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萎技术」在产品应用中的思考:为什么任天堂和理想在市场上获得成功
什么是“枯萎技术”,在产品中有什么应用?本文分享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枯萎技术”以及在产品里如何应用的思路,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近期听微信的一名设计师,分享他在设计“微信收款音箱”的一些思考,其中提到一个词“枯萎技术”。在这过程中,我联想到最近在听的李想的课,这两者似乎得到了串联和解释。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枯萎技术」
在开始讲为什么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场景:
假设我们要研发一款硬件产品,当下需要做技术选型,一种方案是采用当下最先进的技术来实现,另一种方案是采用市场上已经非常普遍的技术。
如果是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案?
你可能会说,这里的背景信息太少,比如不知道是什么产品,不知道是面向什么人群,不知道公司的资金是否雄厚,难以决策。
但是,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纯从2种技术的选择偏好上,大多数人想必还是更希望自己的产品应用先进的技术,毕竟先进意味着更高的追求,也给产品带来更大的光环。
随着技术的推陈出新,是不是老技术就没有立足之地了呢?从市场的选择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产品对技术的选择依然是非常谨慎,并不一味追逐新技术的使用。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枯萎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
1. 什么是“枯萎技术”?
可能很多人对“枯萎技术”这个概念比较陌生。但是提起“任天堂”,大家一定不陌生。
而“枯萎技术”这个概念就是任天堂早期重要人物横井军平提出的。
他的原话是:
这里有个关键,不是直接利用成熟或者接近淘汰的技术,而是将“发展成熟甚至接近淘汰的技术进行水平思考,再应用到不同的领域”。
基于这个理念,横井军平在任天堂期间,创造了多款游戏机的销售辉煌,包括Game & Watch、Game Boy.
无独有偶,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在分享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增程式电动车时,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
为什么理想放弃做纯电动而选择做增程式电动?
李想的思考原则是:成本效率最优。他提到电动车车主普遍都存在“里程焦虑”,撇开市内出行不说,一遇到长途出行甚至赶上节假日高峰到处找不到充电桩时,这是很糟糕的体验。并且理想的目标群体是家庭用户,这相比个人用户,里程焦虑的问题会更加凸显。
尽管在当时,纯电动是新能源汽车创业的主流,并且市场上也有特斯拉这个成功案例,国内还有蔚来、小鹏这样的先入局玩家。
但基于“成本效率最优原则”,李想最终选择增程式电动的技术方案,说白了就是将油和电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市内日常通勤可以实现纯电动,长途出行又能车载发电,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
说到这里,我们回过来一起看看,任天堂和理想汽车这两个小故事有什么关联?
它们都是用市场上的成熟技术进行组合再应用到自己的产品里,并且最终都在市场上获得验证,获得了很好的销量。
从市场来看,”枯萎技术“在当下依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如何在产品里应用「枯萎技术」
讲完为什么,接下来我们看看怎么做。
以微信的收款音箱为例,就是一款将“枯萎技术”充分应用的产品。
这款音箱的目标群体主要是个体商户,它的使用场景大多是比较嘈杂甚至的脏乱的环境,那怎么确保店家能够快速知道自己是否收钱,解决店家的“收钱到账”诉求呢?
一方面是提供语音播报功能,让店家在嘈杂忙碌下可以关注到收款情况,另一方面也提供屏幕查看功能,方便老板事后进行查账。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这款音箱使用的屏幕是很简单的基础款,没有彩屏也没有酷炫的高科技,屏幕下就几个基础大按键。为什么这么设计呢?
设计师在分享他的设计理念时,就提到了“枯萎技术”的应用。
1. 在电子显示屏的材质选择上:他们没有用彩屏,而是选择了市场上非常成熟的一种材料,刻显屏,因为这种材料技术的成熟度,会带来更低的返修率,同时它已经足够满足了店家的使用场景,即使它坏了,也能够很容易被维修,维修成本也很低。
硬件产品不同软件产品,软件产品可以通过发版本来进行更新迭代,而硬件产品在用户购买了之后,基本上只要它不坏,就不会轻易想要去换掉,特别是收款音箱这种功能性产品。所以越低的返修率,代表产品更加耐用和可信任,也能更好的保障店家的业务正常运作。
2. 在防水功能的设计上:市场上有防水诉求的产品一般采用防水材料来制作,但是这款音箱采用的却是一个非技术的手段来解决。
它是怎么解决的呢?因为喇叭向上容易进水,那么就把喇叭改一下,改为冲下,同时确保冲下也不影响发声,用一种创新排列的方式去解决这个进水问题。
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工艺材料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让防水的诉求在大多数场景下得到满足。
3. 在按键设计上:音箱上提供几个大按键,方便店家查账。
为什么不用电子触摸按键呢?因为对于很多店家而言,高科技意味着更高的操作门槛,比如一些老人或者对科技不敏感的店家,他们其实对新技术并没有那么好的接受度,传统的实体按键反而更便捷。所以,这款看着有点复古像上个世纪的产品,其实是更好操作使用的。
在这款音箱的实际设计上,对枯萎技术的应用还有其他点,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以上 3 点。
很多时候,我们在设计一个产品之初,会难以避免的掉入“技术追求陷阱”,希望用最先进的技术/材料,设计更酷炫的产品,但是产品上线后,效果是否真的如预期呢?
并不是追求新技术本身有问题,而是在产品的不同阶段,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解决用户的不同诉求时,我们有很多种选择。而”枯萎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一些启发。
再回归“枯萎技术”本身,为什么强调不要过分追求新技术应用到研发初期的产品?
1. 新技术上市初期具备不稳定性,尚未经过市场充分验证,很多问题尚属未知,或者即使已知也尚未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而客户的诉求有时候并不一定要用新技术去解决,用一些成熟技术进行组合再利用,或许可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满足。
2. 我们在产品初期,交付给客户的产品,一定是要具备可靠性的,而不是让用户对产品充满不确定性,这会直接影响用户的购买决策。
最后,回归到产品本身,技术一定是服务于产品价值,做技术方案时,首先要考虑到是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是否得到满足,产品是否有明显的短板阻碍用户决策?在当下这个问题是否一定要用一个高成本的技术方案去解决?
我们对新技术保持关注和敏锐自然是非常好的,但是也不要过分排斥对旧技术的利用。甚至,很多时候,对旧技术进行组合再利用,往往会带来成本效率最优。
以上,是“枯萎技术”在产品应用里给我的一些思考,希望也能给你带来启发。
作者:艾米丽;公众号:艾米丽小记(id:gh_7c64f993dfc3)
本文由 @艾米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感觉有些度很难把控,就怕大家都去关注“枯萎技术”,对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探索热情可能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