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平台做游戏直播的思考
编辑导语:现如今直播盛行,似乎哪哪都有人在做直播,但有没有人考虑过,在社交平台做游戏直播呢?这篇文章作者详细分析了在社交平台做直播的全程思路,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朋友问我之前在做些什么。说得比较多,也说得比较散。先说一下半年前只做了半年的事吧,做个记录。
如有雷同,那就是我编的。
一、Why
在社交平台做游戏直播,乍一听确实是一件较难理解的事,但如果尝试从社交解题则会容易的多。
社交关系,可以粗略划分为:陌生人、半熟人、熟人。一般的社交平台会选择一种关系作为核心,当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然后往其他的类型渗透。
在社交平台上从陌生人发展为熟人,一般会经过几个阶段:发现关系、建立关系、稳固关系以及沉淀关系。
发现关系对应的是匹配,建立关系前需要经过破冰,在稳固关系、沉淀关系时,则是聊天、语音及其他一切能够增进了解、感情的行为。
理解了社交关系、阶段以及行为,大抵能够理解为什么社交平台要往直播这么一个全新的方向去探索了。无非是某个行为的增长达到了瓶颈,所以要往其他的领域、环节去拓展,而这个拓展能够对社交平台有增益。
在增长常遇见的2个词是新增和召回。
新增看的是规模和增速,新增乏力要么是目标用户已经渗透得差不多了,而成为目标用户的人却没有变多。需要召回说明用户流失了,但能召回的是还属于这个平台的用户,当他不属于这里的时候就召不回了。
这里可以带入人口老龄化的例子,年轻人在变老,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却没有变多。即使有了些新一代的年轻人,但他们喜欢的也不再是老一代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了。
摘一段是小红书的首席产品官chaos的话,辅助理解。
那就是作为一个城市,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场所,让一些人因为一些原因来到这里,留在这里,在这里倾听别人的声音,偶尔也表达自己的声音,然后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自然地融入了这个城市,这个场所。
未来可能会继续留守,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原因再去到下一个城市,有些人会在未来的某些时刻回到这个家乡,而有些人则再也不会回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番城市中正在发生的场景,是不是和我们的社区是一样的。
——chaos,公众号:职人社小红书首席产品官:社区即城市的终极幻想
每个人每个阶段都会结识不同的朋友,每个人又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很难有一个社交app,让你认识到不同类型、阶段能够认识的朋友,也很难有一个社区,能够是同时覆盖知乎、小红书、虎扑的人群。时空的偏差没办法逆转,价值观也没办法兼容,所以也只能够陪伴你走一段路。
而增长受限,流失的人也召不回,人均使用的时长也逐步被其他的软件占用。即使不进攻也需要做防守,那能否尝试着放大原有的池子呢,让还留在这里的用户能够用得更久、更开心。
而直播是一个能够提升用户使用时长的产品,寄希望它能够提升社交平台中看直播用户的人均使用时长、次留率,如果这个模式行得通那就是渗透率的问题了。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结成关系链、稳固关系链就更好了,而营收的话就属于惊喜了。
二、How
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做?在社交平台做游戏直播和直播平台做游戏直播的差异点是什么?能够从哪些地方发力?
个人认为,在社交平台做直播的优势在于流量和分发。
在成熟的社交平台冷启动,意味着流量不用担心,只是转化率、渗透率的问题。而在分发层面,直播平台一般是沿着推荐分发,但社交平台额外拥有社交关系链和泛直播场景,前者的示例是视频号会有好友赞过这类的红点,后者的示例是Soul基于社交做的各类直播间。
关于内容部分,在直播平台里,主播就意味着流量,大主播换平台了,也会带着一票观众离开。但当时面临的局势是,头部主播已经被竞品垄断,我们没有稳定的合作公会,也没有资源签下头部主播。
所谓低价内容的策略,是想要在敌人不在地方打败敌人。希望能把内容低买高卖,做更高的ROI。
这里有3个方面:
1)成熟直播平台的腰尾部主播价格低
成熟的平台的秩序和阶层固化,新人没有足够多的机会。很多时候不是新人不行,而是新人很难再获取资源了。如果说新的平台能够挖掘财富,则能够从中筛选慕名而来的潜力主播,并签下相对低价的合同。
2)UGC的内容价格低
社交平台的用户天然就在创造着UGC内容,UGC创作的牵引是相对容易的。虽然说UGC内容大多的质量都很低,但只要基数够大,是否能够孵化成功呢?
