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公交模型提升需求管理效率:一种创新的团队协作策略
在项目管理中,只有管理得当,团队和谐得当,效率才会提升。下面这篇文章是笔者分享的一种创新的团队协作策略,公交模型提升需求管理效率。大家一起来认识认识吧!
一、 引言
在项目管理中,需求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涉及识别、获取和管理人们对产品或服务的期望和要求。良好的需求管理可以确保项目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期望,避免资源浪费和项目范围蔓延。
然而,许多组织在实践中面临挑战,传统需求管理方法往往线性、刚性,与客户互动有限,导致需求理解不足和响应缓慢,可能导致项目失败。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公交模式。
这是一种灵活的需求管理方法,类似于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行方式。在这个模式下,需求如同乘客在不同站点上车和下车,项目团队需管理这些“站点”,确保需求能高效进入项目开发流程并得到满足。
通过模拟公交系统运作,我们可以实现需求管理的高效性和适应性,从而在快节奏的项目环境中取得成功。
二、公交模型的概念
公交模式把需求管理比作一个公共交通系统,其中需求就像是需要到达特定目的地的乘客。
在这个系统中,需求在其生命周期内会经过不同的“站点”,每个站点都代表需求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如需求收集、评审、排期、实施和验收。需求(乘客)在整个过程中被接收(上车)、处理(行程中)和完成(下车),同时保证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有需求被接受和已完成的需求被移出系统。
通过允许需求在不同阶段灵活“上车”和“下车”,公交模式能够适应项目的变化,以及团队能力和资源的波动,从而确保需求管理的连续性和灵活性。公交模式的设计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环境。
需求可以在任何阶段被重新评估和调整,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和相关性。每个需求的状态在公交模式中都是可见的,像实时追踪公交车位置一样。这种透明度不仅有助于团队成员对需求的理解和响应,也让利益相关者能够跟踪需求的进展。
三、公交模型的工作流
1. 需求收集(站点设置)
- 站点定义:明确需求收集的范围和类型,设立固定的“站点”,即收集点,如特定的邮件列表、需求提交平台等。
- 提交规则:制定需求提交的格式和规则,确保收集到的信息准确、完整。
2. 需求分析(路线规划)
- 需求评审:评估每个需求的可行性、影响范围、优先级和资源需求。
- 需求整合:将相关需求合并或拆分,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业务目标。
3. 需求排期(车次安排)
- 版本规划:根据需求的优先级和开发资源,规划需求在产品的哪个版本中实施。
- 迭代计划:在敏捷开发环境中,需求被分配到特定的迭代或冲刺中。
- 临时加班车:针对紧急或特别需求,可能需要安排临时的加班车(加急开发和部署流程)。
- 紧急班次: 设立一个“紧急班次”,仅用于处理那些必须立即发布的紧急需求。定义一个严格的紧急需求审批流程,确保只有真正紧急和关键的问题才能使用紧急轨道。紧急需求一且发布,要迅速组织回顾会议,分析其紧急性的原因,并学习如何在常规过程中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4. 需求开发(乘客上车)
- 开发分配:根据需求特点,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或团队。
- 开发跟踪:监督需求开发的进度,确保按计划进行。
5. 验收与部署(到站通知)
- 验收测试:完成开发后进行详细的测试,确保满足需求规范。
- 用户验收:由需求提出者或最终用户进行验收。
- 上线部署:验收通过后,需求被部署到生产环境,并通知所有相关方。
6. 反馈循环(乘客下车与评价)
- 用户反馈:收集用户对新功能的反馈。
- 持续改进:根据反馈优化现有功能,调整未来的需求收集和开发流程。
7. 流程优化(循环与调整)
- 效率分析:定期评估流程效率,识别瓶颈和改进点。
- 流程调整:基于分析结果和团队反馈调整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
8. 核心要素
- 定时收集:需求不是随时被接受和处理,而是在预定的时间点集中收集。
- 固定路线:需求处理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类似公交车固定的行驶路线。
- 预定时间表:确定需求处理的时间表,比如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需求评审和排期。
- 批量处理:单个需求不立即实施,而是和其他需求一起批量处理,提高效率。
- 规则明确:公交模型要求对需求收集、处理和发布的规则必须明确,所有人都能清晰理解。
- 优先级排序:根据需求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对它们进行优先级排序,以合理分配资源。
- 灵活调整:虽然是定时收集和处理,但公交模型也应允许在必要时对时间表和处理流程进行灵活调整。
