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清算、结算、清结算”的区别

1 评论 6084 浏览 34 收藏 38 分钟

在支付领域中,“清算、结算、清结算”的概念和定义常常让人捉摸不透——不光是不同公司的理解和认识不一样,在不同视角、不同场景下的含义也会有所不同。这篇文章,作者带领我们详细梳理了这几个词汇的含义和表达,希望能帮到大家。

做支付最头疼的三个词莫过于“清算、结算、清结算”, 傻傻分不清,偶尔清晰偶尔混沌,有时候吧觉得自己很清晰了,突然跟别人聊天或者看书、看文章时又觉得糊涂起来了,在一些场景里好像很清晰,但是到了另一些场景中发现又交织到了一起。

为什么呢?

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国内支付环境就是如此。特别是清算和结算,在我国的支付环境中二者本身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偶尔等同又偶尔独立,还偶尔交叉,从而造成了开头的大家的理解困局。

本文将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多个场景和语境下去分析这几个词,并且也站在标准定义和实际使用习惯情形下这几个词的区别和联系,从而给大家掰扯清楚,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从而摆脱“清算、结算、清结算”的理解迷宫。

先看国际上对清算和结算的定义:

  • 清算(clearing)是指结算前对支付工具清分、撮合,对待结算的债券债务进行计算、轧差的过程。
  • 结算(settlement)是指各个对象间资金的最终转移的过程。

从上述定义中不难看出,清算是结算的前置过程,而结算是基于清算结果进行最后资金转移的过程,即将结算资金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中的过程。

国际上对清算和结算的定义是非常明确和边界清晰的,那么只需要独立把握清楚清算过程和结算过程即可。

一、经典的支付三段论对清算和结算的描述

国际清算银行支付结算委员会将支付过程划分成三个阶段:交易过程、清算过程、结算过程,其中:

  • 交易过程是指支付的产生、确认和发生,特别是对交易有关各方的身份的确认、对支付工具的确认以及对支付能力的确认。
  • 清算过程是指在收付款人金融机构之间交换支付工具以及计算金融机构之间待结算的债权,支付工具的交换包括交易撮合、交易清分、数据收集等。
  • 结算过程是指完成债权最终转移的过程,包括收集待结算的债权并进行完整性校验、保证结算资金具有可用性、结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以及记录和通知各方。

从上述过程看清算和结算之间的边界也是非常清晰的,清算是结算的前置,结算是转移最终资金。

实际情况,清算和结算的概念经常混淆。

大家从理论层面上普遍的共识是金融机构之间是清算,金融机构与个人与企业之间是结算,个人/企业相互之间为结算。

按照国际定义,实际上上述认识中机构之间的清算是包含结算过程的,如果只是从理论层面这么理解清算和结算也还算是清晰。

只不过在实际过程中清算和结算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例如经常有人这么认为:

清算=清分+结算,在这个认识里,结算属于清算中的一个环节,二者出现了交叉。

还有一种认识是:清结算=清算+结算,在这里又发现清算和结算又分属于清结算的两个过程,很明显二者又是独立的,在这里又出现了清结算的概念,概念从2个变成了3个。

在某三方支付机构内部有这样一种认识是:清算=清分+记账,而结算是个独立的过程,那这里清算和结算是相互独立的,如果基于这样的划分,那么清结算就变成了“清结算=清算+结算=清分+记账+结算”这样的关系。

从上述的一些认识中大家不难发现,清算和结算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出现交叉和边界模糊。

不止是民间如此,官方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混用,如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网站名字是“中国结算”,但是网站域名却是“chinaclear.com”,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系统的清算账户译为“settlement account”,很明显clear是清算,settle是结算,这里中英文在翻译时就错配了。

从其公司业务介绍中,也可以发现同时存在大量的“清算”和“结算”字样,这就容易让大家迷惑,中国结算究竟是一家结算公司还是清算公司呢?

另外在其登记结算系统提供的结算服务中出现了“双边全额、双边净额、实时逐笔”的字样。

我们在很多书籍中其实这几个词后面往往有一个后缀“清算模式”,比如双边净额清算模式,而在阐述结算模式时会使用实时结算和延迟结算或者用“往来账户结算模式”“DVD结算”“PVP结算”。

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发现,清算和结算又开始混淆了呢!还有一些词汇例如:支付清算,支付清算体系,结算银行,清算行,清算账户,结算账户,其实这些词汇往往并不是独立的“清算”和“结算”概念,而是交叉模糊的,可能清算也包含了结算,或者结算中同时有清算。