3)社交平台能够用资源换版权
做一个总结:自带流量、内容ROI更高、有丰富、高质的分发场景。
三、What
上两节,介绍了背景和策略,这一个环节就是具体怎么做了,万丈高楼平地起。
直播的生态相对复杂一些,一般的产品是B2C or B2B,再多一些是B2B2C。
而直播则类似B2B2B2C,平台管理公会,公会招募主播,主播又面向用户。但平台也存在没有公会、没有主播的拉流内容,例如赛事、演唱会这一类内容,这种情况平台就直接面向用户了。
介绍完这里的角色,加上运营同学,围绕着直播的路径,架构大概就能画出来了。
在这里也浅画一张图,实际会比这里更加的复杂。
逻辑也比较简单:
- 主播:能够入驻->能够直播->有人看->有人互动->有人给钱->我能提现
- 用户:能找到这个平台->有内容看->内容好看->能认识妹子/大神
公会、主播追求工作时能够高效、稳定,有更多、更高质量的流量并且能赚更多的钱。用户追求内容好看、好玩及一切能满足他需要的能力,可能是女主播露脸、大神主播带我上分,更简单点的就是这个主播打的不错、唠的也还行。
而运营追求一切能提升直播间指标,例如进房、观看、留存和营收的能力。
制定了策略,梳理了产品的架构,其实一个直播平台该做啥也就了解的差不多了,只是在不断地找MVP、权衡优先级,用有限的资源做最关键的事情。
最后就简单分享一些值得提的点吧。
1)做长期有益的事情
刚接手直播平台时感觉很像个demo,1个H5页面用着7-8年前的UI,甚至没有自己的主播和版权。
每个环节基本都需要重新做,配合着内容引入的节奏,建设公会、主播、直播间等各式各样的能力。但其实每个版本都会硬塞一点点基建、体验优化类的需求,例如直播间的原生化、横屏的观播体验、数据的通用化上报等。
还有一些是吃力不讨好中台接入、合规改造,是如果退让一些,就不可能排上的重要不紧急需求。
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是每个版本还是满足一下自己的私心,一些对体验的自我追求,不然就太麻木了。另外也是就是平时也经常麻烦中台、安全合规的同学,还是应该相互支持。
到了第3个月的时候,说下个月有一个大IP版权资源,本来以为根本接不住。但实际盘下来除了要额外研发活动,其他的部分只要修修补补就可以了。
当时号称单直播间PCU会到一个平台PCU都没有达到的数字,量级上升,对性能和安全要求更大了。之前那些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积累,却帮助我们释放了精力能够去死磕性能和安全。
例如说做了直播间原生化,才能比较低成本的承接大流量;例如说弹幕都接入了合规审核,才有办法在吞吐弹幕的时候基于性能去做丢弃、掩码之类的加工。
2)做创造共同价值的事情
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是不是听着还是挺美好的,但一个团队上百号人,不太可能在述职时说我做了ABCD的基建或者体验优化吧?做的功能再难那还是功能,而我们要想的是怎么能把功能转化成收益。
①大IP版权资源
在上一小节提到的大IP资源,其实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前文我有说过,在社交平台做直播:自带流量、有丰富且优质的分发场景。
但实际上却是社交平台小小的游戏直播,为什么要给你流量?在推进执行的时候,不是一句老板层面沟通过就结束了。
所以当时的策略还是把蛋糕做大、卷入更多的资源。所以我们不会说游戏直播要做一个大事件,而是整个社交平台要一起来做一件厉害的事。而这件事不仅能搞好这场直播,还能够体现社交平台的价值。
一次谈不拢,就再多谈几次,只要对方有一点资源那都是我们的机会,每次失败就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没有为对方找到更好的理由。
例如说落到纸面上的性能和安全需求,大概也就是15个tapd,但这种一听就没啥意义了,要各方配合改造其实挺麻烦的,就算答应配合了如果后续处理不好,也很容易变成一次性的生意。
但如果把这15个tapd产生的背景、涉及的模块、经过的合规审核流程以及最终输出的性能、安全能力一起打包成大事件安全SOP,那价值就提升了好几倍。
用这样类似的角度去保障项目能够顺利推行,来满足各方的利益。所以可能有的时候未必是做的需求垃圾,可能是看的角度浅薄。
②UGC直播工具
第二个例子是《对UGC游戏直播的理解》有介绍到的UGC直播工具。
这个直播能力使用了游戏内的数据上报,经过云端还原画面,再将画面推流至直播间。对比旧的录制屏幕,上传屏幕画面推流至直播间,对用户的硬件、网络的成本降低了非常的多。
但对用户而言,这种成本的降低对他是没有感知的,他并不会因为成本的降低而去使用。
而世界的能量总是守衡的,用户的成本低了,意味着平台的成本高了。耗费高成本的创新是没有意义的。
能否像上1小节说的做更多即是创新又共赢的事呢?对这个能力的解析是利用数据还原画面,那意味着数据和画面还原能力标准化了。
从数据标准化的角度,除了操作数据那当然还会有装备数据,所以也能够很顺畅的获取到主播的出装铭文,也能基于主播的操作做AI解说,还能够给赛事做实时的盘面数据。
而画面生成的标准化,除了基于回放能力做高光时刻的打点,还能够把主播的高光时刻传入短视频产品,进一步的还能生成普通用户的高光战报,提升短视频产品的内容数量和播放数量,也提高游戏中心的活跃率。
你看,一个能力只要你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只要你愿意去推进、沟通,也能够找到很多愿意为你埋单的人。
产品,似乎也不止是策划。
四、最后
这些正确的废话其实也不难,做出来其实就比什么都好了,毕竟起点却是有些太低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地基就关闭,浅做了半年也有很多片面的观点,也欢迎朋友们多聊聊。
那就下一期见吧。
#专栏作家#
Wise,微信公众号:Becomewiser,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腾讯产品经理,专注于精细化运营、用户数据体系建设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游戏直播受众还是挺广的,社交平台中就是需要游戏啥的虚拟世界来推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