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思维:无意识设计

7 评论 51038 浏览 71 收藏 25 分钟

潜意识下代表着的就是人潜在的需求和习惯,只有深入挖掘到人的这部分隐形需求,设计出的产品才能深入人心。

老罗在锤子手机M1发布会上,推荐了一本书《深泽直人》。对于深泽直人本人,之前只知道他是日本很有名的产品设计大师,曾经设计了无印良品Muji的壁挂式CD播放器。这次完全是出于为老罗的情怀买单,在双十一的时候拍下了这本书,也是基于这个机缘,才开始了解到深泽直人最为人称道的“无意识设计”。

这款大家最熟悉不过的音乐播放器是深泽直人为无印良品设计的,它融入了儿时的回忆,小的时候电灯和电扇都是拉线的,让你看到的第一眼就知道该怎么去启动播放器,用拉线线代替开关。这个设计曾获日本国家优秀设计奖和德国 IF 设计金奖。

一、无意识设计是什么?

无意识,是指人对自身或外在环境变化无觉知的现象。佛洛依德曾将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指那些能为人所意识到、并能够把握到的感知;而潜意识则是不能为人所完全认知到的部分。表面上看,人的行为都是主动的、有目的性的,但实际上潜意识才是人精神和行为的主宰。

设计师在设计产品过程中,除通过对产品功能、结构等客观条件的把握和分析,运用一定设计原则进行最优化设计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艺术设计的特征,而这部分是我们无法用明确的设计原则来解释和说明的,它更多地涉及到设计师创作过程中对人性潜意识的感知。而人性的潜意识是极其复杂的,它受到多种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人的先天特性、原生家庭、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等。

二、如何进行无意识设计?

1、感官

研究发现,决定是否注意并储存感官信息的是大脑中的海马区,海马区喜欢鲜明跳跃的信息,所以响亮的声音、绚丽的色彩、粗糙的表面,要比柔弱的声音、素淡的色彩和光滑的表面更引人注意。比如说:要表现与速度相关类似感觉时,在产品造型上采用流线型的设计,往往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速度感。而咖啡厅和家居设计中的光线一般偏暖色调,让人能感受到放松和惬意。因而,有效地增加感官刺激能使人们体验更加鲜明,产品更容易被感知,从而促进产品与人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 视觉

视觉捕捉产品的颜色、外形、大小等客观情况,产生包括体积、重量和构成等有关物理特征的印象。所见是我们对物品产生一定的主观印象,黄金贵重的外表、钢铁结实的功效、邏钢精密的形象……所有这些理解都源于视觉,并形成体验的一部分。

伞的案例

深泽直人举过这样一个有趣的例子,他说如果要设计一个伞架的话,只要在离玄关墙壁十五厘米的水泥地上挖出一条宽八毫米,深五毫米的小沟就可以了。想放伞的人,肯定会用伞的尖端去寻找这个小沟的位置。当伞的尖端进入这条小沟后,伞就可以很整齐、自然地靠在墙上了。这虽然是一个下意识领域的行为,但却能够起到把所有的伞整齐排列的作用。

整个过程是在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指导下的行为,但却实现了人潜藏于意识之下的心理欲求,人也凭借自身的行为解决了现实中的困境。

圆环茶包

例如这个茶包上的赤褐色圆环,近似于足够浓的茶色,虽然大家不知道圆环的含义是什么,但是大多数人在泡茶时,都会情不自禁等到茶色渐变成圆环的颜色才喝。人和很多群居的动物一样,在自然环境中为了防范外敌的攻击,当周围的同类都发生一致的行为时,他们的本能会尽快地做出反应,跟着群体一致行动。这种寻求“一致性”的生存本能,逐渐成为人类潜意识深处的一部分。

果汁包装

这款饮料包装,不仅从外形上,一眼就能让用户感知到饮料的原味,包装的外壳使用的也是和果皮相似的材质,饮料摸上去是毛茸茸,拿在手上仿佛就是拿着猕猴桃的实物。将水果和包装联系起来,盒子外型就是果皮的饮料盒,天然地让你想摸一下,或者有拉开的冲动。从视觉到触觉刺激着顾客的感官,让饮料显得更加新鲜和生动。

