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我的互联网项目复盘

3 评论 3010 浏览 28 收藏 21 分钟

最近在整理一些自己在产品领域工作的经验和方法,在好友振聋发聩的提醒之下,我将继续专注并深入于产品领域的多元发展,无论是在公司上班、做产品咨询或者是自己传道授业解惑,都将在互联网产品这条路上全力突破自己。

对于做产品这个事情上,自己不光是兴趣那么简单,更多的是热爱,加上这些年在创业公司的打拼和磨练,让自己获得的行业经验,无论自己是继续在职场发展,还是自己做咨询或者课程体系,心里面都是有底气的。

于是我开始将平时在一些平台写的文章中的方法论和平日里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点都汇集在自己的文档之中,开始系统化的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有些知识已经内化到自己的脑子里,在日常工作中或者给别人解答问题的时候,信手拈来。但如果为了做咨询或者传道授业,那么将这些知识系统的写下来是最好的方式。

在我创建的知识体系中有一个版块是写面试问题的,这里面我先罗列了100个面试产品经理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最基础的,比如你为何选产品经理、你有什么能力胜任这个岗位?

到面向工作中具体的问题:当你遇到这些问题时,你该如何去解决,还包括开发某些功能时该注意些什么,相关功能原理是什么?

最后上升到理论层面:如你觉得什么是一款好产品、你是否有自己的产品方法论,如果有能不能表达出来?你是如何做项目管理的?

这里面的问题多数是我在这么多年工作当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而有些则是平时在一些平台搜集到的问题,用来向自己提问,补足自己的短板。

自己在创业公司的同时,也在给一些人做简单咨询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接触到各行各样,会去了解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的商业逻辑。

曾经在一篇文章里看到有个著名投资人说喜欢做投资的原因是可以和聪明人多交流,熟悉全球最新的科技、商业内容,这是一件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我还没有达到如此高度,但总体而言,做产品如果不亲临一线,如面对用户或者面向市场,总是感觉会欠缺些什么。

有哪一个行业是可以终生和聪明人打交道、需要你终生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我相信就是我现在所处的互联网行业,无论当前行业是否处在严寒酷暑或是正在经历寒冬,只要行业并不是朝不保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那这个行业我将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在整理自己知识体系和面试题的时候,我在其中发现了这么一个题目,问的是:你做的这个项目,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命题问题,回答的前提是你需要做过你在简历上提到的这个项目。

当然,先抛开具体项目不谈,我们从宏观上讲,在项目中能学习到的东西有很多。

而这个学习的过程则是自己遇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最终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当你经手的一个项目结束后,无论这个项目你能否成功,你都应该在项目中有所成长,这个成长就是经验的积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而成长的最好方式,不是你说这些事情你都经历过就结束了,而是要学会复盘。

复盘原本是一个围棋的概念,是双方对局结束之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便检查对弈者在棋局中的优劣与得失。

据说后来是在柳传志的倡导之下,被人们应用到了企业管理当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论。但这个词可不仅仅适用于工作场景,而是适用于任何人任何场景。

复盘这个词我个人认为还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代替,叫反思。

反思这个词想必每个人都会知道。孔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这句的原文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孔子是圣人,我们虽不能按照圣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但无论是复盘还是反思,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要做的。

在项目里,我们的复盘通常是一个里程碑结束或者项目结束后会进行复盘,而有些人则是在每周或者每天进行复盘,各有利弊。

里程碑和项目结束后复盘,会对全局有个清晰的把控,在时间节点内事情已经结束了,可以好好的回头看看,在这段工作时间内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

而每天或者每周复盘,则是将复盘的颗粒度更加细化了。

而我则喜欢时时刻刻在思考和复盘,时时刻刻的反思并不会太耗费心神,反而可以快速发现你之前的思考或决策错误,因为发现的及时,改正的也及时,不会让项目造成太大影响和问题。

如果等到里程碑或者项目结束时再复盘,很可能错误已经造成了一些比较重大的影响。

复盘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就像孔子有三点复盘内容,我们在做项目不光是三点甚至是从多角度去复盘的。

