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无”之道(三)——结构篇

2 评论 7973 浏览 15 收藏 14 分钟

编辑导语:很多人不太了解产品的“无”之道,所以本篇文章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产品“无”之道的资源结构层,根据案例解答了构架应该如何在实际中去运用,推荐想要学习产品结构构建的群体阅读。

上次我的产品“无”之道讲到了能力范围层层。今天接着讲其在资源结构层内的应用。

一、资源结构层

到了资源结构层,就进入了产品设计的具体工作,分为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两个方面。

1. 信息架构

可见的就是网站的结构、页面的跳转、操作的流程等信息架构。

而更高阶的产品经理,则能够意识到产品的资源结构层是为业务(业务背后是用户需求,该逻辑不再重点说明)服务的,因此必须以满足业务流程为目标。那么如何更好的设计产品的信息架构呢?关键点就在于看不见的算法处理和数据流动。

为了更好解释算法和数据的重要性,我同样通过几个例子说明。

(1)案例1

以我之前设计的作业系统为例,仅在批改环节,就涉及到如下复杂的业务逻辑。

业务目标很简单,把学生提交的作业的作业题目通过人工智能或人工的方式批改。关键指标在于效率和正确率,鉴于人工智能批改的局限和难以避免的人工错误,因此增加了复核环节。

对于学生来说,系统需要提供查看作业记录的页面,并且按照合理的顺序(例如从晚到早)呈现出来,因此需要排序算法和作业数据。

学生在答题的时候,需要依次查看题目并作答,此时系统需要记录学生的答题行为(答题时长、连贯性等),以为学情分析提供数据,此时需要呈现题目数据,保存解答数据。

学生完成回答之后,需要首先要经过系统的自动批改。然而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自动批改,因此需要增加判断算法:高于批改预置的自动批改,否则分配给人工批改。而自动批改的时又增加了自动批改的结果数据。

分配给人工批改时,效率是个大问题。思考一下,如何让批改效率最大化?

一是要考虑时间问题,作业提交的高峰期在晚上。

二是要考虑题目分配的问题,按作业分配是不够合理的,而让一个运营人员一段时间主要批一道题,则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三是要考虑正确率问题,那么就需要把运营人员的批改正确率也和绩效挂钩。而此时又增加了人工批改的结果数据。

到了人工复核的环节,可以沿用批改时的思路。该环节又增加了复核数据。

依靠着对业务流程、算法和数据的全面分析,我短时间就从0到1搭建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作业批改系统,有力的支撑了前线的业务。

而在梳理整个流程时,尤其是新手产品经理,强烈建议使用泳道流程图,可以帮助你快速的梳理清楚自己的想法,也能够帮助别人理解整个业务流程。事实上,我曾经因为偷懒就不再画流程图,后来发现跟业务、开发、测试沟通时,大家往往不能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于是又把流程图捡了起来。

理解了“无”之道在资源结构层的应用,相信你通过训练,就能很好的去梳理、拆解业务流程,更合理的规划产品的信息架构。

为了帮助大家加深理解,我再随便找一些生活中的产品,使用“无”之道进行分析。

(2)案例2

先选择我从来没有涉足过的电商的搜索场景,来尝试进行分析。

首先是搜索页,我们来看为了让用户完成搜索功能,淘宝提供了哪些功能:

文字搜索框:核心功能。

算法:关键词匹配等搜索算法;数据:用户输入词条。

图片搜索:重要功能,增加了一种新的搜索纬度。

算法:图像检索算法;数据:用户输入的图片。

历史搜索:重要功能。

记录用户搜索历史,方便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搜索。

搜索发现:基于历史搜索的推荐功能。

算法:关键词匹配等算法;数据:历史搜索。

热搜:主动推荐功能,对于主动搜索用户作用不大,但是也可能培养用户新的搜索习惯

算法:话题热度排序;数据:整体用户行为。

当输入关键字之后,淘宝会弹出搜索推荐。从搜索结果来看,淘宝是综合了关键字和用户数据给出的推荐,既方便用户输入,也是创造新的商机。比如羽绒布的干洗剂、清洁剂等周边产品推荐。

算法:关键词推荐算法。

数据:搜索关键词+用户数据。

搜索结果页,则更是搜索业务中的最核心步骤。需要在该界面达成商家竞价排名和用户购买体验的最佳平衡状态。只考虑商家的需求,那么用户寻找适合商品的成本就会增加,降低用户体验;如果完全都按照用户的需求来做,那么电商的业务逻辑和商家的流量就难以保证。