充满张力的海绵长椅Cloud

这是深泽直人为B&B公司设计的沙发,名叫Cloud。因为它微妙张力的宽大表面,就像从飞机上俯视的云海,它有着微弱的阴影以及非常柔软的渐变光。沙发垫偏厚,呈片状,框架上突出的部分有一个受自重而自然下垂的形状,就像一个挂在晾衣绳上的垫子;垫子自然下垂的四角在表面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这种感觉很好,它使你想向后靠进去。从宽敞、单一、不可分割的表面散发出来的张力,就是这个软质长椅的本质。

牛奶盒与栏杆扶手

牛奶盒方形的底部和栏杆扶手的方形正好一致。仿佛丢弃牛奶盒的人在丢弃的一瞬间,他的手被磁铁吸引到了这个地方一样。人们喜欢姜他们看到的东西和周围环境都联系再一起,或一致、或互补,他们内在的潜意识无不在追求着这一种整体的内在协调。

  • 听觉(音色、音调、大小、急缓)

产品通过听觉与用户沟通,这是一种其他感觉不能替代的方式。正常的声音能传递一种安全感,像转锁时令人放心的咔擦声,还有冰箱的嗡嗡声,打印机的沙沙声等。产品的声音也传递了一种提示性的功能,比如开水壶发出的哔哔声,就提示水烧开了。对于声音给产品带来的影响在汽车上可能最为明显。

宝马声效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刊登过一篇名为《声音是豪华轿车的前沿》的文章,讲述了豪华汽车行业为了追求卓越而对声学工程的开发利用。像宝马的发动机会发出赛车式的咆哮声;同时他们经过几个月的测试,消除了摆动的挡风玻璃雨刷发出的声音;并且他们还在研究可以发音的方向灯。这些细微之处或许就是宝马能给人带来无与伦比驾驶体验的原因所在。

  • 触觉(软硬、热冷、轻重、材质粗糙还是平滑)

触觉也有助于人们形成形象和主观感受,产品设计中触觉语言的使用也可带来体验的价值。通过触觉,我们可以传递关于产品价值的细微信息:或凹凸不平的沧桑,或坚硬冰冷的冷峻,或顺滑丝绸的高雅。

对触觉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材料。材料的变迁代表着时代的更替,同时也引领着设计潮流。从风靡一时的镀金的铜材到亚光铝合金材料,高雅的材质替代了冷峻的外表,以靓丽视感与柔和触感为特征的材质动摇了硬质材料主宰的天下。日本著名的设计师黑川雅之曾经在他的设计创意中,退出了一系列大量采用新型塑胶材料制作的产品,从办公用品到门把手、开关等,有数百种产品。这些产品表面犹如人体肌肤般细腻柔和的触感给人以怡人的感性体验。

黑川雅之的塑胶迷你时钟

例如,在服装设计上逐渐偏好天然纤维的面料,或是崇尚以身体感受为中心的自然设计风格。这正是为满足人们苛求与自然相融合的心理而产生的体验设计的一种表现。

鹅卵石办公座椅

深泽直人打造的这款鹅卵石座椅。石头的形状,石头的质感,犹如将整个“石头”搬进了室内。放弃一切矫饰,只保留石头最基本的元素,座椅如石头般的岿然不动让人犹如置身于大自然中,充满了日本哲学的平和心境。

盲道

人和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稳定的,当一些新的东西出现时,它就会创建一种全新的关系。在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人们,一边玩手机一边在盲道上行走。盲道最初的设计是用来提醒视力障碍的人避免太靠近站台的边缘,但是他们现在更多地被用来协助普通人通勤。而我们脚底下曾休眠了的记忆,则成了可以辅助我们“盲走”的传感器。

  • 嗅觉和味觉(酸甜苦辣咸、香臭、清单油腻、新鲜过期)

