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角度,分析BOSS直聘为什么“已读不回”

2 评论 11211 浏览 39 收藏 15 分钟

现在许多人都会在招聘软件上找工作,比如BOSS直聘就是不少人使用的产品之一,不过许多人在使用BOSS直聘等软件时会产生疑惑:为什么对方在接收信息之后,常常“已读不回”呢?我们不妨从产品角度来进行问题分析。

BOSS直聘应该是现在找工作用的最多的APP。BOSS直聘经常被吐槽的一个点,就是一大堆HR会已读不回。我自己找工作的时候,也遇到过不少已读不回、甚至一直未读的情况。很多人这个时候就要开始骂HR了,就算不合适难道不能抽个时间回一下吗。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从产品角度分析一下,为什么BOSS直聘会有这么多已读不回的消息。

一、招聘场景还原

首先我们还原一下招聘场景,可以拆解成两个环节:发起沟通/投简历——看简历,看简历——筛简历进入面试阶段。招聘平台要解决的问题,自然是在这两个环节,帮助招聘方和求职者之间更高效的进行筛选和匹配。

双方沟通过程,会出现两个问题:

第一,就是不匹配。不匹配的人多了,要招聘方一个个回复,自然回不过来。

不匹配的人多,不单单是因为现在大环境不好,还有个关键原因是会有不少不符合要求的求职者来“海投”。对求职者来说,海投的成本低,比如职位要求本科以上,我虽然是专科的,但来沟通一下又没什么关系。我有看到过招聘方吐槽的段子,比如一个岗位要求本科3年以上经验,有200个求职者来沟通,其中100个是专科,50个是没经验,30个是外包,最多只有20个是能看的。这就提升了招聘方筛选求职者的成本。

求职者这一端,其实也会有不少由招聘方发起的不匹配,比如什么房产中介、销售、各种外包,会主动给发求职者消息,也是一个道理。

第二,在职位上线的这段时间,公司不是一直需要收新简历的。在看简历-挑选-面试这个周期的中间,当公司已经有一些合适的简历了,正在逐个面试,甚至开始发offer,公司暂时不需要看新的简历,但因为招聘没完全结束,职位还开着,依旧源源不断的有新来沟通的求职者。

这个时候就相当于一个等待期,这些人排队排在后面,如果公司招到人了,这些求职者自然得不到回应。只有当公司这一波面试没有合适的人,才会继续来捞这些排队的人。

另外也有可能公司招到人了但职位没有下架,也是会有求职者发起沟通。所以很多求职者发起的沟通,其实都是处在排队期的无效沟通。

总之因为不匹配人的海投、和排队期的无效沟通这两个问题,影响了第一个环节即投简历/发起沟通——看简历的效率,所以招聘方无法一一回复所有人,从而出现一大堆已读不回或者干脆未读的情况。

如果是前几年招聘大环境还行的时候,这个问题不那么容易被吐槽。但这两年大环境普遍比较差,导致这个现象愈发严重,被已读不回求职者越来越多。而且找工作这个事情,本身就容易让人的心态变得比较敏感。较差的大环境,和求职者的心态,放大了这一问题。

二、在线招聘从1.0到3.0

这个问题不是现在BOSS直聘才有的,之前的每一个招聘平台都会面临这两个问题。这些平台各自有不同的处理方式,用户也都有不满意的点,我们来盘点和对比一下。

最早的招聘平台是前程无忧、智联招聘这类网站,可以把他们称为在线招聘的1.0时代。

前程无忧和智联一开始的模式就是最简单的投简历,求职者投完简历就等公司联系,线上流程就结束了。这个模式下,求职者完全不知道投递简历的进度和结果。这样给求职者的感觉就是投简历没回音是正常的,不投白不投,以此会更加海投简历。海投越多,不匹配的和无效沟通/无效投递的问题自然就会越来越多。显然这不是一个好的模式。

后来,大概是十年前,出现了一个新的招聘平台拉勾,专注于互联网招聘,当时还挺火,可以把他称为在线招聘2.0时代。

拉勾其实做了不少策略来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拉勾在投简历基础上做了进度追踪,让每次投递都有进度反馈给到求职者,从待沟通到约面试再到不匹配,每个不匹配的都会发个拒信告诉用户。然后拉勾会限制用户的投递次数,尽量不让用户海投。

这个模式当时刚出来时候,用户反馈还挺好。然而没多久,很多用户又不买账了。因为拉勾有个机制,超过7天还是14天未处理的简历,系统会统一标注为不合适并给用户发拒信(这个规则后面貌似下掉了,但拉勾用的最多那段时间一直是有这个规则)。于是求职者会在某一刻,突然收到一大堆不合适的拒信。当时吐槽拉勾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拉勾上吊一百年不匹配。

其实拉勾的模式不能说不好,至少比1.0时代要好,但拉勾只做了信息透明,并没有解决无效沟通的本质问题,依旧有很多求职者的简历,因为排队排在后面而无法被查看。

拉勾为了每个投递都有结果的这个原则,平台介入了求职者和招聘方之间,这种情况下由平台代为发不匹配通知,那么不匹配的就会非常多。用户不一定了解这个规则,看到那么多不匹配后自然就有疑问。再加上求职者找工作时心态本就略显敏感,所以难免引起用户吐槽。

BOSS直聘算是在线招聘的3.0时代。这里1.0到3.0指的是招聘平台规则的变化,不是说1.0和2.0被淘汰了,现在每个平台基本上都具备了从1.0到3.0的功能。

