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网购,收藏夹去哪了?

0 评论 4106 浏览 41 收藏 17 分钟

作为平台最常用的功能之一,收藏夹 这个功能最近几年存在感越来越低了,很多APP都不好找。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们看看作者分析的内容。

有段日子不怎么在网上购物,最近得了空闲,翻开几个电商APP,想看看以前关注的商品有没有降价、是不是买入的好时机,才突然注意到……商品收藏夹去哪了?

仔细一看,不是商品收藏没有了,只不过它变的更迷你、更隐蔽了,夹杂在五颜六色、功能众多的页面里,要不注意、不知道,第一时间还真难找到。

以前打开多数电商APP“我的”界面,收藏这个按钮,总会出现在靠近左上角、最醒目的位置。

现在接连翻开几个APP,京东、拼多多,收藏按钮的位置,都放在了页面中部。

唯品会的收藏按钮还在左上角,但所占尺寸很小。

也就淘宝的收藏按钮,还在那个熟悉的位置上。

要说收藏按钮的变化,不会是最近几天才变,无非是我最近才注意到。

但对于我这个养成了购物先刷收藏夹习惯的人来说,收藏按钮的淡化,却引起了我的兴趣。

过去,收藏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 帮用户记录最有兴趣的商品,而最有兴趣的商品,往往也是用户最有可能下单、成交的商品。
  • 便于用户观察暂时较贵,或不方便购买的商品,待日后降价、条件允许再行购买。
  • 为用户保留常购商品,产生反复回购。
  • 留住用户,让用户为了找寻收藏的商品而更多的回到平台。

所以,过去电商平台的收藏,普遍都像现在淘宝这样,出现在左上角的位置。即使不是左上角,也往往会做的较为醒目,便于用户点开页面后,第一时间发现。

但为什么现在的收藏,却纷纷缩小了形体,调动了位置?

从这些平台的设计中,不难折射出人们消费习惯的一些变化。

一、消费即兴化

大概是从抖音、头条爆火的那两年开始,真正让大众普遍意识到推荐算法存在的重要性。

而在娱乐内容的推送之外,电商平台的推送规则,也一直在悄悄发展着。

过去“人工智障”式的推送:翻来覆去推送同一条内容、推送在同一平台刚买完的东西、推送些跟自己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商品。

到现在,已经变得非常自然,不知不觉间,就把人们想看的东西,按照一个相对舒适的出现频率,推送到人们的面前。

经常是刚刚说到什么、想起什么,就恰好能刷到什么。

而这样优秀的推送机制,既然能改变整体业态,当然也会对消费者的习惯产生影响。

1. 用户依赖刷

“相亲的时候,打开对方的淘宝,向下随便刷两下,就看透对方的心肝脾肺肾”

这种测试,可不只是开个玩笑,其实也相当靠谱。

从穿衣品味,到日常爱好。从消费能力,到消费习惯。这一刷之下,基本都能展现个七七八八。

  • 刷到全是10块8块的,说明经济水平有限,pass。
  • 刷到滋补药品,说明肾不好身体不行,pass。
  • 刷到手办之流,此类爱好毁三代,pass。
  • 刷到一些特殊癖好的东西,更是直接pass 不带犹豫。

一个人的消费习惯,被算法研究了个透彻。当有个比亲妈还懂你的算法时,还有收藏夹有什么用?

  • 你喜欢的商品品类,不用收藏,只要你正常的多看几眼,算法就会把更好的推给你。
  • 你常买的东西,不用看收藏夹,每过一段时间,算法自然会提醒你购买。
  • 之前收藏过的商品,只要有了特价,总能第一时间刷到。这甚至比让用户自己查阅收藏夹更有效。毕竟,除了几个大购物节,也很难保证用户查看收藏夹的时候,恰好是某产品大力促销的时刻。与其错过,不如推送。

当算法如此知你心意,天长日久,你也不知不觉间,感觉好像没有看收藏夹的必要,在首页一刷,就能解决所有需求。

用户不再需要更漫长的记忆,记得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并通过收藏夹来查阅。而是在算法的推荐下,变成了一种更即兴化的方式。把“重温回忆”,变成了“重新爱上”,再一次从瀑布流的茫茫商品中,被同一款商品所吸引。

收藏夹的一部分功能,就这样被算法所替代。

2. 厂商更喜欢即兴

看看现在普遍一年365天不间断的促销,就能知道厂商是有多喜欢马上成交。

即使他们不会每天都拿出最低价,但就算是提价再降价,弄出个谁都看着假的划线价,也要想尽方法多给用户一个消费的理由,让他们好说服自己立刻下单。

毕竟,迟则生变。

一个用户,每天就能看到几万个广告;刷一会视频,就能划走200个带货的;再加上聪明的算法,谁能知道用户下一秒,会不会在其他店铺、其他平台,看到更好的商品、更便宜的价格、更能说服自己的消费理由?

还有秒杀、限时模式从有以来常年开花,直播带货一路高歌。

所以,对厂商而言,鼓励当即下单是最好的选择。收藏夹里的商品越来越难被想起,用户的专一性越来越经不起考验。

虽然,围绕着收藏夹,理性消费类产品、理性消费的用户类型,总还是会有的。但这样的产品、用户,往往转化率低、利润低,即便同样需要考虑,也绝对不是撑起销量的主力。

就算是种草类模式,需要周期培养,在割草的时候,也往往要靠再次接触,在再次接触时增加情绪砝码,让用户短时间上头消费。而不是依赖用户自己想起、自己去翻收藏夹。

卖货、挣钱,还得看感性消费,收藏夹越来越难当大任。

二、同质化替换

收藏和加购,到底有多少区别?

