创新体验,结合用户画像,提供更丰富、更精准的出行建议与内容,力求把数据转化为对日常出行有真切帮助的落地形态,让出行更美好。探索设计也得到了行业内的高度认可,荣获日本”G-MARK” Good Design Award 2020和中国”红星原创奖 2020″。

▲AI终端体验-帮助用户思考而非减少

2020年突发疫情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利用AI技术提供疫情相关服务设计,也是百度地图的历史使命。

在面向中国的疫情抗击过程中,百度地图结合疫情状况大数据,为政府与个人提供了基于地理位置的迁徙地图、人口流动分布热力图、疫情小区查询、生活便民地图、复工地图等一系列出行服务体验的解决方案。累计提供超22.4亿次使用。

02 疫情当前,AI设计如何传达温暖与关怀

医疗的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但是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医疗问题更为严峻,诸如老龄化问题加剧、医疗资源有限、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等。百度灵医智惠应用AI大数据能力,通过提供顺畅、友好的多端服务体验设计,连接院内院外场景,为医生和病患提供更加贴心的智能服务体验。

▲AI技术可感知-新的组织方式

院内可通过AI学习构建适合临床辅助诊断的体验流程,覆盖筛查、诊断、治疗等多环节,深度插入基层医院、医生,诊疗流程,根据医生工作状态时的核心诉求以及具体使用场景的实地考察,有效解决基层医生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的易误诊、漏诊的痛点,从根本上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水平&效率;

院外则基于AI数据分析及语音能力,定义全新多感官智能互动体验系统,分别从听觉/视觉/触控/距离/环境/等多层认知层面降低用户负荷,通过搭载智能硬件,为患者提供主动式的健康管理服务:智能诊断,在线数据分析,智能提醒服务,定期家庭医生连线复诊等功能,为病患提供更加智能且便捷的互动体验。

▲百度灵医智惠-登上北京日报专版

针对突发性疫情,快速建立智能交互体验解决方案,通过为中国公民免费开放“智能问诊系统”,有效缓解在线咨询平台的人力不足的压力,同时通过疫情状况统计的公布,能够让大众随时关注疫情走向,提升自我防范意识;患者也可以在家通过自我隔离得到更加专业的问答与智能化的诊断(包含常见问题解答、标准化预问诊路径、在线医生咨询辅助)有效减少人群交叉感染的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2020年百度翻译还推出多项防疫服务,在及时准确地向全球范围内共享疫情信息中发挥着作用。在网页端上线“生物医药”引擎,全网免费在线使用,为抗疫工作者翻译提速。针对疫情严峻地区进行多语种专业词汇翻译优化;通过多端向用户传播防疫译制视频,高效传递防疫经验。相信在未来,它将会在更多样的场景中与用户互动。

03 让机器拥有更有情感、更人格化的设计

人工智能是一个类生命的系统,可以从大量人类知识中汲取,系统规模化学习,有目的地推理,并与人类自然互动。让用户感受到系统的“真实”和“活力”,设计师需要对人们行为、生活场景和智能技术的有更深度理解。创建真正符合人们认知的体验,以确保AI驱动的产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我们所关心的其实一直都是人与机器、人与人、人与环境沟通的体验感受。这个过程,也在因技术的进步,而产生新的体验与设计对象。

给技术产品赋予人类的性格特征似乎已经成为趋势,被赋予的不同”人格”的机器所引发的话题也不尽相同。比如仿真机器人带来的恐慌,和大白的爆红。但事实是:即使有了深度学习的加持,现阶段的机器还远没有到达真正”智能体”的标准。既然如此,引发恐慌的究竟机器人的技术,还是它过强”人格”所触犯到的人类的存在感边界?

▲AI终端体验-共同进步,共建事物与个体的意义

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从心理学的角度,由于在外形设计的层面,若机器依旧停留在工具的外形纬度,人类下意识本能的判断也就将其归为了工具的类别;从发明的角度,被人类发明的机器/工具,除了本身具备特定的功能之外,还取决于被如何使用或如何定义。简单来说,同样一把剪刀,可以是工具也可以是凶器。计算机或是智能机器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将机器”人格”化的方向,不是赋予机器所谓独立的”人格”;而是让机器拥有更有情感、更人格化的设计,让人类和机器能够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交流甚至共鸣,能够更好的相互适应。

徐濛老师之前在IXDC国际体验设计大会深圳站中,曾以“面向未来的地图体验设计”这一题目演讲分享。将在IXDC2021大会分享百度在人机交互之间的用户体验案例经验与思考,探索如何将技术进行应用,从而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是一个类生命的系统,可以从大量人类知识中汲取,系统规模化学习,有目的地推理,并与人类自然互动。因此智能机器与人类之间的交互需要一种全新形式的用户体验设计,一种为人工智能量身定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这不仅仅是一个触点的设计,而是完整系统的设计流程。首先AI决策和交互的抽象化,要聚焦用户的理解和期望,这是建立信任的基础;而互动中,交互模型需具备随时调用任意层级的能力,在任意节点和用户心智去匹配,给用户及时的信息行动反馈。让用户感受到系统的“真实”和“活力”。设计师需要对人们行为、生活场景和智能技术的有更深度理解。

做为技术中台产品用户体验团队,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技术进行应用,从而创造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比如在地图的体验设计中,语音对话/A建模技术进一步放大出行导航用户的感知能力,帮助用户在复杂环境中更直观地认知世界,与世界更自然地互动;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智能推荐,产生顺应场景流动的信息流,帮助用户分析决策,释放用户脑力,提升出行效率。而AI赋能的办公平台如流,以智能的“流式”设计方式赋能企业全流程工作场景,实现沟通、协同和创新的互通互联,为企业打造行云流水般的智能工作体验。

我们生活在一个重新定位,令人兴奋的时代,人工智能仍然是一个年轻的话题,它将在未来几年中蓬勃发展。对于设计师,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我们需要改变调整传统设计方法,构造使我们能接近目标的设计方法和流程,创建真正符合人们认知的体验,以确保AI驱动的产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本文由 @Du Desig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