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原生应用,对开发者意味着什么?

1 评论 2218 浏览 1 收藏 18 分钟

随着科技的发展,鸿蒙原生应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笔者整理分享了关于鸿蒙原生应用,对开发者意味着什么?的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移动互联网到万物互联世界,开发者的大迁徙华为925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有一个消息,官宣只用了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在我们看来,却可能是这场发布会最重要的一分钟,也是最大的“彩蛋”。

发布会接近结束时,余承东突然宣布:鸿蒙原生应用全面启动,HarmonyOS NEXT开发者预览版将在2024年第一季度面向开发者开放。

有人说,此举是为了在操作系统方面,与谷歌和苹果三分天下。但仅仅是把移动操作系统重做一遍,可能遮蔽了鸿蒙真正的光彩,也忽视了鸿蒙原生应用所隐含的机会。

本文想跟大家聊聊,我们从这场发布会的“最大彩蛋”中,读出什么?

一、原生应用的代际更迭

有必要先搞清楚,究竟什么是原生应用。Native App原生应用,狭义指的是移动原生应用,专门针对iOS/Android等移动操作系统而生的,使用原生程式编写源代码,被安装到手机/平板/PC等移动设备里,可以直接调用移动操作系统的Device API。

所以,没有苹果原生应用,也没有安卓原生应用,它们都被统称为是移动原生应用,依托在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使用的移动操作系统来运行。而移动原生应用的上一代,就是PC时代的Web应用。由于原生开发模式下,原生应用APP直接依托于操作系统,移植到不同平台上比较麻烦,所以需要独立开发对应的版本并分别维护。

一般来说,一个项目需要配备移动原生应用(Android端、iOS端)和网页原生应用(Web端)至少三个开发团队。既然这么麻烦,为什么企业和开发者还要费尽心思,去开发原生应用呢?

答案就是:在一张全新的画布(技术/操作系统)上,画出更美的画(应用体验)。首先,原生应用的能力更强大。

移动原生应用,可以调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硬件设备能力,比如语音、短信、GPS、蓝牙、摄像头、AI智慧计算等,从而打造出功能更加完善、体验更丰富的应用。

其次,原生应用的加载速度更快。采用原生程式编写运行的原生程序,所有的UI元素、数据、逻辑框架都打包成一个安装包,安装在本地,这样每次使用都可以直接调用,反应速度就很快。

而H5、网页等Web应用被“移植”到移动端,通过手机、平板来访问时,每次都要重新加载,一旦网络不好,就会出现加载缓慢、卡死之类的情况,用户体验不够稳定。由此不难看出,“原生”概念的本质,是随着技术底座的更新换代,对上层应用不断推翻重构。所以,云原生应用如火如荼,是因为能充分利用云计算的弹性伸缩、按需付费、自动恢复等特性。

AI原生应用方兴未艾,许多APP正在被大模型和AI全面重构,以获得更加强大的理解、分析、生成等能力。iOS/Android原生应用支撑了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是因为它们天然适配移动操作系统,比Web App更加流畅、易用。

同样的,鸿蒙原生应用的全面启动,接过了下一代操作系统的接力棒,而不是为了将已有的移动操作系统重做一遍。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鸿蒙原生应用和基于iOS/Android的移动原生应用,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吗?

二、万物智联的原生底座

新一代的原生应用,背后都有新一代的技术底座,作为支撑。鸿蒙操作系统,与iOS/Android等移动操作系统,在四个方面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

1. 一“统”统管VS一“机”统管

无论Android还是IOS,都天然地将大量硬件能力,放在了智能手机里,让手机成了一个高度集成的智慧终端。“以手机为中心”的典型表现是,初代智能家居往往都是用一个手机APP来控制各种智能家电设备。

鸿蒙系统的解决思路,是各种设备都可以用同一套操作系统来驱动和管理,对分散的电子设备进行控制,比如全屋智能有很多的家电、传感器、摄像头等,每个设备由不同的厂商开发,一整套东西要维护、操作,用户是非常辛苦的。利用鸿蒙系统把所有设备都连接到一个“大脑”,所有状态一目了然,这就是万物智联底座才拥有的能力。