例如《银行结算通论》中针对结算的定义是:结算是指银行对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等所发生的债权债务进行了解和清算。这里的结算定义中又包含了清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这几个概念,总是时而混沌时而清晰的原因,因为其本身的语义在不同的情形下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没有提前约定语义情景,那么就很难明确当前所述的清算和结算究竟是如何定义的。

因此明确概念语境,提前做好约定是搞清楚他们的前提,比如你们公司内部关于清算、结算、清结算有内部的约定,那么在你们公司内部就可以按照这个约定而清晰的交流和使用,但是当你将这个约定拿出来在另一个语境环境下与其他人进行沟通时,就可能发生冲突,因为他的语境变了。

因此,接下来将从多个视角分析在不同范畴、不同类型企业、和交流习惯下的不同语境中这几个词的含义和区别,另外也从企业的名称、账户的名称、所从事的业务特征里分析这几个词的区别,最后再从我国支付业务历史发展的视角理解这几个词的发展。

二、宏观理论派语境下非常清晰的“清算/结算”二元论

抛开具体的情形和企业或者个人理解,放到一个非常宏大的中国支付背景下,我们来看清算、结算、清结算这三个词。

清算是不同金融机构或者非金融支付机构之间的资金清算行为,通过清算账户实现;而结算是商业银行或者非金融支付机构对其客户执行的资金结算行为,通过结算账户实现。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客户之间的支付结算买卖行为,推动了银行间的跨行“清算”,并最终产生了银行的“清结算”业务。

我们从一些法规中也可以看出这样的二元结构关系。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应当组织或者协助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协调银行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在《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办理国内外结算

从上述规定中大家可以清晰的发现,清算和结算非常清晰的二元论结构,上层是清算,下层是结算,机构间的清算在央行完成,客户的结算在银行内完成

我们再看一个规定,央行的规章中规定: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银行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

从这个规定中也可以看出,我们日常的支付其实是支付结算,用的支付工具实际上是结算工具或者支付方式是结算方式;而资金清算实际上就是指的用户跨行支付结算时,需要金融机构进行跨行资金清算,这里的清算就是跨行之间形成的业务

跨机构清算就需要另外一个机构参与,即清算机构,在《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中规定:支付清算是指支付指令的交换和计算;其中:

  • 支付指令是指参与者以纸质、磁介质、或者电子形式发出的办理确定金额的资金转账的命令;
  • 支付指令的交换是指提供专用的支付指令传输路径,用于支付指令的接受、清分和发送;
  • 支付指令的计算是指对支付指令进行汇总和轧差

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清算机构的支付清算业务是对支付指令的“接受、清分、发送、汇总、轧差”的处理。

那么银行或者非金融支付机构完成了跨机构清算以后,还需要对客户进行结算,因此就产生了“清结算”业务,其实就是“清算+结算”的双重业务,这里的清算指的是跨行清算,而结算指的是基于央行的跨行的清算结果对客户的最终结算。

又因为个人或者企业相互之间的收付行为也属于“结算”即“支付结算”,那么就形成了这样上述的结构图,阐明了“清算-清结算-结算”关系。

那么在这个框架下清结算=清算+结算。

下面,我们来挑战一下将不同语境下的这些概念揉合到一起,大家能不能保持清醒:

其实上层的清算概念中也包含了“结算”的含义,即在清算层实现的资金划付业务,假如我们把这层结算定义为“结算1”,而银行向个人和企业的结算定义为结算2,并套用“清算=清分+结算”这样的认知,这层关系就成了:

清结算=清算+结算=清分+结算1+结算2

如果再套用上面提到的某支付机构的认知:清算=清分+记账,这个关系就变成了:

清结算=清算+结算=清分+记账+结算1+结算2

那么这个关系就是“清算结算二元论”,“清算=清分+结算的共识”,“某支付机构的清算=清分+记账”三种语境下的概念认知的融合,如果某同学同时具备三种语境下的“清算、结算、清结算”的认知,那么他就可能会形成这样的底层认知,这种认知当碰到其他新的语境时,就可能面临崩盘,重新陷入混沌状态。

当然,大家大可不必这么去难为自己,这里这么搞就是让大家看清楚,当不同语境内的清算和结算定义柔和到一起以后,会形成非常复杂的概念融合和混淆,只有把这些语境提前约定好,才可以进行正常的交流。