以前也看过一些文章,分析他们的差异,和分别存在的必要。

但现如今,他们之前的差别已经在逐渐缩小,相互之间功能越靠越近。用户对他们的认知、使用,也越来越接近。

这其中少不了拼多多的贡献,打破收藏夹和购物车的次元壁,还用低价让那么多人用上了这一模式。

也少不了“清空购物车”网络事件的话题,以及后来电商平台纷纷效仿,开展“清空购物车”活动。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直接往购物车里放东西。

最初的时候,这对电商平台的销售促进,一定有帮助。因为鉴于当时的数据,放在购物车里的商品,最终成交率要高于放在收藏夹里的商品。

而随着人们开始把购物车当收藏夹用,这个成家率的提高,也就没有了意义。

但无论如何,这部分人的习惯养成,人们发现直接把购物车当收藏夹用也挺方便的,干脆就无视了收藏夹。

收藏夹的部分功能,就这样被购物车所替代。

三、废掉的收藏夹

核心功能被替代是一方面,收藏夹被用户逐渐用废,也是一个问题。

网购已经默默的陪伴了我们很多年,最早在线上购物的网民,已经不知不觉有了20年网购龄。

就算是近些年,在智能普及浪潮中才学会网购的爸爸妈妈们,普遍也有了5年以上的网购经历。

这么多年的积攒,得产生多少浏览数据?

一个礼拜收藏一个商品,5年能收藏多少商品?

很多人得收藏夹,已经庞大、冗余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要不怎么现如今收藏夹,普遍都配备了搜索功能、分类筛选。

用户若对商品还勉强有点印象,还能通过搜索、筛选找到。要是对关键词没印象、商品类别也比较模糊,可能想找的东西明明就摆在收藏夹里,愣是翻不见。

这样的收藏夹,用户当然很难使用。愿意费工夫清理收藏夹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久而久之,这样凌乱的收藏夹,不用也罢。

四、重要性替换

收藏夹被变小、移位,原本它的位置,被谁占据了?

打开“我的”页面,上方最显眼的位置,基本都被尊贵的会员功能霸榜。

每个页面,能够展现的内容是有限的。

尤其在“我的”页面,这种注定要乱七八糟,囊括千万种功能入口的地方,让什么功能更醒目、更容易被注意到,就更需要斟酌思量。

一来醒目的位置有限,二来也不能把所有按钮都使用炫彩的颜色,都是重点,就没有了重点。

这么看来,对电商平台而言,会员还是优先级更高的功能。

会员制对于电商平台的意义不言而喻,它能提供最直接且平稳的现金流,能提高用户对平台的粘性,也能提高用户的复购率。相比其他针对店铺、用户的功能,会员制的诸多好处能直接增益于平台本身。

尤其是主要页面,流量最大的位置,自然也要好钢用在刀刃上。

而原本那里的收藏夹,出于种种原因日渐遇冷,倒不如悄悄后退,只要需要它的人能找到就好。

五、收藏夹的余辉

需要用到收藏夹的情况,其实现在也不少。无非是不像过去那样不可或缺。

在一些特殊的场景中,有收藏夹的存在,总还是更方便一些。

1. 高单价商品

有兴趣,不代表舍得买。

虽然一些高单价商品,比如奢侈品,普遍也依赖冲动消费。但冲动也无法撬动空空的余额。这毕竟不是直播中那些十几块钱的零食,几十块钱的衣服,一高兴就拍了。

尤其现在大家开始收拢钱包的时候,对高单价的商品,更多了一份慎重。

  • 可以收藏起来,等待自己发了工资、发了福利、拿回欠款、有人给买,比如奢侈品包包之类;
  • 可以收藏起来,等半年后的双11大促,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优惠,比如手机电脑;
  • 可以收藏起来,等比价之后再买。比如定制类的产品,在每家都要询问很长时间、很多细节,收藏起来,避免自己问完一圈,刚才觉得最便宜那家却找不到。

2.储备性浏览

当然,有兴趣,也有预算,不代表就能消费成。

有些消费,注定不是说拍就拍的。

比如美团,收藏夹的位置依旧明显。

同样是消费,美团和其他电商平台的消费还是有显著差异的。

最大的差异就在即时性上。

线上购物,直接拍下来,快递收货。用户一旦上头,可以说买就买。

而团购类的项目,却很难当下体验。就算人们都期待说走就走,但那也是因为无法实现才显得美好。

所以,类似团购、旅游这样的消费,付费和体验分离,提前看好、收藏起来的情况很是多见,因此收藏夹的意义,要比其他电商平台更重要。

具备同样属性的,还有家具类消费。

但凡打算买房的人,脑海里早就开始设想,自己的房子将如何装修。提前看看装修模板,记录攻略,选个橱柜、沙发,好搭配出自己认为温馨的小窝。

但看好的沙发、床垫,能直接购买吗?房子还没影呢。

就算交了首付,也一样得等着。而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也绝少不了提前选择家具、电器。这些提前看好的东西,因为无处安放,而无法提前购买。最好的选择,通常也是躺在收藏夹里,随时待命。

虽然,有人会抢在双11、618大促的时候,提前购买家具,然后与商家约定延迟一年半载发货。但这个过程中又容易出现各种消费纠纷,比如店铺不在了、商家不认账、产品没货了等风险,所以终究只是少数人的选择。

这类储备性质的浏览,只有在未来才能转化成消费,当下进入收藏夹就是最好的结果。

六、收藏夹的记忆

收藏夹功能开始淡化,只是这些年商业不断变革的一个缩影。

技术驱动的消费者变化,往往既迅速,又彻底。

在这个时代中,只有保持敏锐,不断学习、改变,才能和时代共存。

抱着传呼机、胶片不放,是无法在今天立足的。

专栏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络营销人,心理咨询师。擅长消费者行为学、文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