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中台9个死?彻底让你搞懂中台系列(1)

13 评论 12273 浏览 82 收藏 12 分钟

中台这一概念,在近几年在国内大热,不少企业接连开始组织架构的调整,意图建设中台。但建设中台,并非这么容易,可能投了不少钱,最后也没有什么水花,那么中台为什么难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给出了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01 中台到底是什么?

狭义上来讲:我们知道前台是一个个面向用户的可视化操作界面。

后台是包含代码、中间件、数据库等一系列框架代码集。

后台搭建完,前台就会展现出来,一个闭环就形成了。

那什么是中台?顾名思义中台其实就是在夹在前台和后台之间的一个东西。

那为啥前后台已经能形成闭环了还需要中台?

大家一定听过一个被讲了很多次的故事:阿里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发现,随着业务线的快速增加,一开始只有一个1688,后来出现了淘宝、阿里妈妈、支付宝、咸鱼、口碑等等大量的内部项目。

每个项目都需要开发一个所谓的前后台闭环,阿里内部100个业务,就得搞至少100个闭环,1个闭环算他50个人的开发测试团队,大业务线还不止,就得5000个员工,这在以人员成本为最大成本的互联网公司,简直是要命。

当然成本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效率,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阶段,效率是生命线,你比别人上线晚、迭代晚,可能就玩不过人家了。

所以只能拼命堆人做,与时间赛跑。

虽然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抵不过几个问题啊:

  1. 那会很多项目都是通过市场测出来能不能成的,失败率很高,很可能跑不出来,这样这个团队怎么办,调到其他部门?流动性太高,团队成本也打水漂了
  2. 很多项目的重复性很高,其中的很多模块都可以通用,每次都重新做一遍成本太高了
  3. 如果每次都要从0开发,哪怕堆人搞,其实响应效率也很低,一般一个从0启动的项目打底1个月起上线

于是马云大腿一拍,搞中台,中台能全部解决上面的问题,还能大大降低成本。

怎么搞呢?

就是把一些通用性很高的模块,抽出来,作为公共库的一个个“能力”,然后A业务需要这个了,来拿一下直接用,B业务需要那个了,来拿一下直接用。

大家一定会说,很像开放平台啊!对,本质上其实就是个对内的开放平台。

于是每个新业务就不需要那么多研发人员了,通用的模块就不用重新开发了,在既有的中台能力库上做功能,对业务的响应效率也会高出一个层次。

这么一想,中台简直是一个大杀器啊!

于是阿里就大刀阔斧的开始搞中台建设,花了几年时间,终于陆续建成了。

这期间,随着阿里的如日中天,江湖上吹中台的声音到处都是,管他大公司、小公司、做业务、还是做平台,做全品类,还是做垂直,都是在鼓吹应该要做中台。

不少公司投入了好多钱,也没做出个什么水花来。甚至阻力重重,推到一半就推不下去了。

然而后来阿里又亲自“推倒”了自己的中台计划,把中台的服务能力拆分的更小。

一时间唱衰中台的声音又此起彼伏。

02 中台为什么难做?

归根到底,看似预期很强大的中台建设,存在以下巨大的难点。

1、中台对人的要求太高

搭建中台的产品技术,必须高度了解业务,你想业务A的人只要了解业务A,业务B的人只要了解业务B,中台的人既得了解业务A,也得了解业务B,100条业务线,得了解100条,甚至他要比A更懂A,不然咋抽象对吧

这其中涉及到多个环节:

1)看的准?

你得看的准这个业务是怎么在跑得,他的核心流程是怎么样的,他的功能模块有哪些、具体包含了哪些功能?其中哪些模块适合被抽出来?

随便举个例子,很多东西都会伪装,都会变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盲盒功能,你觉得这个盲盒是什么东西?不会真抽象一个叫盲盒的能力吧?那你就完蛋了

过两天来了一个大转盘需求,你去资源池里找了一圈,发现刚做的盲盒能力根本用不了??

算了,再做一个大转盘吧。

看到这里,大部分小伙伴已经看出来了,盲盒本质上不就是抽奖么,这两个理应是“一样的东西”,大盘转的需求,“盲盒”的能力理应能被使用啊。

本质上它们都等同于“抽奖”。

2)抽的对?

看准后,就要抽的对,抽的对包含几层意思。

i、边界清晰

边界清晰有多重要?不清,是要命的!直接决定了中台的失败。

你到底抽到什么程度?

还是盲盒的例子,盲盒活动的整个业务链路,涉及到了用户、支付、订单、抽奖。

你难道把这些都抽出来了?还是只抽抽奖那部分?

抽的太多,中台就太厚,你让业务干嘛;抽的太少,中台就太薄,失去了意义。

ii、模块的能力合理拆分

既然我们觉得把抽奖 抽出来,那么抽出来,怎么变成一种可灵活调用的能力?

