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打开什么App,命运都会让我们相聚在购物软件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段子:不管打开什么 App ,命运都会让我们相聚在购物平台。随便打开一个APP,开屏广告总能让我们最快跳转到购物软件,让用户体验直线下滑。本文就该摇一摇广告进行探讨,一起来看看吧。
「不管打开什么 App ,命运都会让我们相聚在购物平台。」
「现在谁还亲自打开淘宝和京东?随便打开一个 App 摇一摇,速度更快。」
最近,差评君在很多社交媒体平台都刷到了这样的段子。
如果你没get到啥意思,咱也不卖关子了,这些话就是嘲讽现在App开屏广告里的王者——摇一摇广告。
说实话,差评君光看到名字,火就从脚底板冒上来了。
到底是谁发明的,用户表示「愿意打开广告」的交互动作,是摇手机?
从智能手机时代开始, App 里表示「确定」,从来不是要求用户摇手机吧?毕竟太费劲了,要先捏紧手机,再甩两下手腕。
但,当摇一摇用来打开广告时,我发现费劲压根就不存在了。
甚至在这些广告看来,差评君就是轻拍了小黑胖肩膀一下,小黑胖身上的肉抖了一下,它们也会马上跳出来:小黑胖摇了!摇了!
比如我只是放下手机而已,广告啪就触发了。
嗯?你告诉我这是「 摇一摇」?
还有网友分享的这个,动都没动也能触发?
图源小红书
这哪是打开 App,你说是在拆弹我也信啊……
这些情况还并非个例,网上有很多 UP 主和网友都表示自己手机都放桌上了,也能触发摇一摇广告。
图源@ B站:小小段砸
要我寻思,以后你们也别叫摇一摇了,改叫晃一晃、抖一抖、颤一颤得了,起码名字还实在点。
不过今天,差评君要吐槽的重点,不是摇一摇广告——而是进化得越发离谱的广告触发形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 App 在设计广告触发时,把用户体验这件事,似乎全抛在脑后了。
就比如「小划不算划」。
现在很多 App 的首页和评论区,都会穿插着一些广告,这我倒可以接受,不想看,划过去就好了嘛。
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同感,明明只是在划动屏幕,压根没有点击的动作,怎么总是误点开这类广告?一开始差评君也觉得自己手有问题,都准备上庙里烧两炷香了。
但吊诡的是,在我印象里,每次被误触出来的都是广告,而不是正常的内容……
真就这么巧吗?
很多网友也这样:
在对一款壁纸 App 测试无数次后,差评君终于发现了猫腻。
一旦我「划动屏幕的距离短」,它就会判定我「点击」广告。
最离谱的是, App 页面都已在滑动了,说明它已经知道我的交互动作就是「划动」,不是「点击」,那它还跳转个屁广告呢?小划不算划,算点击是吧?
那我在正常帖子上小划,咋就不能打开帖子呢……
好好好,这么玩是吧。
如果说这种让你打开广告的方式像抢劫,那下面这种方式就像是诈骗了。
比如开屏广告上的上划触发方式,很多时候你只是无聊了,随便点开一个 App ,然后再上划回到主屏。
但有这类广告的存在,专抓上划的误差,你一上划就很容易点开这个广告。
看到这里,不知道各位心里怎么想。在差评君看来,这些广告触发方式,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比如,摇一摇广告的灵敏度是可以设定的,只要把触发阈值(设备加速度,转动角度)拉得很低,摇一摇就会变得异常敏感。
这个并不新鲜,很多博主也聊过。
接下来,差评君给你说个热乎的。
在咨询了一位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后,我发现前面「小划不算划」,几乎可以说是刻意为之,几行代码就能实现。
比如下图代码就可以达到类似效果。
1. 获取当前手指在当前视图中的位置
2. 获取手指拖动后产生的偏移
3. 判断当前偏移量,如果小于 X ,并且手指还在当前卡片内部,就会触发「打开广告」。
简单来说就是:
当你按下手指时, App 会先判定你按的区域是广告还是帖子。如果是广告,一旦你的划动距离小于某个数值,且抬手时还在广告区域,此时就会打开广告。
为了直观点,我用 iPad 给大家演示下。
在刚才的壁纸 App 里,只要在广告区域划动距离小于 1.5 cm , App 都会跳转广告。
当滑动距离偏大,超过 1.5cm(如 1.6cm-1.7cm ),就不会跳转广告了。
当你在正常帖子上划动时,距离不管多少,哪怕在 1.5cm 以内, App 都不会进入帖子。
不同设备和 App 的触发距离不一样,具体取决于 App 的要脸程度。
大一点的 App 为了保险起见,会把「小划不算划」的阈值缩小,这样跳广告时,因划动距离过短,用户就会误以为自己是不小心点到了。
当然,差评君猜测应该还有更保险的做法:比如设定触发几率,小划 15 次触发一次广告,或者在某个时间点才能触发,防止被人复现抓包。看到这里,大伙儿应该有点不能忍了吧?
