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车机用户界面设计的思考与探讨

4 评论 3190 浏览 16 收藏 10 分钟

如今,车机的用户体验在不断提高,其车机用户界面也在不断优化中。作者分享了关于车机用户界面设计的思考与探讨,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近日来,连续做了几款国内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的车机用户界面评估。同时,家里换车,自己也开了一千多公里某合资企业的纯电汽车。兹就所发现的一些用户体验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完善建议,亦可作为车机系统用户界面设计原则使用。

一、以驾驶员为中心的设计

目前车机用户界面的设计师多来自其他行业,带着电脑、手机、Pad 等产品用户界面设计的经验来设计车机用户界面。由于电脑、手机、Pad 等产品的使用者都是在对面的正前方位置,而且多习惯于右手鼠标操作屏幕,因此信息的重点区域,尤其是功能操作区一般是屏幕中间偏右的位置。

然而,驾驶员的位置却是在汽车屏幕的左侧,二者之间有一个倾角。以驾驶员为中心的设计首先要求屏幕硬件尽可能迎合驾驶员的视角;其次屏幕信息的呈现逻辑,依据重要性和频次性,从左到右排列。

关于车机用户界面设计的思考与探讨

二、字体的可辨识度

驾驶员和屏幕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不可能像看手机和电脑一样,可以通过身体前倾来拉近和屏幕的距离。现在五十岁左右的人,普遍进入老花状态,基本难以辨认屏幕上较小的文字。字体过小这个现象在几款被测试的车里都存在,因此需要规定界面字体的尺寸,达到驾驶者可辨识程度。

三、主屏功能的场景化设计

目前,汽车屏幕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这是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在不考虑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屏幕越大,被塞进去的信息就会越多,用户使用起来就会愈发繁琐和复杂。

车机系统,首先要把驾驶行为放在设计的首位来考虑,要区分驾驶场景和非驾驶场景,然后再定义功能的呈现形式。比如对于道路和位置的感知,是用户的基本驾驶需求,所以地图和指南针应该常态化呈现在主屏幕。

驾驶场景下的任务和功能大致涉及:门、窗、锁、座椅、轮胎、外部灯光、摄像头、后视镜、辅助驾驶、导航等;非驾驶场景下的任务和功能大致有音乐、视频、座椅舒适、空调、香氛等。

伊飒尔场景理论认为:场景是由场景角色、动机和目标、任务和功能、以及环境和时间构成。

按照驾驶需求,宜把主显示屏分为三个区域:

1)状态显示区。满足驾驶员时刻关注的信息需求,比如时速(超速警示)、续航里程、挡位、以及警示的信息反馈等(转向、警示等),这些应该放置在显著位置。大部分车此类信息放在正前方小屏以及 hud 上面。

2)功能符号呈现区。这是人机交互的入口,用户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关产品功能的符号标识,比如空调调节、音乐查找、胎压查看等。

3)功能操作区。通过手动点击或者语音唤醒,在功能操作区进行功能的设置和调整。该页面应当提供关闭键,让用户返回上一级菜单。目前,大多车机的界面设计都忽略了这个原则,致使操作信息长时间滞留在页面,影响地图导航的使用。

四、信息架构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要基于用户的目标逻辑

目标逻辑是用户侧的一种认知习惯和思维范式。

比如:

  • 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目标“舒适”;
  • 后视镜加热、前后风挡加热——目标“安全”,看清车外环境;
  • 空气加热——目标“舒适”。

用户会依据目标和任务进行归类。但是,很多车机的信息架构,却以技术实现来分类,比如“加热”这个功能把前面所有的任务项都包括进来,增加了用户查询的麻烦。

五、多通道用户界面任务分配的合理性

人和汽车之间的交互通过物理用户界面(physical user interface )、图型用户界面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 和自然用户界面(natural user interface)来实现。目前的问题是,很多车厂为了追求科技噱头,把本来功能简单、操作便捷的物理按键,用屏幕界面替代。比如后视镜的调节,原本放在车窗 A 柱附近,非常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的“毗邻原则”,使用物理按键调节十分便捷,但是某家车企把其移到了方向盘上,而且要通过屏幕界面进入。空调的调节也是如此,把简单的行为复杂化,反而增加了用户的使用负担。

物理用户界面的操作通过触觉完成,可以很大程度保持驾驶过程中对路况的注意力,所以必要的物理按键应该保留。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欧盟要求从 2026 年开始,汽车必须保留控制手刹、喇叭、转向灯、雨刷、大灯等的物理按键,以确保驾驶的安全性。

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的臻于完善,声音用户界面 ( voice user interface ) 已经成为用户和车机交互的主要通道。车机界面设计,要按照不同用户界面通道的特性,基于用户操作的安全性和方便性原则,合理分配任务。一般来说,指令性信息宜通过声音界面和物理用户界面完成,信息的呈现宜通过屏幕用户界面实现。

这次测评的几款车,声音用户界面做得都比较好。语音指令作为交互通道的主要入口,一定是大趋势。

六、隐私保护

家用车是一个私人空间,原则上不得对人在车内的活动进行监控,除非获得用户权限。车联网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方便用户的同时,也有泄露私密的隐患。这次测试的几款车多装有摄像头,有些甚至不止一个,基本上是以监测用户疲劳状态为理由而设置的。这种保姆式的关照实际上让人非常厌烦,比如早上起来开车有点困,打个哈欠,车机系统听到后,就会不断提醒你要停车休息。这方面国外品牌做得比较好,重视用户的隐私保护,不过多窥视用户的行为。好的设计是不要硬塞给用户没用的功能,要学会做减法。

七、AI 的应用

AI 在车里的应用也是一个趋势。测评中也看到一款车,能和孩子玩“成语接龙”的 AI 游戏,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基于汽车的 AI 应用场景,要围绕声音用户界面进行设计。场景角色要关注孩子这个群体。比如可以通过一些 AI 的互动,对成语、编故事、讲童话等内容,安抚孩子的情绪,从而保证父母在驾驶过程中集中精力,保持对路况安全的关注。

近年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非常“卷”,耗尽心机讨好用户,设计出很多“鸡肋”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驾驶安全。宝马总裁齐普策先生说:“数字化不是看谁家的车载屏幕最大,也不是看谁家代码最长。手握方向盘看清前面的路是对合格驾驶者的基本要求,大屏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造成事故和危险。车载大屏不是汽车驾驶的未来,安全都没有了,你要智能干嘛?”确实如此。

作者:袁小伟;图文编辑:筱沄、倩华

来源公众号:用户体验大学堂(ID:isaruxd),专注用户研究和用户体验设计。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用户体验大学堂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驾驶员的视角观看中控大屏,存在斜视的问题,影响观察路面导致驾驶安全。如果不考虑屏幕成本,曲面屏对于汽车应用可能是个好的解决方案。

    来自广东 回复
  2. 文章虽然文字不多,但内容很干,感谢作者分享

    来自广东 回复
  3. 伊飒尔公司创始人袁小伟博士积二十余年之用户体验领域项目经验,所撰写的《用户体验测评方法》,近期将由湖南大学出版社付梓印行。该书是“用户体验大学堂丛书”首部著作。《用户体验指标体系》、《用户研究》也将在今年陆续推出。《用户体验管理体系》和《用户界面设计》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出版。关注“用户体验大学堂”公众号,第一时间了解新书资讯。

    来自河南 回复
  4. 我就喜欢大屏,喜欢比亚迪的大屏。大屏导航看得清楚,漂一眼就能看清楚,对于路盲的女司机很重要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