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与设计,B端设计思考

林影落
2 评论 6498 浏览 38 收藏 13 分钟
🔗 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是能够准确发现和满足用户需求,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并协调资源推动落地,创造商业价值

不同的人会因某些事物而产生多种多样的情绪,而在做设计时也需要注重设计能给人们带来哪些情绪。对此,本文从情绪是什么、情绪和设计有什么关系等四个方面做了分析,推荐对产品设计感兴趣的小伙伴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情绪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稍微查阅一下网络,就知道情绪的定义实在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答案。丹尼尔·戈尔曼说,情绪的含义,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已经辩论了一百多年。现在看来,这个辩论可能还会继续一百年。

情绪与设计,B端设计思考

从进化学来说,情绪是神经的反应,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和繁衍。情绪的词源来源于拉丁文的行动,本质上是一种内在驱使力。

传统观点认为,人类有六种基本情绪,喜悦、愤怒、悲哀,惊讶、恐惧和厌恶。也有研究认为人类的基本情绪并不是6种,比如罗伯特·普拉奇克的情绪轮将基本情绪分成了8种,多了期待和信任。以及从人的面部表情研究里得到的结果,认为人的基本情绪只有四种喜怒哀惧,少了惊讶和厌恶。

二、情绪和设计有什么关系呢?

可以说,情绪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属性,是有生理性质,不受理智控制,是自发反应的。对于设计来说,就好像是用户的底层设置。

整体来说,好的设计一定会将用户朝正向情绪引导,而不好的设计就是会让用户导向负向情绪。我们用一条线的正负两端把四种基本情绪放进去,越往左正向程度越高,越往右正向程度越低,然后我们来看看它们所对应的设计意义。

情绪与设计,B端设计思考

先说最左端的正向情绪。

喜悦,我们将它的程度范围扩展一下,最高的是很爽,也就是这个产品用户用起来很爽。这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好的设计。接着是愉悦,这种情绪,翻译到产品使用中就体现为很顺畅,在使用过程中一切都是按照用户的预期在走,不会产生什么阻碍。在这种体验下,用户才会产生愉悦的感觉。

有很多C端的大众应用其实都是朝正向情绪引导用户的,这个正向的程度越深,粘性就越高,甚至会产生上瘾的感觉。比如为什么有人放不下抖音,一刷就是一个下午?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在起点晋江看爽文,甚至熬夜都要看完?你不能否认情绪的作用,这是不受用户理智部分控制的。

再说负向情绪。

悲伤,在产品使用中就可以翻译成不爽。不爽也有程度的,轻微的可能只会产生不理解。这个不理解是设计的模式不符合用户预期造成的,我们也可以解读为基本情绪里的惊讶。如果持续的不理解或者惊讶,用户的情绪就会再次升级。

悲伤可能在产品使用中可能有点联系不上,我们可以解读为难受。比如你必须用这个应用订火车票,却因为异常难用没有订到,回不了家,或者要花大价钱买高价票,不难受吗?

难受得多了,用户就会愤怒。

愤怒得不到解决,用户就会放弃这个产品而使用其他能够满足他功能需要的产品。愤怒再升级很可能就是恐惧了,这一对情绪本来在心理研究中就是一个很相关的情绪,因为它们都是边界被侵犯所带来的,再由侵犯深浅和危急程度去引发相对应的情绪反应。在直接的使用中用户很难感到恐惧,但也有例外,比如当年很多P2P产品可能就带给用户这样连续的体验,首先是愤怒,然后想到半辈子的钱可能都没有了,就会体会到恐惧。

体验的底层本质是为了将用户的情绪往正向引导,无论是通过建立愉悦、不断的给予痒点或者制造爽点,还是去减轻他的难受,逃避他的恐惧,解决痛点,都是在和用户的情绪挂钩。

不能将用户情绪往正向引导的产品是不可取的,即使它的确具有功能性,但对用户来说依旧是不痛不痒,很容易被替换。

情绪与设计,B端设计思考

三、那B端设计呢?

著名的产品人梁宁曾经有一次和钉钉的产品经理交流,她说钉钉反人性,然后钉钉的产品经理顿了下,回答说,对。

但是接下来他说了一句话,一下子就堵住了梁宁,让她觉得好像很有道理。

他说,因为我们是给集体做产品,集体人格就是反人性的。

而我们之前说情绪是人类的基本属性,其实就是说情绪是人性,是天然存在的本性。那这样一套,情绪是不是就在B端设计里无足轻重了呢?

