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HDC2022华为开发者大会的鸿蒙世界,看中台建设思路

0 评论 3184 浏览 5 收藏 12 分钟

前几天,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HDC 2022)提出了鸿蒙世界概念,“用一个系统,打通数字世界底座”的理想对其他互联网产品也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本文作者以此为例,提出了一些中台建设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11月4日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HDC 2022)提出了鸿蒙世界概念,并公布了华为鸿蒙系统最新公布的用户数已经到达3.2亿。

但是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在我看来鸿蒙生态在本次HDC 2022展现出来的“惊喜度”,远不止于此。

01 鸿蒙世界发布

在本次发布会中亮点频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用一个系统,打通数字世界底座”的鸿蒙理想。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华为构筑了以分布式、AI、原子化、音视频、隐私和安全框架等领先技术组成的“鸿蒙底座”,由超过3万个API共同组成的“鸿蒙砖块”,以及包括方舟编译器、ArkTS开发语言、APPGallery Connect等全链路自研“鸿蒙工具”,这三者共同构成了鸿蒙世界的概念。

对于开发者来说,鸿蒙生态的“创造力”优势已经非常突出:仅用一种开发语言,即可打造跨系统、跨终端的创新应用;仅需一次开发,即可完成多端部署,尤其是覆盖华为海量的智慧全场景终端体系;仅需同一代码,即可实现包括应用、负一屏、原子化服务面向用户的跨屏流转与高效触达。

具体而言在发布会上举了一个微博的案例:

微博COO、新浪移动CEO王巍本届在HDC上表示,鸿蒙生态给合作伙伴与开发者带来创新价值非常显著。

以微博自己开发过程为例:基于FA(Feature Ability)开发成本很低,鸿蒙系统不仅支持手机、手表,车机等多终端在同一代码工程里共享同一套鸿蒙SDK开发,同时,鸿蒙原子化服务和鸿蒙应用也可共享同一代码,这让开发就像“搭建积木”一样简单。

微博甚至将“热搜”等不同版块按照“积木”的形式分别上架华为应用市场,既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和难度,又解决了微博APP长期迭代更新后很难避免的“臃肿”难题。目前,微博已经和正在开发上架的鸿蒙原子化服务卡片超过25个。按照王巍所说:“最快的FA开发,1人1天即可完成,非常高效”。

除此之外,鸿蒙的原子化服务+分布式技术也改变了应用形态、分发方式和用户访问习惯。如今用户即可以点击鸿蒙终端上的卡片就可以看到自己根据偏好“自由定制”化的微博“热搜”、“短视频”等内容,也可以将相关服务卡片添加到系统桌面或者手机负一屏,还可以将其直接流转到华为手表、鸿蒙智能座舱等全场景设备之上。

02 从鸿蒙设计思维看中台建设

看完了热闹我们来具体围观一下鸿蒙设计背后的产品逻辑。

首先我们来看发布会中的这段话:

“华为构筑了以分布式、AI、原子化、音视频、隐私和安全框架等领先技术组成的“鸿蒙底座”,由超过3万个API共同组成的“鸿蒙砖块”,以及包括方舟编译器、ArkTS开发语言、APPGallery Connect等完整的全链路自研“鸿蒙工具”。”

这段话读完大家觉不觉的有点眼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提到了三个工具:鸿蒙底座、鸿蒙砖块、鸿蒙工具,如果我们结构化梳理下也就是这样的三层结构:

本质来说这三者都是在给前台用户(APP服务商)提供支撑,只不过在这里根据提供能力的分类细化为三类:

  1. 基础能力;
  2. 靠近业务泛基础能力;
  3. 工具。

但是本质都是由中台将能力进行标准化,随后提供给前台应用,如果我们用中台架构来理解下就像下面的示意图一样:

可以看到这两者完全可以匹配!这里我再给大家展示一个标准中台的能力全景图。

本图摘录自《中台产品经理宝典》一书

怎么样是不是与前面的鸿蒙世界大图有些许神似?

接下来我们再具体来看在“鸿蒙中台”中所描述的前台应用场景:

“如果说鸿蒙底座相当于根基,那基于根基上打造的应用与服务 API 和鸿蒙智联 API 就是搭建生态的砖块,开发者们可以用这些砖块高效建造形态各异的数字大厦,应用与服务 API 覆盖了地图、搜索、账号、支付等各领域的能力,而鸿蒙智联则涵盖了碰一碰、虚拟化等各种连接能力,这些砖块式的 API 目的是让开发者拥有更全面的开发空间,效率更高。”

如果我们换成中台设计描述:“通过中台能力调用,如调用日志服务+订单服务+商品服务,可以让各前台业务快速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业务应用。”

聊完了鸿蒙世界的概念,我们再来具体看一个“鸿蒙中台”的能力设计示例,首先还是看看发布会上的一段话:

“鸿蒙生态的“创造力”优势已经非常突出:仅用一种开发语言,即可打造跨系统、跨终端的创新应用;仅需一次开发,即可完成多端部署,尤其是覆盖华为海量的智慧全场景终端体系;仅需同一代码,即可实现包括应用、负一屏、原子化服务面向用户的跨屏流转与高效触达。”

这里的仅需一次开发设计思路本质来说就是将其中每个业务应用标准化,随后在不同终端应用中由鸿蒙系统来实现终端适配。

也就是将传统的对不同终端,如仅以屏幕差异为例,10寸PAD大屏幕,13寸车机屏幕之间的适配进行统一管理,提供一个标准服务。让各业务应用只需要专注于业务实现逻辑即可,从而实现了一次解耦。

怎么样,看到这种问题解耦的思路是不是和中台设计的核心理念有点像?没错在中台中设计思路也是如此:我们将可公共化的标准处理能力收口至中台中,并在中台中进行统一管理,让前台业务专注于各种业务场景的管理。

而在统一终端后,“鸿蒙中台”还可以通过鸿蒙系统实现各个应用的内容分发,也就是通过整理系统的不同入口,实现应用的服务曝光让用户可以使用,可以发现,这无疑对唤起APP使用,让用户进入某APP有巨大助力。

例如你在本地应用搜索时,不仅仅能搜索应用名称还能直接搜索具体业务比如交话费,此时不仅仅解决了用户的需求,还可以直接将拥有该能力的应用进行曝光,让用户可以直接进入该应用,在当前拉新,留存费用高昂的今天,有这样的设计,堪称用户与APP服务商的双赢。

那么在这其中其实就是标准化企业内部的入口,并收编进中台能力中进行汇总,这其实也是中台设计中最复杂的一步,需要整合不同领域。但是整理完后一旦形成标准化能力,我们就可以看到这实现的威力,可以看到鸿蒙可以提供包括负一屏、桌面、小艺建议、小艺语音、智慧搜索等超过 30 个分发入口,最大程度完成分发和触达。

这对于一家APP服务商来说无疑诱惑是巨大的。

我们来总结下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在中台设计中:

  • 中台服务划分为三个层级:企业级能力(基础),领域级能力(贴合业务),插件(工具);
  • 设计中台能力:必须要进行标准化基础服务,从而为前台提供全局的能力支撑。

专栏作家

三爷,微信公众号:三爷茶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中台产品经理宝典》作者,原万达高级产品、MBA特约讲师、独立创业者,现叮咚买菜B端产品线负责人,拥有多款集团项目从零到一经验并带领实现商业化布局。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