用户在该页面的浏览数据将不断被记录,并用于搜索结果乃至更多功能的优化。

算法:商品推荐算法(商家竞价排名+用户数据)。

数据:商品数据、用户数据、用户行为数据。

因为缺乏电商经验和技术背景,相信我的分析只是管中窥豹,但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在一个简单的搜索场景背后,有着多么复杂、强大的算法和数据支撑。

(3)案例3

再选择一个内容编辑的场景来分析,以知乎为例:

  1. 在创作入口,可以看到问答和提问仍是知乎最核心的业务。
  2. 随着业务发展,又增加了视频、文章、直播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发布。
  3. 作为UGC社区,为了引导用户创作更多的内容,还提供了创作灵感的入口。
  4. 同时还提供了草稿箱的快捷入口,方便再次编辑。

点击回答问题和创作灵感是一样的,都是引导至问题列表。

问题列表是回答问题的核心流程,做的也是匹配答主和题主的匹配。影响答主回答意愿的关键因素是兴趣和回答曝光量,而影响题主提问热情的是是否有优质答主(答案)回答和问题曝光量。因此推给答主既要有已知兴趣,也要发掘更多潜在兴趣;既要有热门问题,也要有关注度较低或新问题。

算法:问题推荐算法。

数据:问题、用户数据、整体问题数据。

在编辑页面需要考虑编辑信息的各种类型,文字、图片、视频、链接、商品推等。当用户要退出的时候,需要确认是否要保存草稿,因此内容数据其实是分成当前内容和草稿。

算法:无。

数据:当前内容、草稿。

2. 交互设计

我认为在出现新的技术之前,交互设计上很难有大的突破了。因此建议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遵循设计原则就可以了。不然标新立异大概率会导致与用户的操作习惯不符,反而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但是我们可以聊一下什么是好的交互设计,以及交互设计的“无”之道。乔布斯为什么伟大?我认为不止因为他创立的苹果公司,或是推出了非常多用户体验极佳的产品,更多的是他重新定义了人与技术的沟通方式。

想想我们最早用的Windows电脑,科技含量很高,但是不好用。因为其代入了很多工程师思维,比如复杂的文件管理、复杂的软件安装和管理等。然而乔布斯认为,好的设计在于消弭技术感,而不在于展示技术。

我们可以看到苹果上集成了非常多的高科技,但是用户却没有感知。比如Touch ID的准确率、安全性、科技含量都非常高,但是苹果只是增加了一个实体的Touch ID,用户把手指放上去,然后自然的完成解锁、确认支付等操作。

交互设计背后的“无”在于人与工具的一种底层认知:工具是人类拓展自己能力的产物,可以视为人身体的延伸。

比如我们通过汽车作为双腿的延伸,可以走更远的路;我们把显微镜作为眼睛的延伸,可以看到更细微的世界;我们把手机当做眼耳嘴的延伸,我们可以看到、听到更多的信息,可以与远隔千里的人交流……

那么作为人体的延伸,就像我们的五官、四肢各种器官一样,自然的、感知不到的工具最让人舒服,也是交互设计追求的终极目标。现代交互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作为人与技术之间的桥梁,起到让技术成为符合人类习惯甚至是本能的工具。

说到了这里,我想聊一下对微信摇一摇的看法。微信摇一摇的功能本身,确实做的非常极致了,也为微信前期的扩张和微信支付的崛起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设计的本质上来说,它还不够好。

张小龙说摇一摇来自人最本能需求,但我认为有一层意思他没有提到或者不好说。

摇一摇在搜索附近的人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是求签,通过摇动签桶/手机,去寻找自己的缘分,是一种挺浪漫的设计。而摇一摇在抢红包中则像是摇色子,通过晃动骰盅/手机去博取金钱。

因此摇一摇本质还是通过摇动,引起人对缘分或金钱的欲望。所以大家用的时候很爽,但是一旦缺乏外界刺激,就不会想到摇一摇这个功能了。

二、总结

总结在资源结构层的“无”之道。

从信息架构上讲,业务(用户)需求决定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的实质为算法处理和数据加工,将业务流程做从页面、功能需求、算法和数据四个层面拆解,有利于我们设计出更符合业务要求的信息架构。
从交互设计上讲,好的交互设计的背后是人的习惯和本能,设计师要做的是让交互设计变得自然、感知不到。

 

本文由@一直产品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想要构建好框架也挺不容易的,好多知识要学啊

    回复
  2. 的确,做任何东西,做框架都是很必要的一步,对于产品架构也是如此,怎样把它给做的好的,也是尤为重要的。

    来自河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