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 B 端产品组件设计细节及经验分享(五)

0 评论 2675 浏览 5 收藏 7 分钟

编辑导语:什么样的组件才是美的?在设计组件时,组件状态、尺寸是不是越全越好?本文作者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本文源于读者和粉丝的相关提问,以及我前段时间在做 Ant Design 设计与运营工作中的经验沉淀和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

01 如何判断组件的美观性?

经常有同学问我:什么样的组件才是美的组件?或者怎样定义做出来的组件是美的?

其实“美”这个概念因人而异,很难被绝对化的定义。我总结出了四条设计规则,帮助大家作出判断。

1. 契合功能

“形式追随功能” 是包豪斯很早期的产品设计理念,同样也适用于交互设计。对于“美”的评判,需要特定环境和内容的加持。再好看的视觉表现,没有传达出确定的语言或呼应相关的功能,偏离了实际用途,都不能被称作“美”。

2. 自然舒适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面对大自然,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愉悦和放松。Ant Design 也在其设计价值观中指出,“美” 的交互,会从两个方面体现自然:

  1. 感知自然:界面设计中的布局、色彩、插画、图标等要素,应充分汲取自然界规律,从而降低用户认知成本,带来真实流畅的感受
  2. 行为自然:在与系统的互动中,设计师应充分理解用户、系统角色、任务目标间的关系,场景化组织系统功能和服务。帮助用户顺畅决策、减少操作阻碍,节约用户脑力和体力,让人机交互行为更自然。

3. 积极正向

“美”是具体事物包含的正向价值,应该使用正向的设计方法传播正向的能量和思想认知。危险的、具备侵略性的、不健康的设计表达都不能称之为美。

4. 与时俱进

“美”是社会意识形态在视觉层面的体现,是跟随着人类历史与文化发展而发生不断变化的。因此,是否符合当下流行趋势也可以构成一个对“美”的评判标准。

另外,我认为这四个判断标准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最基础的美,就是“契合功能”,在与功能完美匹配后,便可以追求 “自然舒适”,然后再去“积极正向” 的感染他人,最后是“与时俱进” 紧随时代大潮流和趋势不断的自我革新。这也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设计发展过程。

02 组件状态、尺寸是不是越全越好?

在做组件库时,你可能也会纠结这样的问题:一个组件要不要提供多个大小呢?如何判断一个组件是否需要做多种尺寸呢?组件库是不是越全越好呢?

1. 以「业务」为出发点

对于以上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业务或产品是否需要。对于大多数产品设计团队,在组件库搭建的初期,一定是以业务为主的,组件的设计应当是“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

当你的业务中对于一个组件有大、中、小尺寸的需求时,你再根据应用的场景做出组件并制定出相应的使用规则,也为时不晚。这样做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 做好的尺寸规定直接运用到业务中,有现成的验证场景
  • 节省时间,避免先做了一大堆的尺寸分类和说明,但却无处应用
  • 在设计师查找和使用组件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干扰。避免选项太多干扰使用

另外要注意,如果做了多种尺寸,你需要详细的规范每一种尺寸的使用场景,避免在实际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误用或混用。一句话,对于组件来说,并不是内容越全越好。“全”不等于“好用”,而且也会带来更多新问题。

2. 以「提效」为目的

对于业务级的组件设计系统,“大而全”不一定是好事,“专而精”有时会更高效。毕竟设计系统的根本目的就是降本提效,而非设计师们的炫耀设计价值的工具。

另外,“专而精” 也是另一个维度的 “全”。当我们通过对业务需求和属性的深入研究,将业务组件做的足够专业,也会从另一个维度对业务进行补充和赋能,从设计侧推动业务进行体验优化,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

既然一切都以提效为目的,那什么样的内容可以被做成组件、要做出几种状态或尺寸、组件的使用规范要写到什么颗粒度,这些就都可以由业务设计师根据业务需求,自行制定标准了。

3. 以「能力输出」为重点

对于业务组件设计系统,组件库并不是核心,而是更强调通过一系列的机制,训练和培养业务设计师们进行统一的能力输出,包括组件设计和应用能力、协调和沟通能力、组件库检测和管理能力等等。

业务可能会千变万化,但只要团队整体的设计能力具备统一水准,工作流程规范,就能够用最短的时间,保证最基础的设计质量,还可以不断推陈出新,为业务注入更多设计价值。

 

本文由@ 元尧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