1. 从机构和所管理的账户名称看清算和结算

从机构的视角也可以发现清算和结算的概念区别,例如常见的支付服务组织的名称。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银行卡跨行清算业务和收单清算业务,维护跨行清算系统和收款清算系统,很明显,这里的业务都是“清算”业务,没有维护参与者账户的业务属于纯清算业务,而如果维护了商户的账户的业务其实还包含了结算业务。因此,是否管理和处理客户账户,是区分是否存在结算业务的重要标志。
  •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是服务于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的特许清算组织,主要做网络支付清算服务,服务与实施跨机构信息转接、资金清算与增值服务。
  • 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类似,都属于清算组织,只不过与网联和银联服务的主要对象和清算业务不同,所以,很明显,我们不会说他们是结算机构。
  • 中央债券登记结算公司,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其他固定收益证券的登记、托管、交易结算服务,例如DVP结算服务,这里是“结算”的概念,但是大家发现了么,这里的债权交易是跨机构的,而用了“结算”而不是清算
  •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提供证券登记结算服务,包括证券账户管理、证券存管和登记、交易的清算和结算等服务,即,既有清算又有结算服务,大家觉得这里的清算是指跨机构呢还是国际上对清算的定义。

同样从这些支付组织所管理的,或者相应业务所依托的账户名称,也可以发现清算和结算的区别。例如央行的清算账户、商业银行为个人或者企业开通的结算账户。

2. 从不同法规、书籍等命名上看清算和结算的概念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出《关于1953年3月10日起试行八种结算方式的通知》其中约定了最早期的8种支付结算方式:①支票结算方式、②保付结算方式、③托收无承付结算方式、④计划结算方式、①托收承付结算方式、②电信划拨结算方式、③特种账户结算方式、④信用证结算方式。

1989年4月1日起制定了新结算方式,主要有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六种结算方式。1990年4月1日又恢复了异地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现行结算方式共有以上七种。

所以,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国家针对个人/企业之间的支付行为用的“结算”字眼,这也比较符合“上层清算下层结算的二元论定义”。

为了规范支付清算行为,提高清算效率,防范清算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制定了《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这里用的“清算”字眼,当然这个非常明确,因为是针对清算组织的法规。

如下列几个法规是结算账户相关,其中单位和个人结算账户容易理解,因为银行为个人和企业提供结算服务;而同业银行结算账户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其他银行开了的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所以银行给银行开的存款账户也是成为结算账户,而不是清算账户,因为该账户是存款性质,属于自己的钱,主要用于支付结算业务的资金划转。

另外像下面的几本书,书名中分别使用了“支付清算”“支付结算”“结算系统”字样,这些书籍中的清算和结算明显不是按照国际定义,也不是按照我们的上清算下结算的定义,而是混用的清算,清算中包含结算,结算中蕴含着清算的环节。

3. 从机构所从事的业务视角看这几个词

我们常听说过这样的说法“代理清算”“代理结算” ,那么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清算和结算的含义。

只要是帮机构做清算业务,那就是代理清算;只要帮机构做涉及到个人和企业的支付结算业务,那就是代理结算。

代理清算业务一般是作为第三方帮别人做清算的事,比如清算行就是帮没有资格在央行开清算账户进行清算的银行进行清算业务,而代理结算业务一般帮别人做结算的事。

这里也可以根据操作的账户来看,如果操作的账户是清算账户,那么就是代理清算;如果操作的是个人和企业的结算账户,那就是代理结算。

4. 从处理资金看这几个词

清算业务一般是处理的是帮别人收付的钱的划转,如跨行转账银行之间,A银行给B银行的钱并不是B银行的,而是B银行帮助客户c收的钱。

那么谁能帮别人代收代付,就是持牌机构;谁可以帮主跨机构清算处理处理,清算机构;

而结算处理的一般是把属于别人的钱给别人,例如银行把资金给客户,这个钱本身就是客户的。

上面更多的是基于上层清算下层结算的二元论结构分析两个概念,而当站在一个单独组织内部或者个别环节来看清算、结算、清结算概念时,又会发生一些变化,产生了更多的语境。

5. 从网联的文档中看清算和结算的概念和过程

网联的清算业务特点描述中说“实时清算、定时结算”,从中可以看出,网联的清算业务包括两个过程,清算过程和结算过程,清算过程是实时轧差交易信息变更机构虚拟账户的可用余额,而结算过程是提交央行完成最终的资金划拨。

同样在其业务介绍文件中在不同处,有两个字样“结算指令”和“提交清算”,可以看出结算指令是信息,而提交清算是动作;这么看我们可以认为“提交清算”的动作就是提交结算指令信息。

从“实时清算、定时结算”的说法中,也可以看出来这里的清算和结算是独立的,清算是结算的前置,更符合国际定义。

这个业务发生在机构之间,属于上层清算层,按理应该统一用清算的概念,但是,网联文档中同时出现了清算和结算字样。

无论什么样的语境,其实结算的含义更稳固,就是最终划拨资金,实现资金的最终转移,而清算的概念有些语境指的是清算的前置清分环节,而有的时候指的是“清分+资金划拨”全流程,包含了结算过程。