如果拆的好,那么能满足很多额外的场景需求。

哪天来了个新需求是:直接积分兑换奖品。

用抽奖其实是可以满足的,比如你把抽奖分成3块:【抽奖资金获取抽奖资格】、【抽奖核心算法】、【中奖后用中奖券兑换奖品】

那么积分兑换奖品,是不是就可以使用3)的能力?

积分和中奖券,本质上都属于一种虚拟资产,是不是能力就通用了?

iii、如何权衡

中台也面临需求越来越复杂的情况,比如抽奖的时候直接开奖,也有抽奖后某一时间一起开奖;比如算法策略是大家一起开奖,还是部分用户可以优先开奖;比如是必中,还是可不中等等。

这些多样性,在业务的发展中一定会越来越复杂。

和普通产品迭代一样,中台也得不断强化和迭代能力,不然就满足不了业务需求了。

就好比你做了可以直接开奖的能力,结果另一条业务线抛过来一个一起开奖的需求,完犊子了,又满足不了。

所以和普通的业务迭代一样,中台的需求,也面临大量决策问题。

依然需要有效甄别真需求,还是伪需求,需求优先级怎么样,重要或是紧急,最后判断出来该不该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做了价值大不大等等。

2、中台的协同成本很高

中台的协同成本高,这个很好理解,毕竟原来只要前台和后台配合就能完成的事,硬生生的插了一层,变成了3方配合才能完成,难度直接增加50%。配合开发难度PLUS,相应的迭代和找问题的难度也PLUS了

尤其是中台搭建初期能力还不完善的时候,人家根本不想用你,但又碍于公司战略,不得不用你。就变成了一种非市场机制下被迫的行为。

所以中台早期是很难的,中台人也是比较惨的,因为他必须要服务好每个业务线的前后台团队 ,而不是单一的一个需求方。

这种协同复杂度,是几何级的上升,我给你们举个例子:

还是拿抽奖,比如A需要有一起开奖的需要,B要算法是随机中奖算法,C要必中。

而且大家都很急,要求尽快上线,A要求5天后,B要求7天,C要求8天内给到。

这个时候,不单单是判断需求应该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了?

还面临着复杂的项目管理问题,资源怎么安排,来保证ABC三方都能满意,结果开发一评估,发现A能在5日内给到,B、C怎么赶时间都不能在7、8天内给到。

于是吭哧吭哧去找B、C商量,能不能缓一缓,结果BC不同意,于是只能考虑优先排BC的需求,再找A去商量,想把A的需求后置,A当然不同意啊,凭什么我要给BC让路,噼里啪啦一顿沟通……大家都不妥协,于是只能向上反馈,要更多的资源。

这其中,也有因为协调不好,有些业务线撇开中台,自己去做了,因为等着误了业务发展,业务始终是第一考虑。

这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场景,解决方式也只是举了一个例子,但是管中窥豹,可以看出中台在服务多业务线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协作成本和难度。

中台从广义上来讲:从业务中来,又到业务中去。

做的好的中台对业务一定是有帮助的,但确实因为其难度很大,真正做的好的公司少之又少。

本文由 @ 华叔产品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么说中台就像是半成品库。比如客户A想吃炸鱼,客户B想吃红烧鱼,客户C想吃溜鱼段,那后台就负责在指定时间提供对应品种和大小的鱼(养鱼、捕鱼或买鱼、运输),中台负责给鱼去鳞、去内脏、清洗、腌制,暂存到冰柜(半成品库),前台根据客户需要,去除腌制好的鱼直接烹饪、上菜。所以,半成品库里应该存放什么品种的鱼、多少斤的鱼分别存放多条、如何包装保鲜、如何分类分层摆放,是中台(冰柜/半成品库)要重点考虑的事情。

    来自辽宁 回复
  2. 暂时了解一下~

    来自江苏 回复
  3. 确实太难了

    来自中国 回复
    1. 行业标杆阿里对于中台也是一直在调整策略,更别说小厂了

      来自浙江 回复
  4. 讲的很透彻,奈何决策者根本看不到,他们跟需求方一样,只管提需求,做不到下属无能

    来自辽宁 回复
  5. 我们公司好像就是搞了很多年的中台,最后好像中台看起来搞的挺完善,但是前台产品属实拉胯。。

    来自北京 回复
    1. 中台的完善,不是衡量价值的指标,本质上如果对业务没有足够的帮助,前台产品拉垮,中台的价值也就没法体现出来

      来自浙江 回复
    2. 实话

      来自广东 回复
  6. 关注订阅号【华叔的产品私塾】,跟着产品总监学产品

    来自浙江 回复
  7. 中台需要业务趋同,能力要求极高,大部分公司搞中台就是自己搞自己。

    来自江苏 回复
    1. 一部分没想清楚就赶潮流,一部分资源不够,一部分没有没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力。。。。各种死因吧

      来自浙江 回复
  8. 一般小厂都做不了中台 这部分人很少 但很贵

    来自上海 回复
    1. 会中台的人,基本都属于产品行业的偏高阶的群体了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