据研究,嗅觉给人带来的印象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是最久的。然而不是所有的产品都会发出气味,但如果能将气味融入到体验设计中,那么它一定会为产品增加无穷的乐趣。

飞越地平线的青草味

在上海迪士尼中最热门的项目就是“飞越地平线”,全程270° 3D裸眼,带领游客俯览全世界20多个不同国家的特色景观,当你穿梭到非洲大草原上时,看着象群奔跑带动着草叶的摇动,甚至此时你可以嗅到青草的芳香。这个香味是游乐园在旁边释放的青草素,味道和新鲜的草叶一样。这也许就是让游客即使排两个小时的队,也不愿错过的原因吧。

2、历史文化风俗

不同的地域、国家、民族,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共同体。任何人在观察世界时,往往都会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和历史背景,所以,当一件产品结合了特定的文化符号或社会现象时,往往能召唤出对方的个人情感、文化感受、历史文化共鸣等深层体验,引发观众有关社会意义的深刻思考。

“大地”浴盆

这款名为“大地”的浴盆灵感来源于邦迪阿米尔湖,它位于阿富汗和印度的交界处,海拔大概在299米左右,被称为“青金石蓝”。而作为户外的温泉浴,水并不是从浴盆的龙头水中流入的,而是热水自然涌进并汇入凹坑。为了让人们体验到这种独特的体验,深泽直人并没有给浴盆设计金属水龙头,而是让热水涌进凹坑的浴盆之中,每次看到热水涌出,你都能感受到邦迪米尔湖的独特景象,他是一种自然的奢华。而如果你去过那个地方,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则是更为升华的。

3、记忆和习惯

特定的元素和场景能够唤醒潜意识,而行为习惯是潜意识最大的表现之一,重复操作即形成习惯,看到门我们会去推;看到按钮我们会去按,这些都是潜意识作用下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在交互过程中,激发用户潜意识的行为习惯有两种方式:

其一,是让交互符合用户固有的、本身的行为习惯;例如条件反射,当你看到柠檬的时候,自然就会分泌唾液。其二,

是通过不断地增加重复的模式培养用户的习惯,增加对产品的熟悉和依赖感。比如说学自行车,当你刚开始学习骑车时,会刻意去记住某个动作、让身体保持平衡,但是当你已经习惯了骑车这件事,无需任何思考你就可以让车跟随着你的想法而走,心理学上称之为“肌肉记忆”。

Twelve手表

这款名为Twelve的手表是深泽直人为三宅一生打造的。表盘被设计成12边形,形成12个顶点,正好代替了手表的12个时间刻度。由于这个原因,十二边形的想法在最小的改动下得以实现。为了达到效果,指针被加粗到了极限,品牌也被设置在圆柱形的表壳上。而周围三个圆条则分别代表星期、日期和秒针。当时间为10号、周四时,指针的整体看上去就像一个悲伤的表情,很有意思。

角落的垃圾桶

如果经常留意房间里的墙角,你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不自觉的将垃圾堆积在这些不起眼的墙角,打扫起来又很不方便。深泽直人将垃圾桶和墙角联系起来,垃圾筒的一角做得正好可以贴合墙角,也并不尖锐,放在墙角既能固定又很和谐。并且根据格式塔定理,将物体放在视觉的边角,也最有利于被用户所发现。即使你将纸屑扔到墙角上,纸屑也能被墙面反弹到垃圾桶,就像投篮充满了乐趣。

原木椅子

路边看起来像树墩或断木的椅子,人们会想都不想就坐上去,这款胶合板打造的原木长椅设计,还原森林中倒下的树木和木桩,最原始的功能性,让人和自然通过长椅又产生了链接。

4、场景和环境

在美国的工作经历,让深泽直人重新审视了日式设计风格的实质,他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在日本,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比物体本身更重要,物体是一种和谐的一部分,我开始停止构想仅仅是有趣的外形设计,而去考虑物体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时的核心关注点:设计师在为用户做设计时,需思考物品之间的关联性,并把注意力更多放在产品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上。