那针对上面这些流氓广告,我们有办法么。
有,但不多。
去年 12 月,电信终端产业协会就给摇一摇广告定了个规范,要求触发灵敏度不可过高,比如设备加速度不小于 15m/s²,转动角度不小于 35°,操作时间不少于 3s 等等。
但,这只是行业标准,相当于呼吁大家别玩脏的,约束力不等同于法律法规。
不过,用户也可以自食其力。比如部分手机可以禁用传感器权限,也有一些软件支持关闭摇一摇广告。不同机型和 App 设置方法不一样,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下。
那至于「小划不算划」呢。我也咨询了一位律师朋友,他认为不算违规,至少他还不知道有哪条法规明确禁止了这种触发方式。
所以说白了,对于这类广告,如果你不得不用他家的 App ,目前也只能忍着,甘愿成为被宰的肉鸡。
虽然从法理上讲这些广告可以说是合法合规,但差评君还是不由得想感叹一句:
为啥 App 广告越进化越离谱了?
曾经的电视广告和视频平台广告,给我的感觉像是一场交易,你提供了内容,我看你的广告,我记住你的品牌,你影响我的消费,挺公平。
但现在这些 App 上的广告,却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勾心斗角的诈骗。
从虚假的跳过按钮,到现在的摇一摇,划一划,想方设法骗你误触;
信息流里的广告,也干脆做得和帖子一模一样,甚至很多标题会高强度更新,顺应 3 小时前的热点新闻,试图把你晃进去。
你可能会好奇,这种并非用户本意点开的广告,会在瞬间引起用户的反感,真会有多少转化率吗?
而且对于 App 来说,正常的产品经理肯定清楚这么做,用户体验会奇差,这种恰饭方式也不会长久。
既然这个广告形式两头不讨好,为何还能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呢?原因也不难猜,大概所有人都被「数据」给捆住了。
商家的运营需要一个好看的广告点击数据,我观察过一些容易误触的广告,大多都是售卖一些零食、生活用品的中小商家,大平台占比不多。
传统广告周期太长,见效太慢,能骗进来一个是一个,万一有人买了呢?
App 团队也需要一个好看的变现数据,老板下了 KPI ,此时用户体验还算啥,饭碗保住才是革命的本钱。
这种广告极为短视,也许现在是有效的,商家姑且收获了流量、平台暂时得到了营收,看上去相得益彰对吗?但作为用户来说,我完全不能接受这种趋势。
如果没有监管,也无人发声,这些平台和商家只会越来越疯狂,不断在用户脑袋上骑扣。
这就像是你家楼下唯一一家口味不错的餐厅,起初你吃到苍蝇,默默把它挑出去;很快,你发现自己学会了提前辨别苍蝇的形状和颜色。
几年后的一天,你会猛然发现一个现实:
我怎么正在苍蝇堆里扒拉饭粒吃啊?
文章的最后,差评君提一嘴。
我咨询的这位程序员有 8 年工作经验,把「小划不算划」的视频发给他后,他大受震撼,问我们是做什么研究的,以前还真没注意这么细的。
咱哪是做什么研究,不过是路见不平,debug the world 罢了。
图片、资料来源:
- APP 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第 7 部分:欺骗误导强迫行为
- 感谢提供帮助的产品经理、程序员、律师
撰文:刺猬&莽山烙铁头;编辑:莽山烙铁头
来源公众号:差评(ID:chaping321),Debug the World。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差评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一切要从开屏广告点击区域被限制开始说了
美其名曰:培养用户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