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品上瘾机制

苏苏
5 评论 3695 浏览 39 收藏 10 分钟

编辑导语:在这个时代,“注意力”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如何争夺用户的注意力,使用户长期投入到该产品上,最终让用户“上瘾”呢?本文作者总结了一个让用户对产品上瘾的模型,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果有人问你,这个时代什么东西最珍贵?什么东西最稀缺?

对于产品经理来讲,答案只有一个:注意力。

注意力是一种稀缺有限的资源,用户的时间就这么多,各种产品都在拼命呼唤用户。使用微信,微博的时间较长,使用其他产品的机会和时间就会相对较小。因此,怎么争夺用户的注意力,将注意力培养成一种用户习惯,使其长期投入到该产品上,最终让用户“上瘾”,是每个做产品的人都要思考的事情。

为什么让用户对产品产生依赖,并成为一种使用习惯这么重要呢?因为可以提升用户的终身价值,方便企业后期调整产品价格或增值策略(如腾讯爱奇艺视频的会员,超前点播,你懂的),扩大自己的用户群,这种依赖就是产品的竞争力。

最近重读了一本书《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作者通过对上千家公司观察评测,总结出一个让用户对产品上瘾的模型,读完非常有感触。

01 触发

吸引用户,让用户有使用产品的欲望。例如网页上大大的,明显的“免费试用”按钮,诱导我们点进去。

那么怎么触发用户的欲望呢?欲望的源头是情感的缺失,因此依赖某个产品,必然是某种情感的需要。探索用户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隐藏的情感诉求,比如孤独,恐惧,自卑等等,通过追根究底的why(不断问自己为什么),会让我们找到答案。

例如得到产品,使用这款产品的用户都是对自我提升有急切渴求,为什么这么急切?是怕自己被时代,被职场,被他所在的圈子抛弃。因此怕,恐惧,焦虑就是用户身上最强大的触发点。在产品设计上,减轻用户的焦虑就是核心目标。

得到是怎么做的呢?就是不断输出与用户强需求相关的内容,不断给用户灌输学它,学它(有点像李佳琦直播时的买它,买它,买它,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课程听的最多的2个字就是“边界”,打破边界,拓宽边界,边界唤醒了每个希望提升的个体。似乎学了就能进步一样,学了就不会被圈子抛弃,但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用户的焦虑。

02 行动

行动是让用户开始使用产品。行动的产生机制,一是动机,二是能力。动机能让用户有足够的愿望使用产品,能力是让用户轻松驾驭产品。举个例子,一个人出门想要网约叫车,这是动机,他又刚好有智能手机,会操作app,这就是能力。

在产品设计初期,我们应该先考虑能力,先服务好满足需求又有能力的人群,因为增强用户的使用动机往往费时间又费钱。例如滴滴出行,主要就是服务会使用手机网上叫车的用户群。其实有些老年人也有使用该服务的动机,但他们不会在手机上操作,甚至不怎么会用手机。

那么滴滴的设计核心是什么呢?叫车的业务流程简单明了,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让用户能轻松驾驭,这就是先考虑能力。而对于老年人呢,推出代叫功能,只需要换乘车人,年轻人就能为长辈叫到一辆车。滴滴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去做个叫车详细指南,让不熟悉app的老年人最终学会叫车,其实也没必要,这就是后考虑动机。

03 多变的奖赏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通过完成某些任务不断给用户奖励,让用户产生成就感或满足感,而这些情绪又会刺激用户产生更多的行为。

例如知乎的成就徽章,回答10个问题就能拿到“知无不言”徽章,还能设置随身带徽章,被其他人看到,这种被看见,让用户产生身份上的满足感。为了延续这种满足,甚至获取更大的满足,他就会不断使用产品,不断完成系统给予的任务,最终沉浸在产品里,这就是“投入”。可见设计一套循序渐进的奖赏机制有多么重要。

04 投入

鼓励用户对产品投入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时间和精力。比如使用一个笔记类产品一段时间后,所存储的资料不舍得丢弃或迁移成本比较大,就会一直使用这个产品,甚至为此付费。例如我一直在用的有道云笔记,已经成为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还是以知乎为例,鼓励用户生产内容,如提问,回答问题,发表想法,设置对内容的评论,点赞,收藏等。如果用户回答了一个问题,就会记挂是否有人给他评论,点赞,收藏,那他必然会不断打开知乎去看。哎,有人点赞了,又会不定期去看是否点赞数有所增加。

得到别人的正向反馈越多,用户会越倾向于生产更多的内容,然后得到更多的反馈。如此循环往复,用户就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产品里,越发离不开它。同时生产的内容越多,增强了平台的内容丰富性,又会留住那些只在网站浏览内容的用户。

再举个例子,宜家。宜家的家具是让用户自己动手组装,让用户投入体力劳动,好处就是用户对自己组装的家具有一种非理性的喜爱,会觉得自己赋予了家具更大的价值。毕竟每个人都喜欢放大自己的付出,高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就好像自己做的饭永远是最好吃的。自然,最终用户大概率会为自己的劳动成果买单。

05 如何应用

那么,以上四种模型怎么应用到自己的产品工作中呢?

通过数据分析,了解用户是谁,用户的喜好,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从而确定用户是否有强烈的动机和能力使用产品。

观察用户的行为轨迹。最终找到用户的行为模式,确定哪些行为对培养忠实用户重要,这样才能改进产品体验来鼓励用户行为。

基于以上改进产品,将注意力集中到产品身上,想办法推动用户变成忠实用户。

  • 尝试渠道更新:自己在拓展某一地区的用户有局限,可找在当地有资源的代理,让他们帮忙拓展用户,利润分成。
  • 内容变更:上新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 功能去除或增强:对产品功能做出调整,让产品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梁宁老师的增长思维30讲,有一讲的内容也讲到上瘾机制,不过里面的关键词叫设计增强回路,目标是让用户越用越不愿意放弃。比如keep上的数据记录就是它的增强回路,用户不愿意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数据就像记忆的载体一样。

因此产品不仅要做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交付核心价值,还要做以增长为中心的模式设计。

以上这些,相信对我们做产品会有一些启发。

 

作者:echo,微信公众号:echo产品漫谈,多读书,多思考,让心慢下来,感受世界。

本文由 @echo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说起上瘾机制感觉抖音在这一点做的是真的好,让人欲罢不能

    来自河北 回复
  2. 产品不仅要做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交付核心价值,还要做以增长为中心的模式设计。

    来自云南 回复
  3. 内容、福利也是影响用户上瘾的关键因素,APP产品也是刚需

    来自江苏 回复
  4. 抖音就像是罂粟,永远刷不够,还有短视频,看不完的

    来自江苏 回复
  5. 奖励激励还是很重要的,要是有奖励做什么我感觉我还能更坚持一些

    来自云南 回复
专题
1229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发票是财务中必不可少的物品,那发票系统该如何设计呢?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发票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18973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评论区应该如何设计?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评论区设计思路。
专题
49243人已学习14篇文章
产品经理往往会承担一定的项目管理职能,那么该如何做好项目管理呢?
专题
12710人已学习14篇文章
现在,不少企业和行业都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征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字化营销策略。
专题
1246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所谓SOP,即标准作业程序,指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于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SOP创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