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感悟:产品设计的4大原则

2 评论 25874 浏览 95 收藏 11 分钟

一直想写关于产品设计思路或者说方案策略性的文章,一直都不好下笔,因为这东西太大太广泛了,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这是我总结的一套思路,供大家参考。

如何评价设计的好坏?

最近有个朋友问我,如何才能从整体的角度评价一个产品的设计的好坏,有没有一个标准?我们经常会站在个人的角度去评价,一般的产品经理都是从功能的用户体验?逻辑是否清晰?是否人性化?等等…

当然从这些角度去考虑都是正确的,我这里有更标准化的方法:

1.优先级

为什么要先考虑优先级?

因为用户使用你的产品,他们希望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当你把所有重要的东西都摆上桌面,就没有重要的东西了。用户的认知空间和认知能力有限,当他们面前有 1 条路可以选择时,事情会变得很简单,但是当你们面临 3 条路时,往往会踌躇不前。

设计中对优先级的把握就是要让我们能够将真正重要的功能/内容/元素放到突出的位置,以最多的界面资源去展示它们,而将次要的部分,弱化、隐藏起来,再次的部分,则索性砍掉。

具体来说:

  • 用户优先级:把握核心用户,为产品自己真正的用户群做设计,不要天真的以为你的设计可以满足所有的用户。
  • 功能优先级:把握核心需求,亮点功能往往两三个就足够多了。记住产品的定位,该做什么。
  • 内容/信息优先级:将内容分成不同的层次,核心内容需要明显地突显出来。报纸上的标题、摘要、征文等层次清晰、泾渭分明也是这个原因。
  • 交互优先级:主要的交互路径需要让用户以最小的精神代价就能走得通,尽量减少这条路上的分支。
  • 视觉优先级:视觉更需要层次,重点的视觉元素需要让用户一眼扫过去就能看到,而次要的信息则要拉开距离,通过留白、颜色对比等等手段。

2.一致性

一致性的目的主要是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容易被用户预知。一致性可以说是设计中最普遍的一条原则,但是很多人都会犯这个错误,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地方不一致问题。

通常需要注意一致性的地方:

  • 交互逻辑的一致性:完成同样功能,交互逻辑是不是一样的,流程是不是相似的,背后就好像有一样的数学模型似的。
  • 元素的一致性:同样的交互逻辑,使用的控件等是否一致,例如这里用按钮来执行动作,在那边变成了图标,另一个地方又是链接,设计师应该把控好每次版本迭代的一致性。
  • 词语的一致性:界面上使用的语言,在描述同一个事物时是否一致。我们在产品中用到的文案词语必需保持一致,当手头上产品线多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文案管理的方法,将每款产品的文案进行整理,当设计到该产品时,可以先看下以前写的一些文案,这样将能保证每款产品文案词语的一致性。
  • 信息架构的一致性:信息的组织层次方面是否是一致的,导航是否是一致的。在信息架构的设计中,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除非你的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问题。
  • 视觉的一致性:界面的图标、颜色、区域的分隔、指向等方面是否是一致,每次迭代版本,负责此产品的设计师,必需把控好视觉的一致性,一个产品中不能出现不同种风格的界面和元素。

3.感觉

大家都知道感觉最重要,怎样照顾用户的感觉。例如以下能够考虑到的几点:

  • 快的感觉:大家都知道「点赞」这个功能,有没有人知道「点赞」是如何设计的(从功能的角度)?我们再与界面上的元素(点赞按钮)进行交互时,都是先让界面显示出结果(已点赞),同时后台再去做操作(在研发上叫做异步执行语句)。主要避免用户的等待。
  • 安全的感觉:用户敢在看起来很「山寨」的界面上输入自己的密码吗?在用windows系统的时候经常会感觉极不安全,每次开机360安全卫士都会告诉你系统有多少个漏洞(我从来就没补完过),而在使用mac系统时,我从来不会去下载什么管家、卫士之类的软件,因为mac系统本身给人就是一种极为安全的感觉。
  • 其他感觉:比如界面语言是否让用户感觉到尊重等等,我就不在多讲解了。

与自然界的原则匹配

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能与自然界的原则相匹配,不仅能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更容易被用户预知。比如我们电脑中的垃圾桶与现实生活中的垃圾桶,有垃圾就往垃圾桶里面扔,觉得还有用就从垃圾桶中捡回来,垃圾桶满了就倒掉(清理垃圾桶)。如果要找回来,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有可能要去找业务的阿姨,将垃圾倒哪里去了,还可能要去大垃圾桶中找等等。电脑也是如此,必需恢复上次清理的数据。

这些功能,用户就可以结合现实中的规则,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将更简单,更容易。

可能小伙伴又会说,这些都是别人做好的,那我们如何将自然界的原则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去呢?

  • 我们可以将用户对现实事物的理解,延伸到产品的图标、按钮、流程等界面的元素和行为中去。
  • 去寻找自然的、共有的法则,让用户容易学习、容易使用产品,进而具备较高的效率和满意度。

「防御性」的设计

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功能制定一些规则,为什么?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很多人说中国人是最好奇的生物,不管别人怎么下禁止令,还是要亲自去体验一把才爽。

当然防御性设计也是为了防止用户误用、滥用。你要知道中国水军力量的强大,分分钟让你的服务器崩溃。

比如微博,每条微博下面都有举报按钮,如果涉及到黄赌毒,我们可以进行举报。

那么在设计中如何应用呢?

我们必须将每个功能和细节考虑周到,比如登录,防止机器人恶意攻击,可以采取验证码的形式。但是为了不让用户每次登录都需要输入验证码,我们又可以在密码输入错误 3 次后再提示输入验证码,这就是所谓的考虑周到,真正的用户体验。

偷懒原则

我们都知道人的天性都是懒惰的,越简单、越易懂的设计才是用户最喜欢的。帮助用户偷懒是用户体验的终极目的之一。

「记住密码」的功能已经非常普遍了,在移动产品中,更多的只需要用户登录一次,以后直接自动登录(除了应用更新或重新下载应用),这就是偷懒设计的表现。很多人在讨论「记住密码」的功能会导致一些用户彻底忘记密码,这还是好设计吗?这个问题实质是如何帮助用户更方便地登录那些需要安全认证的系统。

我们反过来思考一下,密码一定是必需的吗?人们为什么不用记住钥匙的齿形,而只用记得带上钥匙?现在大部分的产品都是通过手机进行注册账号,所以大部分产品都已经不在需要密码了,通过手机号填入验证码就行了,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个问题,帐号也更安全了。

其实整个社会的进步就源自人们「偷懒」的愿望,为什么要发明轮子,就是要节省力气;为什么要发明电报电话?就是不愿互相之间沟通前来麻烦。如果去掉现代科技,你会发现人类依然可以生活,没有那样发明和设计是人类一定离不开的。只不过不能再「偷懒」而已。

用户体验在一方面的确在帮用户偷懒,但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人并没有变懒。真的,咱们觉得周围的人们变懒了吗?可为什么大家的生活节奏月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了呢?不错,现在人们是越来越少拿笔写字、越来越少做体力或等等,但是人们省去的这些精力,真的就不用动脑子了吗?我恰恰觉得现在人们需要动脑子的地方太多了。

 

作者:南小旭

来源:http://www.jianshu.com/p/5b9b0d923a4c

本文由 @南小旭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陡峭的山峰上伸下来一副梯子,这篇文章省去了自己去凿一条路的功夫。在这样的基础上去学习,顺畅了很多。感谢输出!

    来自广东 回复
  2. Nice!!!

    来自福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