2. 设备融合VS设备孤立

苹果/安卓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没有从操作系统层面考虑过硬件解耦的可能性。手机、平板、PC、智能手表、TWS耳机,甚至门铃、窗帘、吊灯……不同设备的硬件能力不同、屏幕尺寸不同、交互方式不同、存储空间不同、计算性能不同,互联互通只能通过同一套网络协议来实现。

鸿蒙系统诞生之初,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了架构解耦,软总线会让各种外部设备的能力都显示在列表里,拍照、录像、语音、通话、屏幕显示等,通过统一的分布式软总线,按需提取不同的设备能力。

硬件边界被打破,服务和数据的跨终端无缝流转,也就成为可能。一个典型的落地应用,就是华为的“超级终端”,可以将多个终端融合在一起,调动其他设备的能力,比如用一台设备的摄像头拍摄,另一台设备实时观看控制。

3. 一次开发VS多端开发

对于Android/IOS开发者来说,一个应用程序,需要考虑不同的组网协议(蓝牙、WiFi、zigbee等),针对海量异构硬件,分别进行适配、打包、上传、维护、更新,工作量之大,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架构和原子化编程框架,应用开发者可以只写一次代码,在所有屏幕上都能跑。简单来说,就是让开发者在不同设备的屏幕规格下,从系统底层进行像素转换,自动适配手机、折叠屏、平板、PC、智慧屏、智能手表等不同设备的显示效果,不需要每一个设备都单独打包、手动上传和繁琐的维护。

4. 底层安全VS上层安全

数据是资产。无论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万物互联时代,数据都是由设备产生的,而数据的控制权、安全性、可靠性,都取决于操作系统。

iOS/Android通过管理规则和机制来约束开发者,来控制软件对用户数据、权限的访问和使用。国产软件的开发者想要更深一步,将安全能力与芯片结合起来,就很难实现了,更基础、更底层的内核是动不了的,因为系统不是国人自己写的。

而这正是自研系统的价值。鸿蒙系统的安全、AI等基础能力,是自己完完全全从底层写上来的,将安全性部署到了内核层,并将各种能力硬化到芯片层面,这就让很多新的、更高级别的安全管理规则,能够落地。比如让鸿蒙终端设备,达到企业数据库的安全等级。

总结一下,多设备并存的万物智联时代,依托鸿蒙系统的鸿蒙原生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下一代操作系统的特性,实现移动原生的iOS/Android应用所不可能实现的功能。

三、敲开“彩蛋”,开发者会得到什么?

原生开发模式下,原生应用都要独立开发。因此,鸿蒙原生应用,不再兼容安卓APP,相当于让开发人员放弃以前做安卓应用开发的技能,重新搞一套,需要投入真金白银的时间和精力。

有人可能会担忧,这样开发者会不会觉得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就放弃开发鸿蒙原生应用了?

所以,鸿蒙原生应用要立起来,必须带给开发者实实在在的回报。敲开这颗“彩蛋”,里面必须藏着礼物,而不是空气甚至地雷。

我们采访过一些鸿蒙生态的开发者,看看他们都“拆”出了哪些东西?

1. 国产化的机会

现在国家极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战略,政府、企业都在寻找数字中国的答案,而且,各个区域和城市的差异化较大,不同的答案意味着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定制化规模,被前所未有地放大。

一位电子政务项目的负责人表示,数字政务会碰到设备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的问题,政府希望打造全国产的生态构架,底层硬件采用国产芯片,操作系统采用鸿蒙,应用也是基于此开发的原生应用,比如公文、邮件、会晤、会议、流转签等。鸿蒙原生应用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了更加安全的技术和语言,与这类开发者更加适配。

坦率地说,很多开发者一开始选择鸿蒙,并不是因为什么分布式软总线的“黑科技”,而是因为自研。操作系统要联接底层硬件和上层应用,没有全栈国产化的操作系统,相当于数字底座会有供应链风险,很多客户,尤其是大型政企,会有顾虑。这时候,基于鸿蒙系统的软硬件,往往会得到更多支持。