BOSS直聘对比之前平台的不同在于,第一最早出来的时候,打的是由BOSS直接和求职者沟通的旗号,小公司比较多。现在平台大了,大公司也多,当然不可能每个公司由BOSS来招人。

第二,是用在线沟通代替了投简历。在线沟通能加快双方沟通效率,并且对招聘方是有利的。招聘方能直接看到简单的个人信息,不合适的人看一眼个人基本信息就可以拒绝了,不需要挨个看简历,提升了从筛简历到约面试这一环的效率。求职者这端区别不大,无非是海投简历变成了海发起沟通。

不同于拉勾由平台发不匹配通知,BOSS直聘不会参与到求职者和招聘方的沟通中去,不管不匹配还是其他情况,都依赖于双方自行沟通。所以这些无效沟通最后就是已读不回或者未读。平台只是通过显示活跃时间、谁看过我这些功能,让求职者自己去判断这个职位在不在招、是不合适还是其他。久而久之,让用户被动的养成了已读不回默认就是不合适的认识。

所以BOSS直聘的已读不回,和拉勾的一百年不匹配,本质上都是同一个原因,即投简历/发起沟通——看简历这一环节,每个平台都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不管是发简历还是直接沟通,不管平台是否参与到双方的沟通中,都没有无法解决海投不匹配和排队的无效沟通的问题。

三、有没有解决方案

招聘平台的目标,无非是让双方对接更高效。那么从产品角度,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这两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产品机制上都有优化空间,但是不见得能被用户接受。

海投不匹配的问题,本质上是对岗位要求结构化的程度。招聘时招聘方经常会用于筛选简历的一些条件,学历、学校、工作经验时长、工作方向、大厂经历,以及年龄、性别、婚育情况等。这些信息都能从求职者的简历中提炼出来作为标签,招聘方一眼就能看到是否匹配。反过来求职者筛选公司也一样。

这点其实现在的招聘平台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平台无法代替双方去做匹配。比如公司要求3年以上经验,从公司角度来说,这条件不一定是死的,如果有特别优秀的简历,这个条件是可以放宽的,这种只能人为决定。从求职者角度来说,假如我只有2年经验,我也可以去投简历、发起沟通,平台又不能代替公司去拒绝、不让用户投,要真有平台这么做,用户早跑了。

再比如公司要求相关行业、领域的从业经验,这个行业领域,如果有年龄性别之类的条件,那更是政治不正确,平台不能把这些拿出来用来筛选。

所以,招聘平台也不能、也不适合不让用户海投。那么平台再怎么做结构化标签,无法影响看职位-投简历/发起沟通这一环节,只在招聘方收简历-筛选这一环节中,作为筛选条件加快一些筛简历的效率而已。

无效沟通的问题,前文也提到了,本质上这就是一种排队机制,和打车这些是类似的。假如一个职位100个求职者发起沟通,招聘方挑选前50个,面试数量已经排满了,那么后面50个求职者就是排着队。当然招聘方前50个的挑选顺序并没有说严格按照时间或者什么标准顺序去排,但原理就是排队的原理。

但招聘不同于打车,平台不可能按某个顺序去排这100个人,不会把排队机制作为产品化的功能。真要设计排队功能,想象一下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求职者打开BOSS直聘,一个个职位都是前面已有100人在排队,您当前所处的位置预计需要一个月后才能排上?这一个月你找不到工作的,放弃吧?就算这是真的,平台也不能把这个情况赤裸裸的说出来,那样用户全跑光了。

有人会说能不能在招聘方这一端做限制,尽量规避这种需要排队的场景和限制排队人数,比如公司要是正在面试、发offer阶段,或者正在沟通的数量已经很多了,这个时候视为暂时不招,平台是否可以把这个职位下掉。

这个标准是无法界定的,首先公司HR基本也只会在发offer甚至入职后才下掉职位,平台无法知道公司是正在面试还是什么阶段。至于数量限制,假如100个求职者来沟通,那万一招聘方真的是一直在招、100个都沟通完还不够呢?要是平台严格控制职位状态、替公司下掉职位的话,平台上的职位数量就少了,用户又跑其他平台了。

所以说,投简历/发起沟通——看简历这一环节,目前各招聘平台似乎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平台最多只能在看简历——筛简历这一环节做些功能上的优化。

招聘方这一端无非是提升下筛选效率,求职者这一端,有人会说即使不合适最后一定要回复一下。拉勾就是因为这么做被骂的,这两种方案相比,翻旧账比不回复更不能让人接受。

那么我认为求职者这一端能做的,只能是想办法降低心理预期了。比如在对话窗口中提示这个岗位最近几天还有X在沟通,或者这个职位的招聘者最近回复X次、回复率,等文案提示,让求职者自己判断这次沟通对方会不会回你,做好有可能不回的心理准备。

专栏作家

潘帕斯雄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进击、踩坑中的产品狗一枚,关注互联网,写过小说,看过哲学。简书:潘帕斯雄鹰。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拉勾竞争劣势本质上还是因为大环境变成了公司是强势方。早几年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到处抢人的时候,拉勾体验更好,人才更有话语权。奈何大势所趋,已经不是用户用脚投票就能影响的时代了。

    来自广东 回复
    1. 这也是一个原因,拉勾的机制是对用户好但对公司是有限制的,boss对公司体验更好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