- 沟通机制:要有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了解需求处理的进度和变更。
- 反馈循环:在需求完成后,收集反馈并用于改进未来的需求收集和处理过程。
- 持续改进:定期回顾和评估模型的效率和效果。
四、公交模式的具体应用
1. 背景
一个中型电子商务公司面临需求管理上的混乱,需求从各个部门和客户不断涌入,导致产品团队难以跟上节奏,紧急需求经常打乱计划。公司决定实施公交模型来优化需求管理流程。
2. 目标
- 确保需求被系统地收集、分析、排期和实施
- 提高团队对紧急和变更需求的响应速度
- 增强跨部门之间的透明度和沟通
- 提升需求实施的效率和质量
3. 流程制定
1)需求收集(站点设置)
公司设立一个内部平台作为需求提交站点,每月第一个周一,任何员工和客户都可以在这里提出新的服务需求或改进建议。
- 需求来源:描述需求的起源或来源。例如:客户反馈、产品需求、运营需求、客户需求、技术需求、高层需求。
- 功能模块:指定需求涉及的产品或系统的具体模块或部分。若为新功能,明确提及“新模块”。
- 背景问题:简洁明了地描述产生此需求的背景和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尽可能提供数据或事例支持。
- 业务价值:描述实施此需求后可以为业务带来的预期价值或好处。例如提高效率、增加用户、提升满意度等。
- 需求描述:详细、清晰、具体地描述内容。
- 提出日期:记录需求提出的确切日期。格式统一为“YYYY-MM-DD”。
- 提出人:记录提出需求的人员姓名或团队。若有多个提出人,列举主要联系人。
- 相关资料:提供需求相关的支持文件、链接或参考资料。
2)需求分析(路线规划)
- 内部评估周期:每周周一,产品团队对收集的需求进行评估,分析其影响和紧迫性,并对其进行反馈。
- 外部反馈周期:每周周一,产品团队与相关方召开需求反馈会议,对每个需求进行反馈和问题解答。
- 初步评估结果:此处填写需求的初步评估状态,“待评估”、“已评估”、“需进一步讨论”等。
- 反馈日期:产品团队对需求进行评估后的反馈日期。
- 反馈内容:产品团队对需求的具体反馈内容,可以是“接受”、“拒绝”、“暂不考虑”等,同时可加入具体的理由或建议。
- 注意:需求反馈环节不回复开发周期和排期
3)需求排期(车次安排)
- 内部规划周期:双周周一,产品团队对收集的需求进行评估,规划下一个需求管理周期的初步版本范围。
- 外部同步周期:双周周一,产品团队与相关方召开版本评审会议,明确最终版本范围。
- 版本内容:50%新功能;20%优化需求;30%其他需求
- 版本内容变更流程:如需变更需求,根据紧急度,可增加1-2个紧急需求。如非紧急需求,可从中挑选颗粒度相当的需求进行更换。
4)需求开发(乘客上车)
开发分配:项目经理进行需求拆解和任务下发,分配给相应的开发人员。
5)验收与部署(到站通知)
验收准入标准:
① 要求对需求文档上提及的所有功能进行全面测试,且提交验收测试时,开发方发现的所有缺陷都已解决。
② 验收环境准备就绪,提供测试账号,验收测试环境准备完成,与线上真实环境一致。
③ 清除测试数据,保证无脏数据导致异常。
产品验收合格标准:
① 系统满足验收测试要求,产品需求均已实现。
② 验收测试用例执行覆盖率达到100%。
③ 测试通过率达到100%,非功能性测试用例达到95%以上。
④ 在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闭环,Bug趋势得到收敛。
⑤ 没有P0,P1级必现BUG存在,P2级非必现BUG数目不能超过2个(注:非必现bug的复现概率不能高于5%),剩余BUG数不超过5个,所有BUG数目不能超过8个业务验收合格标准:没有P0,P1级必现BUG存在,P2级非必现BUG数目不能超过2个(注:非必现bug的复现概率不能高于5%),剩余BUG数不超过5个,所有BUG数目不能超过8个。
6)反馈循环(乘客下车与评价)
- 1.bug处理流程:用户反馈 -》运营接收问题 -》做一轮初筛 -》反馈给 测试人员 -》测试人员复现,提交Bug,登记线上问题表 -》反馈给开发同学,开发修复 -》测试同学验证 -》上线 -》告知运营
- 2.需求处理流程:用户反馈 -》运营接收问题 -》做一轮初筛 -》反馈给 测试人员 -》判定为新需求 -》反馈给产品同学入池
- 3.线上问题记录表:所属系统/页面/模块/问题描述/图示/提出者/提出日/版本号/问题类型/缺陷性质/优先级/问题状态/产品责任人/当前处理人/问题定位/解决方案/解决日期
注意:为了应对紧急情况,临时解决的方案必须记录,bug标识出临时解决,需要真正修复验证后进行关闭。
7)流程优化(循环与调整)
对整体流程持续优化和调整,直至流程全部运营顺畅。
正如公交车稳定而有序地穿梭于城市,我们的需求管理机制确保每个功能安全、准时地到达用户手中。
这一机制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强化了团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正如公交系统连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需求管理流程连接了用户的需求与开发团队的能力,确保每个功能都能准时抵达用户手中。
每个参与者,无论是需求提出者、开发者还是测试人员,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共同推动着项目向前发展。
专栏作家
Olivia,微信公众号:Olivia是只产品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致力于分享加倍干燥专业干货的空想家。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