一般是从设计、用户体验、商业变现、开发成本、社会影响、项目管理这几个基本点去考虑复盘。

一、产品设计

设计是一切的基础,这个设计包括原型设计、UI设计甚至是UE设计。对于互联网产品而言,好的设计是实现需求的最本质最基础的方式,产品设计是各种需求的体现和载体。

因此你在设计上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将直接影响着产品的生命周期。

产品和人一样,都会有生命周期,人不想做个短命的人,产品也一样。

不过多数问题在原型评审的时候就能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

二、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其实和设计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设计的不好,那么体验自然不佳。而这种体验需要围绕着产品的调性去做。

不是所有好的体验设计都适合自己所做的产品,不做比画蛇添足要强。

三、商业变现

如果简单说起来,互联网的行业模式也就这么几种:

  • 广告模式:通过向用户展示广告来获取收益。这种模式需要拥有大量的用户流量,才能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而现在这种模式成了很多免费类产品和小游戏赚钱的最直接方式。
  • 付费服务模式:提供收费服务,如会员、高级功能、下载等。这种模式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或产品,才能吸引用户愿意付费。比如各大视频网站的会员,阅读类产品会员,都是属于这种付费服务模式。
  • 佣金模式:通过代理销售其他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获取佣金收益。这种模式需要拥有强大的销售渠道和用户基础。很多线下企业走的就是这种模式,超市有华联、永辉,家电有苏宁、国美。这个更多的是属于平台类的产品,规模小或者业绩不佳的产品就尽量不要碰平台模式了,不然就会出现像是租了一万人的广场开演唱会,最终只有十个观众的尴尬场景。
  • 虚拟物品交易模式:在游戏中或在线平台上提供虚拟物品交易,获取收益。这种模式需要拥有大量的用户和活跃的虚拟社区。有些游戏里面可以进行虚拟物品交易,不过游戏新规出来之后,以后这种模式能不能进行下去还是个问题。
  • 电商模式:通过互联网销售商品或服务,获取收益。这种模式需要拥有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市场营销策略。这种就自不必说,阿里系、京东都是这种赚钱的模式。
  • 众筹模式:通过众筹平台筹集资金,实现创业或项目融资。
  • 平台模式:通过打造互联网平台,吸引供需双方在平台上交易,获取中介服务费或佣金收益。比如淘宝、阿里巴巴、京东这些大企业,既是电商也是平台。

从上面那些总结其实可以看出商业变现的途径有多种多样,也是根据自己产品的属性去决定的。

最终效果如何,就考虑产品和运营的能力了。毕竟同一个商业模式在A产品跑的通,转移到了B产品上那就是个死。

四、开发成本

开发成本是在项目中经常会考虑的一个事情,经济学讲,一切的问题本质都是资源分配不足导致的。同样开发也是,如果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很多产品做的未必不够好。

但,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缺少的不就是各种资源吗,否则不同的项目组也不会为了争取资源在公司打的头破血流。

简单而言,开发成本包含以下这些成本。

  • 人力成本:互联网开发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包括前端开发、后端开发、设计师、测试工程师等。不同岗位的薪资和经验水平不同,因此人力成本会根据团队规模和经验水平而有所变化。特别是我经常在给一些公司做报价表的时候,更是反复衡量计算开发的周期和人力成本,既要保证不让我们亏钱,还得需要让对方能接受我们的报价,这真的是一个比较考验计算成本能力的工作。
  • 技术成本:互联网开发需要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如前端框架、后端语言、数据库等。这些技术和工具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不过好在有经验的开发,基本上每个人都知道面对什么样需求的时候,如何去合理的选择开发工具,既要能保证项目正常进行,还能保证没有太多的投入成本。
  • 运营与运维成本:互联网平台的运营需要持续投入资金,包括除了日常的广告投放等运营上的投入外,还需要服务器维护、网站推广、用户维护等。这些费用会根据平台的规模和用户量而有所变化。

有些做互联网的公司都会觉得这些运维可有可无,更不用说有些传统行业在涉及到这个成本的时候,他们通常是没有心理预期和概念的,以为软件或者网站开发完成就万事大吉就能立刻投入使用了,就能在互联网上吸引到大量的流量,自己的网站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收益。