从对账单上也可以看出来,直联的时候和断直连以后,给支付机构的文件有“清算文件”“结算文件”,前者是信息流代表应收应付,后者是资金流,账户的实际资金变动,代表实收实付,这里的清算和结算概念也是国际上的定义范畴。

6. 从银联视角来看这几个词

从银联的内部培训文档中可以发现,银联的清算包含了清分和资金划拨两个环节。

清分是指对交易日志中记录的成功交易,逐笔计算本金及交易费用(手续费、分润等),然后按照清算对象汇总轧差形成应收或者应付金额。

而资金划拨是指通过特定的渠道和方式,完成应收应付资金的转移,所以这个过程可以认为就是“结算”。

那么从银联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来,其实银联的清算业务仅涉及到了清分,而结算业务在特定渠道完成,也就是央行。

7. 站在普通企业的背景下看这几个词

我们在企业内部也会说清算、结算、清结算,但是当你说出来这几个词时,一定会有人反问你“企业可以做清结算么?不是需要牌照才能做么?”。

这么交流就产生了不同的语境了,很明显后者说不能做,就是把清结算放在了最开始“宏观理论框架下的清结算业务”,这里的清算就变成了机构之间的清算,而结算就是结构给客户的结算,那么清结算就是帮商户收款并将资金最终结算给商户的全过程。

这就是不同语境下的两个人之间,关于概念定义产生了纠纷,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先约定好“语境范围”。

可以这么看,企业和个人的支付行为会带来全金融体系的活动,众多过程同时启动,支付机构、清算机构、银行、央行参与其中,互为因果。

那么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一层的参与者其实都可能存在清算、结算进而清结算的概念,只不过大家所表达的语境存在差别。

在企业范畴结算的概念,就是将属于商家款项打给商家,或者将应收用户的款收进来。

而容易混淆的是清算和清结算这两个概念。

因为个人和企业的买卖行为要支付结算,就像我们在京东买东西,去支付时按钮提示“去结算”,要是叫“去清算”,是不是特别奇怪?

如果企业做撮合就要做清结算,那么这里的清结算其实就是“清结算=清算+结算=算账+记账+结算”,那么其中的结算,委托外部机构进行,比如委托三方进行代付,或者通过公户打款。

但是因为企业场景下,人员复杂,不是每个人都会精通清算、结算理论,更多是方便交流,把事做了,那么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共识的习惯叫法“清算、结算、清结算”。

而本质其中的清算时就是算账,主要是计费+清分+记账处理;而结算就是给钱,结算到卡或者结算到余额。

那清结算呢,如果企业做的是撮合型交易平台,那么势必要帮助商家卖货,就需要帮助商家收款,并给商家结算;只不过企业没有代收代付资质,那么就必须委托第三方机构执行。

虽然企业没有清结算资质,但是委托第三方也需要企业自己完成“信息层的清结算”处理,这样的话企业的清结算说法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清结算,并不涉及实际资金的清结算。

那么企业的清结算过程可以认为也是“清算+结算”的统称,拆开看就是“计费+清分+记账+结算”四个过程的统称。

那么,在企业里做清算,你可以认为清算就是“算账、记账”,依然作为结算的前置;而清结算实际上是委托三方进行清结算,企业自己完成信息层的清结算,这里的清结算依然是“清算+结算”的统称,只不过仅限于信息的处理。

或者换个说法,企业的清结算就是委托机构代收代付商家经营款,并通过清结算算清楚应该给商家结算多少钱,并通过外部代付渠道完成最终的结算。

这是我们站在企业语境下唠的“清算、结算、清结算”的概念。

再看一个小故事:

小宇宙吃完饭以后对老板说“老板结账”,老板说,“好的我先给你算算啊”,算完以后就形成了一个应收用户的账,即多少钱,从这里看“结账=算账+结算+销账”,这里的账就是商家应收用户的账,用户给钱完成支付结算以后,商家用这个钱去销这个账,因此这里很明显我们不会直接用“清算”这个词,老板清算一下,是不是感觉很怪。

因此在不同的企业里,就会形成不同的语境,而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产生“习惯性的清算、结算、清结算”概念,以方便企业内部共识和交流。

三、为什么这些词会混淆呢?