我觉得并不是。

我们知道,B端的设计是对企业的,在这里,用户一般不会被作为不同的个体看待,而更被区分为一类社会角色。是用规则、目标、任务、职责来定义的一类角色。

人成为这些角色是人被教化的结果,从这个方面说,B端设计是反人性的好像也有点道理。

为什么我们总听说做B端设计业务很重要?

因为没有业务环境,这个角色就不成立。所以,B端设计与其说为用户来设计,还不如说是在为组织角色在设计。

但即使是为了一个企业的角色在进行B端设计,就不需要考虑情绪了吗?

当然不是。

如果不考虑具体的业务属性,我们可以把B端设计的角色分为两个大类,一个是打工人,一个是老板。

就可以用刚才的道理来说明,我们在B端的设计也需要尽量的把角色的情绪往正向去引导

四、那怎么正向引导角色情绪点呢?

1. 不能让这个角色的情绪点往下掉

也就是说,B端的产品不能比他原本的工作还费劲。由于B端系统可能有很多种类型,刚开始用起来很可能也需要一些学习成本,但我们整体来看,这个基线是必须被满足的。不然,这个B端产品就不成立。

2. 要把这个角色的情绪点往正向引导,也就是让这个角色更愉悦一点

打工人的心愿是钱多事少离家近,体现在B端设计中,其实就是角色使用这个设计后整体的效率是否有提升,同样的工作量,如果他完成的更快,不就相当于事少钱多了吗?这是B端设计的第一个设计重点:效率。老板的心愿可能有所不同,他需要纵观全貌,更关注整体的趋势和结果,这是B端系统的第二个设计重点:成果。

这样看来,B端体验设计的本质也是为了将角色的情绪往正向引导,方法要么是加强正向情绪,要么就是减少负向情绪。

3. 把情绪细化

既然这个社会角色和用户一样,也可以考虑他的情绪做设计。那怎么更有效的去影响这个角色的情绪呢?

《哈佛商业评论》里的一篇文章将企业文化分为八种可测评的文化风格:关怀、愿景、学习、愉悦、结果、权威、安全、秩序。(原文翻译简版:https://www.hbrchina.org/2018-01-17/5824.html)

关怀风格强调协作关系,愿景风格强调价值体现,学习风格强调探索和创造力,愉悦风格强调乐趣和兴奋,结果风格强调成就和目标,权威风格强调强势和控制,安全风格强调谨慎和充分,秩序风格强调架构和规则。

比如迪士尼的风格是关怀,他们的CEO罗伯特·艾格说:开放且平易近人,公平对待员工,看着他们的眼睛说出你的想法,这无比重要“。而华为的企业风格是权威,任正非说:“华为有一种狼性,在与狮子的搏斗中,狼群拥有令人胆寒的力量”。

如果是为这样两种企业组织的角色设计,你觉得什么更能引导他们的愉悦点呢?

不同的角色性格,隐含了如何有效提升角色愉悦点的答案。要让你的B端设计关键又有效,就要针对企业文化,有不同的设计重点和资源配置。比如传统企业会在文化里强调稳定性,那要特别关注安全和权威的特点。当然,这并不是说企业文化里只有这一个风格,新兴的科技企业里也会关注安全问题,传统企业里也关注学习和创新,但当系统满足了一个最低要求后,每个企业角色的性格不一样,不同的设计重点就会大大影响整个角色情绪点的提升。

正如梁宁所说,如果你是在给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那么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而情绪,是这个集体人格角色的基本属性,也是他天然存在的本性。

五、总结:

人类的基本情绪可以分成少数几类。

  1. 情绪对于产品设计的意义:情绪作为人类的基本属性,属于用户的底层设置。
  2. 情绪对于B端设计的意义:组织角色也有情绪,正向引导角色情绪,也是B端体验设计的任务。
  3. 在不考虑具体业务下,正向引导情绪的三个设计角度:基线、打工人和老板、企业文化。

作者:林影落,10年+体验设计师,专注AR及创新领域设计;微信公众号:林间有影落

本文由 @林影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具体怎么做呢?

    来自山东 回复
  2. 思考很深邃

    来自四川 回复
专题
3496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你需要一套合理的推送策略。
专题
1975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何通过广告模式来进行商业化流量变现?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广告变现的思路。
专题
69430人已学习26篇文章
学会数据化运营能够提升效率,让你的工作事半功倍。
专题
37430人已学习23篇文章
不知道这些问题,你出去都不敢说自己是做电商运营的。
专题
1165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任何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和前提条件,没有一种方法论是永远有效的。品牌方法论一直处在变化阶段,它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品牌方法论。
专题
43194人已学习18篇文章
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区块链很可能是下一代颠覆性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