带有圆盘的灯

将灯和钥匙联系起来,一进门就要放下钥匙和打开灯,为什么它们不该是天然结合起来的呢?深泽直人设计的这款台灯底座是个托盘,每当你下班回家,把钥匙往托盘里一扔灯就会自动亮起来,拿出钥匙灯也就关上了。

伞的凹槽

这把伞也是深泽直人知名作品之一,其实它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仅仅是在手柄上设计了一个凹槽。不知道你会不会也有习惯带长柄伞出门,在等车或等人站着时把重物挂在上面,这个细节就是为了它服务。

四边形卷纸

纸管是四边形的卫生卷纸,不仅可以节省储存空间,还能因为阻力造成的不便控制用纸数量,节约能源。

电饭锅

这台电饭锅的特别之处在于其锅盖上方设置了一个搁置饭勺的支架。其设计创意来源于我们很多人在煲饭时,往往因烹调的过程中无处放饭勺而忙得手忙脚乱。这时,“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搁置饭勺”便成了潜在于意识之下且不易被发现的“隐性需求”,而这个支架的设置就可以改善这一状况。最近很流行的一个词“场景化设计”,无非就是将人们在生活中相互联系的且习惯性的场景结合在一起,减少用户的思考。比如:微信截图后,系统会自动提示你是否转发截图。

Sleek汤匙

意大利工业设计师阿奇勒·卡斯提里欧尼(Achille Castiglioni)所设计的美乃滋匙“Sleek”创意就很巧妙。初看时,这件作品其貌不扬,汤匙的形状很像断掉的汤匙,形状怪异。设计师并没有丰富产品的功能或在形式上追求卓越的艺术欣赏性。然而,用户只有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也许才能靠自身真切的行动体验来感受到设计师的匠心所在:汤匙一侧的扁平设计刚好吻合“外在环境”的需要(也即是容器瓶的滚圆的造型),从而可以用来挖起瓶内的残留物,而且不用时也可稳稳地放置于平面之上。在该设计中,设计师通过留心观察人们生活中下意识的思维倾向——刮拭瓶中的残留物,从而重新发现了产品设计中的细节,将人不自觉的下意识的举动进行了有意识的设计,化解人在真实生活环境中不易觉察的难题。

脱手立安全电熨斗

2007年,东菱小家电主打产品新宝电器生产设计了“脱手立安全电熨斗EC1655”,这件设计产品荣获了由中国创新设计委员会颁发的2007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其显著的专利特点是: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由于杠杆原理,人手离开熨斗后,熨斗会自动向后翘起,从而避免熨斗长时间接触衣物而使其受损。这件作品的创新之处在于对人惯性行为的贴心考量,从而改善传统电熨斗由于人不自觉的下意识行为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充分体现了现代工业设计中的人文关怀。观其整体,貌似平淡,却巧妙地融合了一种不易察觉的理性之美,是富有人情味的设计。产品不仅更新了外在的形式功能,也为该厂家的设计品牌增加了无形的附加价值。

深泽直人的“无意识设计”之所以这么让人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它符合了用户的生理需求,更多的是它与用户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这种共鸣就源于消费者的潜意识。而潜意识下代表着的就是人潜在的需求和习惯,只有深入挖掘到人的这部分隐形需求,设计出的产品才能深入人心。

推荐阅读:《深泽直人》、《设计心理学》

 

本文由 @生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hello,潜意识四要素的出处是哪本书呀

    来自上海 回复
  2. 很棒很棒的一篇文章

    来自浙江 回复
  3. 之前对客户潜意识需求的理解可能始终停留在表面上,通过这篇文章,突然明朗了很多。潜意识需求的挖掘需要处处联系环境、联系生活

    来自浙江 回复
  4. 有兴趣的朋友,我也推荐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

    来自四川 回复
  5. 感谢关注 😳

    来自浙江 回复
  6. :mrgreen:

    来自浙江 回复
  7. 从产品的使用场景出发,通过设计引导用户执行你预期想要的流程。
    这篇文章确实很赞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