这种好事儿,早十几年或许还行,现在一片红海的基础上,这种可遇不可求。

法律和合规成本:在开发互联网平台时,需要考虑相关的法律和合规问题,如版权保护、隐私政策等。

五、社会影响

现在中国对于版权保护盒隐私的方面越来越重视管理。有些特殊的领域和行业,对于版权和隐私政策极为看重。

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因为违规被处罚甚至是应用被下架。这些成本虽然较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重点关注和投入,典型的不紧急却重要的成本。

  • 带宽成本和硬件成本: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成本,这个也可以归入到运维成本,也可以独立核算。
  • 安全和维护成本:为了保护网站和用户数据的安全,需要进行安全防护和维护工作,当然,这个也可以归入到运维,就看公司怎么定义这些业务了。
  • 社会影响:企业的使命是盈利,但有些做企业的人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通常不会考虑社会影响,但是一旦出现问题的时候就只能靠危机公关出马了,能处理好危机的自然皆大欢喜,处理不好的,让企业深陷信任危机。

因此,社会影响也是需要考虑到的,通常社会影响包括以下这么几点:

  • 隐私和数据保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时,需要充分考虑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用户数据不被泄露或滥用。
  • 网络欺诈和安全威胁:互联网开发过程中需要警惕网络欺诈和安全威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护用户和平台的安全。
  • 文化和意识形态影响:互联网具有文化和意识形态传播的功能,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避免对用户造成不良影响。
  • 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互联网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平台,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信息传播和舆论的引导,避免传播虚假信息和有害言论。
  • 网络暴力和仇恨言论:互联网上存在网络暴力和仇恨言论的问题,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这类言论的监管和管理,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 社会公正和道德伦理: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时,需要注意社会公正和道德伦理问题,避免对弱势群体或特定群体的歧视或伤害。
  • 知识产权保护:互联网上存在大量的知识产权问题,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六、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最大的问题是不确定性,比如目标不清晰、怎么跟项目成员统一目标,如何和各方对齐目标。这里面也有许多的内容需要考量。单独把这个点提出来都能讲好多内容。

  • 计划不周:这可能包括没有有效地确定优先级,没有将开发分解成多个阶段。我曾经在刚做项目的时候就犯过这种错误,没有对一些任务进行拆解,到时候在进行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临时考虑临时解决,很耽误进度。最好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需要将项目分成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重点完成的任务又是哪些。
  • 缺乏领导力:如果项目经理缺乏相关的业务或管理专业知识,这将导致决策失误,这种问题几乎很多产品新手都犯过。很多产品经理也会兼任项目经理的职责,但是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项目管理,真的是很难带好一个项目,一个团队。
  • 人员问题:这可能导致未解决的冲突,可能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这种问题也比较常见。比如人们说话的方式方法都会让项目当中的人员产生隔阂甚至是冲突,影响项目进度。只讲问题,不追责任,也能避免人员直接互相扯皮埋怨。
  • 模糊或不断变化的需求:从一开始就明确、完整地定义项目需求至关重要。变更请求可能会导致项目偏离并错过最后期限。需求变更是家常便饭,频繁需求变更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业务调整、市场变化、人员能力以及考虑不完善等原因,都是导致项目不断改变需求的原因。因此,一方面是尽可能考虑完善项目方案,另一方面如一定要变更需求,务必要告知团队变更的原因和意义,否则频繁变更需求,会失去大家的信任感和团队的士气。
  • 低效的沟通过程:让每个人随时了解项目状态至关重要。缺乏有效的沟通会导致错误和延误。
  • 资金不足:这个问题最有可能影响需求不断变化的项目。
  • 利益相关者批准:有效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是识别受/可能影响项目成功结果的个人的能力。
  • 没有时间表:没有为任务、运营活动和目标制定时间表。
  • 错过最后期限:项目各阶段的延误导致项目错过最后期限。

简而言之,每次在开展项目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在开始前复盘曾经的项目,还需要在项目开始时和开始中随时复盘。

通过对项目的时时刻刻的回顾和总结,发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不光能促进团队的成长,也能提升个人和团队的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内容看上去很多,但如同是一套SOP流程一样,只是将各种环节都拆解开来又讲述了一遍。

当你将上述的内容都烂熟于胸之后,也许这些复盘的点只是你脑海中片刻的闪现,很快就能知道项目中的问题所在。

好的项目团队都是不断磨合出来的,复盘才是你最好的经验总结方法,才能让你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最好的提升。

本文由 @知鱼之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