2. 伴随着国产化的系统性能需求

国产化软硬件要达到海外主流产品的水平,甚至品质更高,这就需要操作系统、原生应用和国产计算硬件,进行深度适配,提高运行效率,保证系统的流畅度和应用的稳定性。实话说,这对操作系统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任务。

鸿蒙原生应用,可以直接调用鸿蒙系统的核心接口和组件,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前不久,腾讯手游《王者荣耀》也宣布对华为Mate60和Mate60Pro机型进行超高帧率的适配支持,说明鸿蒙系统的技术底座已经优化的比较成熟了。

3. 面向万物互联的原生功能

在新一代操作系统上生长出来的“原生应用”,性能和体验都是使用前代技术、适配前代硬件的“移植应用”,所不能比拟的。很多鸿蒙开发者,也希望能发挥鸿蒙系统架构解耦、硬件互助、原生智能、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等丰富的原生能力。

以输入法为例,要么手机、平板、PC等不同终端/系统分别安装,互不打通,要么通过云端来同步词库数据,有一定的延迟和局限性。每次换设备,就要重新适应一次输入法。有的设备存储空间/计算能力比较小,就没法安装较大的程序包和功能丰富的APP。

一位国民级输入法APP的开发者曾告诉我们,通过鸿蒙系统的分布式能力,使用手机端输入法,就可以为智能家居或者智能汽车环境中的电视、冰箱、座舱系统等,进行文字输入。再比如,手表端的语音输入,可以传输到手机端,进行语音识别,再把结果传回给手表,不需要调用云端大量的服务器资源,在本地就能完成跨端同步。

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国产品足够多,这就给鸿蒙原生应用,提供了极大的用户规模和增长空间。

那么,鸿蒙原生应用,有没有挑战呢?

当然有。挑战不在技术,不在OS系统,不在解决方案。最大的挑战在于,人才还远远不够。

一旦吸引不了足够多的开发者,无法给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应用,那鸿蒙生态也无法建立起来。所以,鸿蒙系统初期选择兼容安卓,给开发者和用户有一个缓冲适应的过程,也逐渐了解鸿蒙系统。

随着鸿蒙生态的逐渐成熟,一方面,大家都对鸿蒙系统的了解和认同在加深。

鸿蒙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统,受众认知度打开,HarmonyOS 4.0发布后,成为史上升级速度最快的HarmonyOS版本,有充沛的人才资源,去支持鸿蒙原生应用的开发。

另一方面,鸿蒙原生应用的圈子在扩大。

鸿蒙硬件圈,远远超出了华为硬件圈,除了华为,还有一大批手机、智能家居品牌,正在加入鸿蒙生态。海外手机品牌如WOKO想要打开中国市场,荣耀等其他国产手机品牌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美的、九阳等智能家居企业,以及新日电动车等出行场景,选择搭载HarmonyOS,或加入HarmonyOS Connect (鸿蒙智联)开放平台,共同探索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应用落地。

鸿蒙如今的生态保有量,设备数量超过7亿台,而且不只是智能手机、平板这类产品形态成熟多年的产品,还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全屋智能等正在快速创新中的设备形态。

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不存在的巨大市场,一个不只有华为硬件的广阔天地,有大量空白的创新地带,是难得一遇的蓝海。所以,开发者来做鸿蒙原生应用的动力,也已经充足。

从马车到铁轨,从印刷机到电视机,从PC到智能手机,从传统IT到云,从互联网到万物智联……技术的历史已然告诉我们,新路不是旧路的延续,而是对旧路的颠覆。

不断发掘新的原生领域,开辟新的跑道,让别人迁徙到我们修筑的新路上,这才是真正的创新力量。

鸿蒙操作系统,就是中国生长起来的一条原生技术之路。而原生应用的开发,可以提升整体用户体验,帮操作系统提高对生态系统的控制力。

由此不难预见,鸿蒙原生应用的全面启动,将让更多人踏上鸿蒙之路。万物互联时代的原生风貌,已经在路上。

作者:藏狐

来源公众号:脑极体(ID:unity007),从技术协同到产业革命,从智能密钥到已知尽头。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脑极体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小米澎湃OS出来了,原生开发又要兼容小米的,开发量也是多了,估计推进速度非常慢

    来自福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