任何关于清算、结算、清结算的沟通,都应该先明确语境,提前对三个概念做好共时性的定义约定。

我们做相关系统也是如此,那么在超越原来语境环境进行交流时,要重新约定语境,不然就会鸡同鸭讲掰扯不清。

例如快手的同学、微信支付的同学、招行的同学,他们三人做到一起聊他们公司的清结算业务和做的清结算系统,就可能出现概念混淆边界含义不清的情况,就是因为语境不同。

因为鸡同鸭讲,脱离了语境和范畴,企业语境的认知碰上了学术派的知识普及;企业派的人、机构派的人、清算机构派的人坐到一块,各自站在自己的语境下交流,就会出现同词不同频的概念错配情况。

大家站在自己语境下说“清算、清结算、结算”,容易越聊越糊涂。

怎么样不让自己混淆呢,就是我们可以建立不同的语境框架来理解这些词

当我们交流这些概念时,要先明确语境,提前约定定义范畴,再进行交流,会更容易,例如:

宏观理论派宏观语境下:大家认知水平一致,统一认为“上层机构之间属于清算,下层机构与客户,客户与客户之间属于结算”,如下图所描述,也就是机构之间是清算,机构和个人和企业之间是清结算或者结算,个人和企业相互之间是支付结算,这里的清算=清分+资金划拨(结算)。

国际定义语境下:清算是结算的前置,结算是实际资金的划转,就是开通的定义,这里面没有清结算什么事,可以按照国际定义认知清算和结算,即:清算(clearing)是指结算前对支付工具清分、撮合,对待结算的债券债务进行计算、轧差的过程;结算(settlement)是指各个对象间资金的最终转移的过程。

支付三段论语境下:支付过程划分成三个阶段交易过程、清算过程、结算过程,其中,交易过程是指支付的产生、确认和发生,特别是对交易有关各方的身份的确认、对支付工具的确认以及对支付能力的确认;清算过程是指在收付款人金融机构之间交换支付工具以及计算金融机构之间待结算的债权,支付工具的交换包括交易撮合、交易清分、数据收集等;结算过程是指完成债权最终转移的过程,包括收集待结算的债权并进行完整性校验、保证结算资金具有可用性、结清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以及记录和通知各方。

在银行和支付机构语境下:清结算=清算+结算,其中清算指跨机构的清算,或者计算客户应收应付总额的过程,结算指的是基于机构间清算结果或者自身的应收应付计算结果为客户做的资金结算,将资金划拨至客户在本机构开设的结算账户或者支付账户中。

企业语境下:清结算是“清结算=清算+结算=算账+记账+结算=计费+清分+记+结算”四个过程,其中“清算=算账+记账”,算账=计费+清分,结算就是给钱,那么其中的结算,委托外部机构进行,比如委托三方进行代付,或者通过公户打款;而企业做的清结算整体业务可以理解成“为委托外部机构执行交易款项清结算的信息清结算处理前置”,例如企业招聘的清结算产品经理就是做这方面的工作,你能告他说“你们家没有牌照,做不了清结算”,大可不必,这是企业内部形成的共识概念,从而形成了本企业的内部语境。

那么为了避免概念混淆,大家在交流清结算概念时,可以先约定“语境”,再聊认知,避免鸡同鸭讲,同词不同意。

同样是叫清算、结算、清结算,但是每个企业因为语境差异,大家做的事情会不一样,甚至可能有明显的差别。

那么在面试时,美团的面试官面试一个支付宝出来的同学,问他什么是清结算呢 ?那么,二者心目中的清结算就可能存在差异。

这种情况下要不用宏观清算结算二元结构回答,要不就从多个语境下给出多样化的解释,比如持牌机构的清结算是什么,普通企业所说的清结算又是怎么回事,二者之间的设计方法的共同点和差异地方 ,这样的话,内容更加细腻和准确,也迎合了国内概念不统一,语境复杂的情况。

但是整体来说共识度比较高的是,机构之间属于清算,由清算机构发起,在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完成,其中清算包含了清分和资金划拨两个过程,而资金划拨可以理解为机构之间的结算,由央行通过清算账户完成;而结算是金融机构将客户的待结算资金划入客户在该机构开立的结算账户中的过程。

清结算=清算+结算

另外国际定义和支付三段论中的清算和结算定义共识度也很高,清算是结算的前置环节,算清是算清楚应收应付债务债权,结算是最终结算资产的转移。

清的是账,结的是钱,清结算是账钱两清。

专栏作家

陈天宇宙,微信公众号:陈天宇宙,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多平台支付领域专栏作者,十年资深产品;专注为10万支付产品经理和支付机构以及企业提供深度支付内容和服务!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q5l操控性相比glc

    来自广东 回复